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老师:
进入高三下学期,我感到自己心里有一股躁气呼呼着要往外冒。特别是前不久的月考,自己在班级的排名竟退后了10名,看到原来成绩比自己差很多的几位同学都冲到前面去了,心里很不服气。
我把考得最差的语文试卷连看了两遍,发现主要是作文丢分太多。我在作文宝典中挑选了各种体裁的范文10篇,利用早上和晚上反复背诵。让人懊恼的是,10篇范文记住了这篇又忘了那一篇。
因为背作文花的时间太多,我的优势科目数学开始滑坡了。
随着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复习备考还会出什么状况呢?
一名焦躁的高三学生
在高三后期,学生对学习成绩的提高程度不满意。在即将面临高考之际,对自己前途的迷茫以及同学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还有家长的期望产生的压力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而患得患失,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担忧。其实,这都是一种浮躁心理在作怪。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生群体中有三类人容易引发浮躁心理:一是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高,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二是在人格特征上,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的人;三是认知不当的人,部分学生把成绩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急于取得优异成绩,而又不从踏实学习入手,希望通过一些“终南捷径”,快速“成功”。
高三学生要把握好自己高考前的心态,并学会解脱自己,避免给自己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导致自己还没参与竞争就失去了信心。为此, 我建议:
1.学习要循序渐进,量身定制一个学习计划,把复杂的学习过程具体化,要明确地知道当前的这个小时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把内容目标具体地融入到每一天、每一小时中。但学习目标应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效率,任务不可过重或过轻,而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2.专心致志学习,深入地思考,做到手脑并用,因为适时的动作参与,可以集中注意力,降低艰辛智力活动的单调感。
3.与同学不作虚荣的名次攀比,但可作实事求是、知己知彼的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较要得法,即“实事求是、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才具有可比性和价值。例如,相比的两人能力、知识、技能、投入是否差不多,否则就无法去比,从而得出的结论就会是虚假的。有了这一条,人的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减低,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甚至不服气的感觉。
4.要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自己的收获,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以得到心理安慰而坚持奋战,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你所能提高的部分,争取得到高一些考分。
5.生活要有规律,劳益结合,松紧有度。
6.遇到心理问题,向家长、同学、老师倾诉,寻求支持和帮助。
章剑和 (教育心理硕士,深圳市莲塘罗湖外语学校心理咨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