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1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健全制度 开拓创新

北京:让大学生村官真正干得好流得动

市 组 本报记者 陈凤莉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11日   06 版)

    2006年,北京市开始选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2008年基本实现“村村有两名大学生”的目标。北京市注重制度建设,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和党委政府宏观管理的双重作用,较好地推进了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发展。2009年、2010年,北京市两届合同期满的4759名大学生村官中,有4423人实现了流动发展,占总数的92.9%。

    建立长效机制

    村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2005年,中央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长效机制。结合北京实际,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等相关部门,制订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目标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3年之内确保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的工作目标,力争实现每村有两名大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实施步骤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2006年至2008年,北京市3年共选聘8000余名大学生村官。2009年,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为了实现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动态平衡,2008年上半年,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有关部门一起组成调研组,开展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发挥作用和跟踪培养机制等问题调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包括选聘、管理、使用、流动在内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办法,为2009年第一批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谋划流动发展路径。

    2009年上半年,进一步会同市委研究室等部门就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进行深入调研,结合贯彻落实《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市委组织部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完善集选聘、教育培训、管理使用、考核激励、流动发展和组织保障为一体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为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提供制度保障。

    拓宽流动渠道

    面向村官定向考录公务员成常态

    北京市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党委政府引导的双重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拓宽流动渠道,制定包括定向招录公务员、续聘、专项事业编选聘、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应聘社区工作者、自主创业、考研加分等面向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的8条流动措施,各项措施都极富“含金量”。

    具体举措包括——每年按不少于当年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数10%的比例拿出岗位进行公务员定向考录;举办300多个单位参加的大学生村官双向选择洽谈会,提供大量优质岗位资源;建立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信息数据库,及时向用人单位提供大学生村官信息;积极推荐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进入人才市场,拓宽其流动发展领域;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给予一定资金支持;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在支持扶持创业就业方面的各类优惠政策,强化创业指导服务,引导大学生村官立足本地,辐射村民,开办乡村特色餐饮、种植等产业。

    同时,不大包大揽,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充分认识自身在流动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主动适应和自觉投入经济社会的竞争和挑选,努力实现人岗相适、各得其所、才尽其用。

    2009年,北京市首批合同期满的1946名大学生村官有92.1%实现了流动发展。2010年,北京市第二批合同期满的2813名大学生村官93%走上了新的岗位,其中各级公务员招录430人,占15.2%;事业单位招聘401人,占14.2%;企业招用862人,占30.6%;社区专职工作者335人,占11.9%;续聘村官441人,占15.7%;自主创业、考研及其他岗位149人,占5.3%。

    提升素质能力

    多管齐下见成效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担任村官,既是为基层输送人才,也是促进引导青年人才在基层经受磨炼、健康成长。北京市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等,做到岗前培训80学时、在岗培训70学时;组织举办大学生村官金融知识、创业知识、法律知识等专题培训班,提高服务扎根农村、促进农业、服务农民的本领。北京市还科学设定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结合首都新农村建设实际,引导大学生村官担任乡镇司法助理、文化助理、卫生助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拓展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领域。

    通过健全“双帮带”机制,建立由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组成的“双帮带”机制,切实发挥帮助指导作用,北京大学生村官不断提高协助村“两委”制定实施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引进科技成果、开发产业项目,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提升农村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的能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能力;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北京还进一步统筹大学生村官资源,以区县或乡镇为单位,深入探索和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团队工作模式和不同批次村官之间的工作接力模式,持续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环境改造、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与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等管理难度大、薄弱环节多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发挥队伍整体优势。

    同时,深入总结推广有关区县“建立校村对接、完善选聘机制”、“明确职责任务、推行八岗惠农”、“借助高校力量、转化科研成果”、“完善考评体系、推进科学管理”、“注重日常培养、提高流动本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做到典型引路,扩大实效。通过实践锻炼和培训,有效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的整体素质能力,为有序流动打下坚实基础。

    拓展成长空间

    18名村官走上乡镇领导岗位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既要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又要站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为大学生村官不断拓展成长空间。按照中组部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干部的要求,北京市对大学生村官参选村“两委”提出意见,鼓励支持到村任职一年以上的大学生村官依法参加村党组织、村委会选举。

    在2010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有85名大学生村官入选村党支部,其中4人当选村支书,7人当选为副书记,74人当选支委;有23人入选村委会,其中2人当选村委会主任,进一步巩固和充实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力量。

    2010年下半年,北京市委组织部协调有关区县,专门拿出18个乡镇科级领导岗位,面向近两年来续聘和进入乡镇机关公务员编制、专项事业编制的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进行公开选拔。树立“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导向,对公开选拔进行创新,增设业绩考核环节,按照笔试、面试、业绩评价3∶4∶3的比例综合计算成绩,确定考察人选。选拔出的18名干部,都在村官岗位上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得到干部群众普遍认可。第一批选拔的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已经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在全市大学生村官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创造条件,树立了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2011年,北京市将有2800余名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该市将在总结借鉴2009年、2010年流动发展工作基础上,突出重点,做好定向招录公务员、乡镇专项事业编招录、续聘、企事业单位招聘、支持创业发展等,同时继续通过公开选拔加大对优秀年轻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力度,推动走上基层领导岗位,促进快速健康成长,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为加快实现首都城乡一体化、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北京:让大学生村官真正干得好流得动
发挥民间组织作用
支持大学生村官成长
引导大学生村干部有序流动
两女大学生村官兼任小学辅导员
“李刚门”敲警钟 大学校园“限行”成趋势
将全面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
北京2011高招咨询启动
央视将推出节目《创新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