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后5年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扭转了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逆差状况,大幅度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十一五”: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是最大亮点
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业实力空前增长,出版物品种和数量创历史最高水平,累计生产图书135.8万种、338亿册,是“十五”时期的两倍;报纸年发行量接近500亿份;版权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4%。战略性新兴新闻出版产业迅速崛起,一大批出版、印刷、物流和数字出版基地孵化能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是最大的亮点,始终走在文化体制改革前列,打了一系列的攻坚战,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消除,极大地激发了文化创造力。”柳斌杰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预计达到1万3千亿元,增加值占国内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以上,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据柳斌杰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经营性图书、音像出版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或登记为企业法人,10多万家印刷复制单位、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完成转制,100多家新闻出版企业集团成功组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45家新闻出版企业成功上市,总市值达5700亿元。非公有资本和外资全面进入印刷、复制、发行和新媒体硬件制作等领域,民营文化工作室有序参与出版策划服务。
与此同时,新闻出版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率先完成“四分开”, 即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法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集中办理机制在中央国家机关首开先河,公共资源免费配置,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纵深发展
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38万家。预计今年农家书屋建成数量将达50万家左右,农家书屋工程将于2012年基本竣工。
“农家书屋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出发,确定实施的一项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柳斌杰说,以农家书屋工程、全民阅读工程、重点出版工程、少数民族新闻出版工程、文化环保工程等重大惠民工程为支撑,覆盖城乡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惠及几亿群众。
据柳斌杰介绍,农家书屋配书的重点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引领农民生活风尚、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等。几年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地方投入资金达30多亿元,并且正在相应加大配套力度,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确保到2012年基本实现“农家书屋村村有”的目标。
适应全球性阅读新趋势,努力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实施了全民阅读工程,读书节、读书日、读书周、读书月等遍及全国各地,在全社会培育良好的阅读风气。国家重点出版工程、古籍整理工程、文化环保工程等公益性事业,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
“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出版单位为骨干,以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全面覆盖各类人群、各个领域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已逐步形成,根本上缓解了人民群众看报难、读书难和农村文化产品少的问题。”柳斌杰说。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稳步提升,新闻出版大国地位更加巩固。我国日报总发行量居世界第一位,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中我国内地占了25席;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居世界第一位,5年累计发行2000万册以上的10种图书中,我国就占3种;我国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年产值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版权贸易引进输出比从2005年的7.2∶1转变为2009年的3.3∶1,逆差明显缩小。
“十二五”:新闻出版业要完成7项重点任务
柳斌杰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到“十二五”期末,我国要实现新闻出版业总产出29400亿元、增加值8440亿元。根据发展目标,《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精品力作生产、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优做强做大新闻出版产业、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推动新闻出版‘走出去’、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等7项重点任务,确定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和传播工程等28项重点工程项目,明确“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强依法行政、加强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的战略举措。
柳斌杰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我国将大力推进报刊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建设;支持党和国家重点报刊多媒体、多业态发展,进一步发挥中央主流媒体舆论传播主阵地的重要作用;以有品牌的省级党报集团和报刊传媒集团为重点,加强联合重组,推动地方报刊传播力建设。
据介绍,2011年我国将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工作。除党报党刊等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按照事业单位的部署进行改革以外,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一律在2012年上半年前完成或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在转企改制中,按照做强做优一批、整合重组一批、退出停办一批的原则,加快报刊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创新、拓展党报党刊发行模式和有效渠道。
柳斌杰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还将加快推动完成转制后的出版单位深化改革。已完成转制的新闻出版企业要及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条件的要进行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出版传媒企业上市融资;在已经上市的出版传媒企业中进行股权激励机制的试点,为企业发展增加内在活力;鼓励出版传媒企业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合、兼并、重组,加快新闻出版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建设国家出版传媒主力“舰队”;打破行政壁垒、地区封锁和城乡分割,建立贯通全国的新闻出版大市场。
“2011年我国将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以个体、私营资本投资组建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以内容提供、项目合作、作为国有出版企业一个部门等方式,有序参与新闻出版活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投资建立外向型出版机构、从事印刷、发行等新闻出版产业相关的经营活动,从事出口、加工贸易。”柳斌杰说。
此外,柳署长还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2011年我国将加快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建设,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内容传播,有效影响国际舆论、展示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拓展传播渠道建设,深化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开辟国际主流营销渠道,增强国际影响力;实施新型网络书店海外销售培育计划,拓展网络传播渠道,创新“走出去”的模式和空间;整合现有传媒资源,着力打造若干家实力强大、竞争能力突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跨国出版传媒集团;实施重点出版传媒企业海外发展扶持计划,支持其在海外参股、并购、投资或创办实体。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与搜狐网独家合作,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