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过剩的“小胖墩”、体质下降的“骨脆脆”、心理障碍的“小抑郁症者”都越来越多。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称,不良生活方式正在导致慢性病年轻化,它不仅困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将严重影响我国国民整体健康水平。
《2010年国民体质报告》显示,10年内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增长了近50%,城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9.51%,城市男学生1/4为胖墩儿,全国超重肥胖儿童少年已经达到1200万人,占世界“胖孩儿”总数的1/13。“80%的肥胖少年儿童将成为肥胖成人,同时也使慢性疾病的患病年龄提前10~20年。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中国的肥胖率将很快赶超欧美。”范利说。
在肥胖的同时,中国的青少年体质普遍存在“软、硬、笨、晕”,身体素质输日、韩。例如,韩国一年级男生肺活量平均值为1450ml,六年级为3180ml,而中国一年级男生肺活量平均值仅为923ml,六年级仅为1820ml。2010年上海学生校园内受伤1085人,骨折多达608人,骨折比例高达56%,被称为“骨脆脆”现象。
范利还发现,我国心理疾病正呈现年轻化特点。目前我国已有3000万名少年儿童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约1/5的孩子有抑郁倾向。近年来,自杀事故也呈低龄化趋势,2010年仅上海有8名中小学生自杀死亡。
究其原因,范利以为,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罪魁祸首。首先是饮食不合理。调查显示,超过90%的孩子喜欢吃洋快餐,23%的少年儿童漏吃早餐;其次是运动不科学。运动时间减少,满足不了需求;运动方式简单,达不到锻炼效果。2010年《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我国60%以上学生的居住环境不具备进行体育运动的条件。因害怕学生发生意外,学校在组织学生体育锻炼时缩手缩脚,不组织安排打篮球、踢足球等激烈运动,甚至取消了春游、秋游;再者,青少年爱好出现偏差。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披露,我国中小学生上网率达81.3%,网络成瘾“发病率”为14.1%,约2400万人,这是2005年、2007年的近两倍。
范利建议,“我们应把青少年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出台相应政策和法规,在社会、学校和家庭形成健康教育网络”。她还建议,把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规范教学时间和内容,做到“有课程、有课表、有教师、有教案、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