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0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构筑京津绿色屏障 打造北疆生态文明城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的绿色崛起之路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04日   10 版)

    内蒙古环多伦湖自行车赛成功举办四届

    多伦诺尔冰雪节

    汇宗寺

    多伦湖

    优美如画的居住环境

    养年业成为多伦县农民的主导产业

    林亚军夫妇在桃花盛开的时候笑逐颜开

    设置农业

    十几年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在建设国家能源基地,构筑京津绿色屏障,做出了显著贡献,全盟人民在这个乳香飘溢的绿色土地上创造了史诗般的奇迹:生态在快速恢复,经济发展如骏马奔腾,百姓生活日新月异。位于锡林郭勒盟草原南部的多伦县,紧跟锡盟委、行署的步伐,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草原生态濒临崩溃的危机时刻,全民投入到生态建设的大潮中, 走上了一条绿色崛起之路。

    多伦,这个山水园林城市已经成为锡林郭勒草原上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代表并诠释着北疆草原上的生态巨变。

    多伦,蒙语译为“七个湖泊”,锡林郭勒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以水得名,是人杰地灵的山水宝地。三百多年悠长历史,积淀出厚重的文化底蕴。

    这里曾是康熙皇帝率蒙古部落会盟、实现国家一统的藏传佛教中心;是马可波罗笔下商业繁盛、规模宏伟的北方富庶都市;是吉鸿昌将军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浴血奋战、抗日收复的第一城;也曾是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北疆草原开始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发端地。

    多伦,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在人们的记忆中是那样的熟悉,如今又不断续写着新的传奇。

    在百舸争流、气势磅礴的发展建设中,多伦县牢牢把握持续加强生态建设的方针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求突破,顺利实现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为主导的转型性跨越,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共赢之路,一条美丽与发展的共赢之路。

    巨变:在黄沙地上筑建绿色长城

    十年间,实现了从“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巨变。

    本世纪初,就在锡林郭勒盟委、行署号召全盟农牧民实施“两转双赢”战略,为草原减负增绿的强力措施下,多伦县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成为北疆生态建设的发端地。十年后的今天,多伦县又奇迹般地从一个环境恶劣、黄沙漫天的塞外小城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今天,站在多伦县跨越发展的节点上,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审视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多伦县在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的东南部,是内蒙古自治区距北京最近的旗县。历史上的多伦曾有“川原平衍、水源清溢”的美誉,而进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由于气候因素及人口的剧增,人为过度开垦、放牧等原因,致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据《中国环境报》引用百姓的口头禅:“刮进北京的10粒沙子有7粒来自多伦。”据2000年卫星遥感调查显示:多伦总面积为3773平方公里,其中风蚀水蚀面积达336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9.2%,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直接威胁到首都生态圈的安全。昔日“皇家”的后花园逐渐退变为京津风沙源。面对惨痛的教训,全县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粗放型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特别是2000年,国家领导人视察多伦后,作出了“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重要指示。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形势,多伦县委、县政府立即做出决断,坚持从多伦实际出发,牢牢把握持续加强生态建设的方针不动摇,以科学的发展观进行合理有效地规划。此后,县党政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确立了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立草为业,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路子。10万多伦儿女牢记总理的谆谆教导,积极踊跃地投入到生态治理中,在北疆草原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生态建设热潮。按照“一手抓禁牧,一手抓种树”的指导思想,多伦率先在锡林郭勒盟实行了全年全境禁牧政策。同时,扎实有效地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灭荒”等重点工程,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启动了130万亩樟子松基地建设。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全县生态得以迅速有效恢复,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2010年的28.73%,项目区林草植被综合盖度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2010年的80%以上。

    由于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该县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集体、自治区绿化杯、全区义务植树奖等荣誉,还被北京奥组委授予绿色奥运特别奖。

    未来的十年,将是多伦县生态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十年。

    2011年,在召开的中共多伦县十二届三次党代会上,多伦县的决策者们郑重提出:“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向着‘生态大县’、‘生态文明县’的战略目标快速迈进”。有了方向也就有了目标,多伦人对坚持走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也更加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在生态建设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该县将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努力做好百万亩樟子松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力争到2015年,新增林地面积7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林草植被盖度达到95%以上,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以上,林业产值达到18亿元,使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农田全部得到林网庇护,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生态防护体系和林沙产业体系雏形,努力建设生态大县,争当生态文明县。届时,多伦县必将会建成一条防沙固沙的绿色长城,屹立在京北草原上。 

    崛起:绿草地上经济在振翅腾飞 

    2003年以前,在全国各地以工业化为突破口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时,多伦还基本没有正规意义上的工业。长期以来,农作物种植业是多伦的传统产业和唯一支柱产业。可是,当“农业大县”在无情的“天灾”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时,当仅仅由于依靠单一脆弱的农业经济时,多伦县正被兄弟旗县远远地甩在后面。在经济落后、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下,周边旗县比大、比强、比快、比优的逼人气势中,多伦上下感受到巨大的冲击和震撼。

    多伦人深刻地认识到:差距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关键还在工业!找到了差距,多伦人更看清了自身优势,多伦有着丰厚的“家底”:水资源丰富,多伦县拥有库容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1座、库容26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7座,水库工程所蓄积水资源占锡林郭勒盟的一半以上,是发展工业不可或缺的资源条件。 借助自身充足的水资源,利用周边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产业及其他重大项目,实现以优势特色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同时,多伦县还是锡盟地区连接东北与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京津冀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叠加带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的双重受益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多伦县发展工业经济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锡林郭勒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蓝旗会议”召开后,多伦的决策者们引领全县人民打起了一场“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的“经济转型之战”,依靠工业化实现第二次创业,力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跨越。

    但是,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在了多伦人民面前,在人们的思维中,发展工业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刚有起色的生态环境是不是又要遭到破坏,如何在保护好草原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多伦县的决策者们这样说,“推进工业迅猛发展,但决不失理性”,“我们是用1%的开发节点释放99%的草原能量,即在1%的‘点’上开发,在99%的‘面’上保护,以点带面,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要探索出一条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同步发展的道路。”

    为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多伦,同时又不让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多伦县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点状布局、集中发展、深度开发、循环利用”的原则,2007年建设了新型工业化化工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孵化作用,在1%的开发节点上集中摆放项目。在工业园区内4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唐多伦煤化工、氟化工等一批大型企业先后入驻园区,博达电力机械模具、立高泡沫玻璃、华川塑料加工等一批煤化工下游项目也相继落户工业化化工区。截至2010年底,园区已累计入园项目21个,完成投资203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园区将形成400亿元的工业产值。工业园区聚集规模效应日益彰显,初步形成了企业规模大、投资额度大、产品附加值高、拉动作用强的工业发展格局,利用最少的土地实现资源开发的最大化。同时,该县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坚持高标准规划,项目引进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努力实现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在新型工业化化工园区及园区内重点项目快速发展的同时,多伦协鑫、多伦超大、多伦伊利、铁矿、风电等一批重点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多伦逐步实现了以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转型,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初具雏形。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多伦县的特色、优势,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多伦县不以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在统筹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积极开发洁净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在招大商、引大项目中,多伦县从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出发,积极引进培育风能等可再生资源项目。大唐大西山一、二、三风电三期相继并网发电,西山湾风水互补发电、洁净煤、燃气输配工程及加气站、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一批项目有序推进。同时,该县围绕煤化工、氟化工等项目实施的“煤路电化管”产业链、煤化工下游产业链、氟化工产业链、煤化工与氟化工相联系的产业链和“三废”综合利用产业链5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进一步延长了产业生产链条,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到“十一五”末,该县万元GDP能耗下降5.3%,主要污染物减排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全面达标。此外还从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入手,不断提高企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积极协调协鑫煤矿建成污水处理厂和消防水池项目,使企业处理后的污水重点用于工业用水、防尘、消防和地面绿化,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到“十一五”末,多伦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亿元,五年翻两番,经济总量由全盟第8位上升到第6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6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6亿元,是“十五”末的10倍。1%的节点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美丽在这里展示得更加耀眼,发展在这里进行得更加科学。

    和谐:在生态文明路上创造百姓福祉 

    200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认真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从战略层面上做出发展方式的科学选择,多伦该如何做呢?多伦县委书记赵德永给出这样的答案:“实现生态文明,就是要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引领多伦的发展,把多伦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鲜明、人民生活殷实的地方。”多伦县领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该县坚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城镇建设、第三产业、民生和社会事业实现了新跨越。 

    处处体现生态文明的城镇建设。近年来,多伦县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根据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人口数量等要素,审时度势地提出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先后实施了南城区拆迁改造、西城区扩容提质,高标准建设了新城区和新型化工区,建设完成五大公园,形成了“三横十三纵加两环”的城镇主干道路框架。使城区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开工建设房地产工程近百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多伦诺尔镇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建设的一大亮点。城镇规划的大手笔带来城镇面貌的大改观,现在,当人们走进多伦县城,宽阔的柏油路、闪烁的红绿灯,风景如画的文化公园、水上公园、湿地公园,风格各异的绿化景观以及排列有序的楼房使人感受到现代化城镇的气息。目前,该县的城镇人口已达5.5万人,城镇面积扩展到13平方公里,人均拥有绿地22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23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0%,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品位和档次显著提升,优雅独特的城镇建设,让多伦人生活得更加自信而快乐。

    生态文明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近年来,多伦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将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进行培育和打造。经过十年的不断发展,目前,该县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逐步提升,多元化、多层次,较为完善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十年来,多伦县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整体接待水平,先后成功打造出多伦湖、山西会馆、滦源殿和南沙梁四个A级旅游景区(点),培育形成了多伦湖景区的核心品牌。他们坚持从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入手,集中抓好宾馆饭店接待能力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网络。将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加速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宣传促销整体水平。先后制作了旅游画册、旅游一册通、旅游交通图、旅游扑克和旅游风光VCD等宣传品。通过举办多伦诺尔冰雪节、环多伦湖自行车赛等主题活动和邀请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制作播出多伦旅游风光片和历史民俗文化专题片等方式,逐步加大宣传力度,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多伦县与怀柔、丰宁、围场、克旗、蓝旗等周边旗县建立了协作关系,开通了呼市——多伦旅游专列,进一步促进区域旅游发展。十年间,累计接待游客26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6.91亿元。 如今作为京津“后花园”的多伦大地,已成为面向北京、天津地区的避暑旅游胜地和锡林郭勒盟南端的草原水乡。因为她有春天的生机、夏季的旺盛、秋天的成熟、冬天的宁静。驻足于多伦,自然与人文景观让人留连忘返。目前,旅游也已成为多伦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新多伦。在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多伦县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终目标,实践证明,多伦县生态建设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多赢。

    多伦县委副书记、县长霍锦炳这样说:“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岗位,以更有为的发展能力改善民生,以更丰厚的发展成果惠及民生、造福百姓。”

    十年来,多伦县着力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促进和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多伦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十年间,多伦县全年地方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占总支出比重达到40%以上。“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517元和5636元;就业、扶贫、社会保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迅速。多伦县还着手全面加强教育、文化、卫生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形成了多伦教育品牌;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能力不断提高,持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城乡广播电视覆盖面逐步扩大,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继续完善,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多伦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抓手,以“讲文明、树新风”为内容,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勤劳质朴、明礼诚信、求实敬业”的多伦人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在201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市(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多伦县的综合得分位列锡林郭勒盟旗县市区首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突出抓好社会矛盾化解、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和平安多伦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狠抓安全生产,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已然形成。

    十年间,多伦人民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养牛富县、旅游活县”的发展思路,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十年间,那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小城已是“别致而俊美”,生态建设“山青水秀”的大目标也已在这片土地上全面推进,勤劳勇敢的多伦人民,自豪而快乐地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多伦县委宣传部供稿)

构筑京津绿色屏障 打造北疆生态文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