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2月2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朱光亚星”依然在夜空闪耀

——追忆“两弹元勋”朱光亚

本报记者 雷宇 实习生 庄郑悦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2月28日   09 版)

    与老搭档钱学森的远行有些相似,又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为一代科学大师、“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院士送行。

    今天上午虽是风雪交加,但社会各界人士一大早就从四面八方赶到朱光亚院士家中的灵堂吊唁。

    灵堂设于朱老家中10余平方米的一间屋子内,左右两侧摆满了社会各界敬献的花圈、花篮。左侧墙上,油画画像上,朱光亚身穿风衣、凝神注视远方;另一侧墙上,是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沉痛悼念朱老的一副挽联:“立德立功两弹一星震寰宇,爱党爱国三山五岳仰功勋”。

    冒雪前来吊唁的人们依次进入灵堂肃立,面朝朱光亚院士遗照三鞠躬。科技部长万钢等也先后来到吊唁现场。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一大早就赶来了,这位与朱光亚交往长达46年之久的老人至今仍清晰记得,朱光亚每次都会亲自参加会议,“很谨慎、耐心地听,每次都是听完谈论后才发表意见。”

    一个细节让杜祥琬珍藏至今——

    1991年,朱光亚提出了核军备控制的物理学思想,这一提法让人耳目一新,杜祥琬带着博士生撰写的论文《浅谈核军备控制的物理学问题》请他审阅,返回的文章已经被工整的小楷一一改过,而朱光亚的名字也从第一作者移到了最后。

    这位大科学家的虚怀若谷在中国工程科技界有口皆碑。

    同样广为传颂的一个经典故事则是,1996年年初,解放军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国防科技科学家传记丛书”,他自然是必写对象之一。报请审批时,他二话不说,提笔就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了。

    与今天科技界的浮躁截然不同,杜祥琬记得朱光亚一直信守着“三老、四严”的格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肃、严格、严谨、严密”。

    61年前满怀报国激情越洋回国,朱光亚从投身研究核科学,到做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协主席、国防科工委主要领导,再到国家领导人,“他一直用自己的一生来秉持、践行着这些信念。”

    在杜祥琬院士看来,“朱老的离去是整个科技界的损失,他的治学为人风范对今天的科技界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朱光亚长子朱明远心目中,父亲“慈祥而严格”。

    朱明远曾经在航天工业部宣传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工作的时候要校对很多文件,同事都说他非常仔细,没有人会想到他在家却经常成为父亲批评的对象——“马大哈”。

    朱明远看过父亲大学、研究生时期的作业,从头到尾手写的作业一气呵成,工工整整,一个错字都没有,“我妈妈曾经讲过,我父亲在美国读书时候的教授说:看朱光亚的考卷是一种享受。”

    这样的严谨已经成为传奇。

    刚刚参加完吊唁的一位老秘书给朱明远讲了个故事:有一次在外面开会,朱光亚让秘书去保险箱里取个东西,“你把保险箱打开,第二叠,从上往下数第几份,也不用看,拿来给我就可以。”

    朱明远说:“我觉得我父亲一生够本了,他干了那么多的事儿。”让朱明远敬佩的是,“尽管他干了那么多事,也从来没见过他手忙脚乱过。”

    而让后代们叹惋的是,这位81岁才正式退休的科学巨星几乎没有业余生活,偶尔在家听听古典音乐和京剧就是一种享受。没有人会想到当年在密歇根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他是合唱团里的男中音,“年轻那会儿,很活跃,生活很丰富”。

    一代巨星就此陨落,夜空中那颗第10388号行星“朱光亚星”却依然闪耀。

    本报北京2月27日电

各地签“军令状” 加速建保障房
“朱光亚星”依然在夜空闪耀
千名少数民族贫困先心病患儿将获救助
邓萍
马立训
从利比亚归来
把发展成果体现在改善民生上
广州探索“后亚运”志愿服务常态化
“洋大学”能否形成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