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两会落下帷幕,各地“十二五”规划相继出台。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虽然北京、广东、浙江等省市将GDP目标调低到个位数,但重庆、内蒙古、贵州、四川、青海、陕西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将GDP增长目标设定为两位数。黑龙江、广西、贵州、河南、江西、安徽、山西、福建、云南等省(自治区),还提出GDP总量或人均GDP未来5年翻番的“十二五”目标。
此前,对于2010年年底开始陆续上报的各省经济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指出,2011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约为8%,多数地区的经济增速目标“过高”,“没有冷静考虑相关环保、能源、资源的承载能力”。
但张平的言论并未立刻改变地方对经济总量的“执著”追求。一些地方对GDP翻番的目标要求,也引起一些经济学家的担忧。“这些GDP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巨大的投资需求,也就加大了信贷扩张的压力。”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龚敏教授在2月26日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高层论坛”上说。
正是考虑到这样一个因素,厦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预测,2011年GDP将可能增长10.13%,维持在两位数的高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上涨5.4%。
课题组认为,从2010年的GDP数字来看,经济增长延续了“投资驱动”和“出口拉动”的模式。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带动了出口增长的恢复;政府主导型投资在外部市场逐步恢复时没有及时退出,导致总投资因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同时增长而快速扩张,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在食品及居住类价格的推动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侵蚀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抑制了全社会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滑。宏观调控政策在调整经济增长驱动结构上的作用尚未得到显现。“这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今年和明年还任重而道远。”龚敏说。
据介绍,2010年,有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实绩超过了全国的GDP增长率。许多省市的“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都在12%左右。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在规划起始之年都有着强烈的加快发展冲动。
课题组认为,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还是各地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追求以及因此产生的投资需求过度扩张。如果2011年不坚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始终有效抑制过高经济增长冲动,防止通胀上升,尤其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使其回归正常水平,那么,通货膨胀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因此,要控制通货膨胀,必须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速。2011年应控制好以国有银行信贷扩张支持的政府主导型投资需求的扩张。在民间资本投资需求全面恢复后,必须坚决地抑制各级政府主导型投资的扩张。
但课题组认为,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对GDP增长率的追求、要素价格的扭曲所导致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得到根本性扭转,政府主导型投资难以受到遏制;粗放型民间投资需求也不能有效得到抑制。因此,如果希望将通货膨胀控制在5%以下,就必须下决心整治地方在GDP主义主导下的增长饥渴症,控制增长速度,将其抑制在9%左右。课题组成员、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抗教授认为,将201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切实控制在9%左右是消除目前正在逼近的通货膨胀危险的必要措施,才能实现将通胀控制在4%的政策目标。要防止控制通货膨胀的手软,追求增长的手硬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