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城乡居民同撑一把“民生伞”,这既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的美好愿景,更是山西近年来大力开展的生动实践。
地处雁门关外的山西朔州怀仁县新家园镇尚西庄村,一派塞外田园风光。村民李元平兴奋地领着记者沿着四五米宽的水泥路参观村里的“亮点工程”:整洁、明亮的3间卫生室被分成诊断室、治疗室,药品柜里摆着阿莫西林等常用药品,村医着装坐诊;宽敞、坚固的村小学里传来琅琅读书声。
提起往日的生活,这位40多岁的农民不胜感慨:记得小时候,村里只有一口旱井,大人们经常提着铁桶排队取水;后来打了几口机井,水量有保证了,但还得自己去拉。以前的路一下雨全是泥,车进不来出不去,老百姓种的菜没法卖。村民有个头疼脑热,只能到村医家里去看,连躺着输液的地方也没有。村小学校舍上世纪70年代是土木结构,90年代改成了预制板,由于条件不好,只剩下不到30名学生上课。
2009年以来,新家园镇在各级财政支持下,给尚西庄村的1000多户村民修了路、建了卫生室、接通了自来水和有线电视、整体翻修加固了村小学教学楼。
2009年初的山西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两年时间在全省农村实现建制村通水泥(油)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村级卫生室、村通广播电视、农村安全饮水等“五个全覆盖”。
两年来,山西投资300多亿元全面完成了这一任务。其中,新建村通水泥(油)路2.5万公里,改造中小学校舍9483所,建成6971个村级卫生室,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2万处,完成9638个村的村通广播电视任务。
如今,在太原市所辖的古交市邢家社乡康家社村,79岁的常大则老两口也能像城里人一样领上“退休金”了。他说:“我们入了新农保,每人每月能领上85元的养老金,日常生活基本有保证了。”
太原于去年全面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山西率先对农村适龄居民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全市13.66万名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每年至少可以领到660元的养老金。
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书文说:“这也意味着广大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实现了‘养老不犯愁’的愿望。”
山西去年GDP、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是2005年的两倍以上,但城乡收入差距仍然高达3.3∶1。特别是全省119个县(市、区)中有57个仍是贫困县,贫困人口数量占到农业人口总数的11.8%。
对此,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着手,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体包括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善农村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实施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着力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收入水平、健康水平和科技教育水平。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