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2月24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微博 虚拟世界中的现实角力

唐 轶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2月24日   12 版)

    这几天,网民察觉到线上的异样:飞信群发失效,SNS发帖缓慢,博客也每每刷不上去……人们纷纷转战微博围观打听:“怎么了?”一时间谣言四起,诡秘气氛四散。发生了什么,亿万网民无从知晓,因为根本就未曾发生什么。

    在笔者看来,传媒变革日新月异,微博谣言却又波涛荡漾。有某国之国务卿发表演讲,大赞源自突尼斯,波及埃及、伊朗的互联网社运,指责他国“压制”自由,要求不要封杀云云。因为“历史一再证明,对付恶意言论的更好办法是鼓励更多的言论”。而略有网络常识之人都知道,谣言传播的范围永远大于辟谣信息传播的范围,谣言的传播速度亦快于辟谣。

    微博是什么?是催化剂,惊奇也、亢奋也、疑惑也、恐惧也;微博更是个加速器,搜寻也、围观也、聚合也、转发也。事实是,你见,或者不见,她就在哪里,不增不减。而谣言则是,你信,或者不信,他不知在那里,转(发)来转去。由于微博用户可以更加简短、快速、随意、随性地发布信息,微博网站几乎变成了会聚各类信息的垃圾场,面临失控危机。微博文本的碎片化、琐碎性导致信息泛滥成灾,人们被淹没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

    笔者日前遇一事。有人发微博称:“某商厦中午发生枪击案,一名外国男子中枪倒地。”又有照片,死者趴地,惨不忍睹。笔者恰在事发地点左近,赴现场查验,实乃一次意外的坠楼事件,出事者不是外国人。在微博上,有人以枪击案之名,散布“有人欲向洋人寻仇”,好事者惊奇:“竟有国人非法持枪?”

    这样的事例,早已屡见不鲜了。某博主曰:“美国宇航局将发表一个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重大发现。”转发四万次,评论一万条。或曰:“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竟有媒体信以为真,发表悼念专文,结果都属乌龙事件。

    “三言两语,现场记录,发发感慨,晒晒心情”,微博的诞生意味着“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更被赋予“三千年来民主未有之大变局”。人人都可能成为记者,随时随地“用手机采访”,“用声像还原”。140字的短讯,字数少、信息含量高,相应地传播消息更容易,只需点一个“转发”键。高速度简化了思考,引发跟随效应。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就会将此特点发挥到极致,捏造失实信息,制造“兴奋点”,博眼球、引关注,以实现商业利益或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近来发生之情事,让网民开始思考微博到底是在把国家、把社会“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如何对微博进行引导和监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要信息及时、准确、公开,谣言自然不会广泛传播。“公开比不公开好,早公开比晚公开好。”公安部门也有微博,为什么却没有跑到谣言的前面呢?此其一也。 

    微博平台应具有自净功能和自我纠偏机制。运营机构可专门开设不实信息举报页面——“不实信息曝光专区”,以净化平台。此其二也。

    第三,也是重中之重,无论何种媒介,使用者永远是人。在微博的传播方式下,对信息控制和检测的难度加大,传者和受者的地位平等,因而把握和考量信息准确性的任务从“把关人”落到了每一个民众头上。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每一个微博用户都应首先当自己的把关人,对没有事实根据或不确切的信息,至少,不随便转发。

唐 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2月24日 12 版

“中国创造”闪耀移动通信世界大会
微博征议案 地方两会频现网络话题
开放平台 社交网络的利益窗口
网易公开课与互联网精神追问
微博 虚拟世界中的现实角力
一场人机对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