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0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稳物价 中南海心系“菜篮子”

“中国对策”力退通胀“高烧”

本报记者 众石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03日   02 版)

    世界经济还没走出金融危机阴影,通胀又已席卷而来。2010年,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还没走几步,物价上涨就成了街谈巷议的焦点。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在2010年11月达到5.1%,买菜的老太太们开始抱怨菜价涨得太快了。很快,国务院出台了16条稳定物价的措施,控制通胀可谓“决心大、出手快”。2010年12月CPI涨幅回落到4.6%,今年1月则维持在4.9%。

    “我们国家连续7年粮食丰收,有充足的储备,我们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有充足的外汇储备。这些都是我们应对物价上涨的有利条件。”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前同网民谈心时表示。

    过去两年,中国经济化“危”为“机”,保增长、调结构刚刚有点起色,而稳物价、防通胀就成了2011年的“头等大事”。经济发展有起有伏,历史上我国也多次经历物价上涨的考验。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打好稳物价这一仗,关系重大。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春节后,两场降水给北方农业区带来了福音。去年10月以来就受干旱影响的小麦产区,旱情有所减轻。我国物价上涨因素中,食品价格权重较大,粮食产量能够保证,就给稳物价打下了一个基础。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达1990年以来的最高位,在去年6月到12月间上升了32%,甚至超过了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水平。该组织已发出“2011年全球粮食价格可能进一步高企”的警告。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农产品存在一定的生产周期性,受异常天气影响,供需矛盾就会被放大,最易受到市场炒作,2010年以来“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等现象屡屡出现就是明证。

    除了气候因素,去年以来国际货币市场流动性泛滥更是大宗商品上涨的主要推手。国际投机资金已经把中国的干旱作为“炒作”题材。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只有小麦出现减产,而玉米和稻谷均出现小幅增产,小麦减产幅度也不到4%,可国际小麦价格却出现疯涨。

    而去年,中国粮食总产实现50年来的首次“七连增”,并创下新的总产历史纪录,达5.46亿吨。我国目前拥有粮食储备近两亿吨。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中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重超过4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有分布不均的特点。每年有受灾减产的地方,也有无灾增产的地方。2008年冬季到2009年早春的旱情相当严峻,而当年粮食依旧增产。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表示,通过区域和季节间的互补实现稳定发展,全国粮食继续保持稳产增产的回旋余地还是有的。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2011年不会出现恶性通胀。因为目前我国不但粮食的储备充裕,植物油、猪肉、棉花、糖也有库存,物质基础为稳定物价奠定了条件。

    而为了遏制游资炒作抬高物价,去年,期货监管部门也配合中央稳定物价政策,将各个期货品种的交易保证金提高到10%以上,同时提高期货品种的涨跌停板幅度。这有力地打击了对主要粮、棉、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炒作行为。

    “我们虽然还不能影响国际商品价格,但稳定国内市场秩序没有问题。”一位资深期货市场分析师表示,尤其对于关系到民生的产品,“政府不会纵容投机者兴风作浪。”

    必须警惕“货币洪水”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物价上涨已经不是“自家的事情”。

    去年以来,率先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多个新兴经济体,都面临经济过热、通胀“高烧”不退的难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目前新兴经济体平均通胀率提升到6%以上,并有向发达经济体蔓延的趋势。

    今年1月,欧元区通胀率同比上升2.4%,高于2010年12月的2.2%,增幅创下近27个月来的新高。英国通胀形势也加速抬头,英国1月通胀年率跳涨至4%,比央行目标水平高出一倍。美国虽没有欧洲通胀压力大,但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1.6%,也为7个月以来的新高。就连长期受通缩困扰的日本,通胀也有抬头迹象。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表示,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已突破100美元大关,而中东局势动荡的导火线就是物价飙升、失业高企、收入两极分化,尤其是粮食等基本生活产品价格急剧上涨,让老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全球通胀局势已经危及到有些国家的社会安定。

    他认为,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是“火上浇油的全球货币政策”。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日本中央银行继续维持低利率货币政策,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依然快速上升。“全球货币洪水”泛滥,“热钱”四处寻找投机空间,“它们不炒原油就炒黄金,不炒黄金就炒债券,不炒债券就炒粮食”。

    拥有货币霸权的发达国家只是“自扫门前雪”,给新兴经济体国家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中国来说,我国物价水平受国际市场影响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原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50%,大豆、钾肥等产品的进口规模也与日俱增。

    “既要控制国内货币和信用的过度扩张,又要抵抗输入性通胀力量的猛烈攻击,还要维持正常的经济增长速度,确实需要非常高超的政策设计和操作水平。”向松祚说。

    财经分析人士张庭宾认为,此次我国国内CPI的快速上涨,主要是国际商品价格高速上涨的拉动效应,与此相比,国内经济过热对物价的影响反而是“次要”因素。

    为了应对外部货币冲击,去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启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货币政策措施,从货币闸门上管好“泛滥的流动性”。

    以“中国对策”治理通胀

    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表示,对把2011年物价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

    除了粮食稳产,马建堂提到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工业领域特别是制成品,生产能力一直处于相对过剩状态,这决定了物价上涨的空间处于可控范围。他尤其强调,中央已决定2011年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种适时调整有利于控制货币的流通量,将为控制物价上涨创造一个非常好的条件。

    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并不缺少受通胀干扰的教训和经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全球流动性泛滥冲击国内市场,我国月度CPI涨幅一度超过8%。但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价格上涨情况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加强监管,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之后经济增速回落,物价也趋于稳定。

    分析人士认为,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在实际经济的运行中,已经对管理物价水平形成了一套“中国对策”。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定货币发行,控制贷款规模,抑制投资;二是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对主要农产品要落实到有针对性的具体调控措施;三是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四是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炒作活动;五是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比如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等。

    这些方法有宏观、有微观,在应对物价波动中既有针对性,也具有实效性,既遵循市场规律,让“看不见的手”自我调节,也注重管控和调理,用“看的见的手”防止市场失序。

    在对外政策上,面对国际货币霸权国家的干扰,中国当下还是“以防御为主”。向松祚认为,中国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能让人民币汇率完全浮动,应实施有管理的双向浮动,消除单边升值预期。同时,要强化对“热钱”的监管,防止热钱大规模进入国内资本市场。

    经济学家李才元表示,全球通胀浪潮其实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因为世界经济整体的结构内部失衡问题还没有消除,物价上涨不过是“发烧”的表面症状,如果说两年前的紧缩是“寒症”,如今就是“热症”。

    在他看来,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金融内战”:经济结构中,实业是造血的骨骼,资源和金融是吸血的皮肉,二者必须要有合理的比重,而世界经济如今就像得了“肥胖病、高血压”的病人,金融炒作控制了经济要害部门,使得经济体“免疫力低下,气喘吁吁,稍有不慎就头疼脑热”。

    相应地,治理通胀需要长远战略,应该是“止血加造血”———抑制资源泡沫、限制金融炒作、管住货币滥发、扶持实业和科技创新。目前,中国政府给癫狂的楼市降温,并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就是为了让“经济的肌体”达到平衡。

    “身体好起来,筋骨强健了,感冒发烧就不怕了。”李才元说。

    本报北京3月2日电

新疆:创造民生工程的“新疆效率”
西藏:和谐春风吹雪域 民生工程暖人心
亿元基金奖励“中国创造”
卢德铭
冯平
“垄断利润”不能变成全民无期存款
稳物价 中南海心系“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