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2月2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创造人人可为的志愿环境

广州探索“后亚运”志愿服务常态化

本报记者 林洁 实习生 韩欢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2月28日   09 版)

    进入后亚运时代,如何将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模式向常态时期的志愿服务模式转换,创造“人人可为”的志愿环境?今天,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服务精神专题座谈会在广州举行。志愿服务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从业者、高等教育专家、志愿者代表、市民代表等70名社会各界人士聚首一堂,建言献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亚运志愿者名人堂成员仲伟合建议,遍布广州的城市志愿者服务站,可选择部分在原址保留并开发利用,为打造“商贸城市”、“旅游城市”服务。

    首个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站长、广州市道德模范林道轩认为,可将部分“西关小屋”转化为“幸福小屋”,成为日后广州志愿者的活动阵地。

    为了鼓励志愿者精神,广东技术教育师范学院教授王培林建议设立“义工银行”,按照服务时数计算,当志愿者年纪大了有需要则可返还服务。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主任丁元竹教授认为,“一起来、更精彩”体现了对“社会协作”和“公众参与”的探索,在推动新时期的社会参与、社会管理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中山大学学生志愿者钟雪虹希望政府和社会建立健全志愿者组织,不断拓宽志愿服务领域,让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广州社科联副主席梁世平提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已经提出几十年了,但老百姓并非全然接受,“为何不转换成志愿者精神?”志愿者精神运用了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比较容易传播。她建议,领导和专家应多了解现代人的思维和语言,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才更有效。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李江涛认为,志愿者行为不是靠运动式的激情动员或某种信仰驱使,而应跟我们的价值观相结合,“要在青年人有理想、有激情的时候,让‘志愿者’成为他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成为他理念的一部分”。

    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广东青年干部学院研究所所长谭建光认为,后亚运时代应注重党团建设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要充分总结亚运会、亚残运“党员志愿者”、“团员志愿者”在赛会服务、城市服务发挥示范作用的经验,逐步探索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中志愿服务发挥的重要作用。

    谭建光经过调查,发现志愿者眼中的幸福是“要有生活充实,要有快乐分享,要有奋进自豪,要有互助友爱”。谭建光强调,后亚运的志愿服务要做到“人人可为”,只有把志愿者服务跟人民生活的需求和各种服务相结合,才能做到人人参与。

    亚运会媒体团队代表肖卫中则认为,我国志愿者服务是以主办大型活动倡导组织为主,成效的确很明显,但缺陷是虽然动员的志愿者的人数远远超过国外的规模,但在志愿者资源利用的效益这一块是有遗憾的。他说,可以借鉴国外的非政府组织的经验,将志愿服务融入社区。

    团广州市委书记王焕清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动员机制,巩固转化亚运志愿者工作在调动社会资源方面的经验和模式,积极协调保留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推动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保留城市文明志愿服务全民行动队伍开展常态化的社区志愿服务的做法;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广州志愿者学院的作用,培养更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创新完善组织系统招募与社会公开招募相结合的经常性招募机制,健全“志愿时”制度和以“志愿时”为基础的星级评价制度,加强对志愿服务项目的评估和考核。

    团广州市委向广州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的提案建议,在后亚运时代,可由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全市各区,指导各社区依托原有社区活动中心的场地设施,挂牌建立“幸福社区志愿服务站”。该站建成后将作为该辖区内社区志愿者集聚、交流、开展服务的固定场地,可采取“试点先行、分批推进”的方式,前期先在每个区(市)确定1~2个社区作为试点挂牌,在每个试点社区按照全市基本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再在服务内容、服务形式、队伍管理等方面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运作模式。

各地签“军令状” 加速建保障房
“朱光亚星”依然在夜空闪耀
千名少数民族贫困先心病患儿将获救助
邓萍
马立训
从利比亚归来
把发展成果体现在改善民生上
广州探索“后亚运”志愿服务常态化
“洋大学”能否形成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