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民生上投入50%以上的财力,市委市政府对保障民生投入50%以上的精力。这个账算下来,结果去年重庆市的财政还增加了49%,我们的GDP增加了17.1%,走在全国前列。”
今天下午,重庆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算了这样一笔民生账。
民生话题成为重庆代表团今天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热点。“民生投入越多,老百姓受益越大,越能推动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薄熙来说,事实证明,以民生为动力的发展思路是行得通的。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在全国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重庆的保障房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指标。
据重庆市长黄奇帆透露,从去年开始,重庆便制定计划,力争在3年内建设公租房4000万平方米,今年又开建1300多万平方米,明年的目标也要建设1300多万平方米,预计到明年底公租房可实现供200万人居住的目标。
如何满足城市“夹心层”,尤其是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的住房需求?重庆在公租房建设上更有大手笔。重庆去年的保障房一共开工建设了50万套,占全国的10%,到目前竣工了30万套,也占全国的10%。这50万套里面有20多万套是公租房,另外20多万套是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今年重庆预计新建49.5万套保障房,其中公租房20多万套、安置性保障房20多万套。
民生投入加大,财力如何保障?2010年,重庆市财政收入不足2000亿元。
而重庆市准备在今后3年投资3000亿,将有限的财力投向民生。
如果只有一分钱,应该先放在老百姓的口袋里,还是先放在政府的口袋里?面对媒体抛来的“只有一分钱”难题,薄熙来从容作答。
“过去,人们有一个基本的想法,要把经济发展起来,要把规模做大,挣了钱,再去改善民生。但是重庆市委市政府认为要改变这种思路。”薄熙来加重语气说,“不能说先发展了经济再去改善民生,在现在的情况下,就是要把民生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民生不只是我们的出发点、落脚点,而且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民生上花的钱越多,经济就越有发展的动力,越能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面向“十二五”,重庆的民生账本不断加厚。重庆市按照民生导向的发展思路,制定了民生十条:建设3000万平方米、60万套公租房;使“两翼”95%的农户3年增收万元以上;改扩建150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新增30万个就业岗位……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无一不带有约束性指标。
“为什么重庆的经济增长这两年一路顺风?就是通过抓民生促消费,使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阶段。”薄熙来认为,这种良性循环还在继续。他举例说:“由于公租房的建设,汇集到了大量的城里人和农民工,包括外商投资企业都注意到了重庆,相当一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看好重庆,因此在吸引外资方面,重庆也具备了新优势,一通百通,路子越走越宽。重庆要通过改善民生达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打黑除恶”对重庆经济秩序是否带来影响?面对本报记者的提问,薄熙来回答,打黑是中央政府统一部署,历届重庆政府也在不断努力。“通过打黑活动,给予了经济社会生活一种重要的、必要的环境,让外来投资者,本地经营者更放心。因此,注重民生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社会的稳定程度,从而减少社会管理成本。”他说。
本报北京3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