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1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三十三年帮扶藏族学生近万人次

——记武汉大学教授杨昌林

本报记者 甘丽华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14日   02 版)

    这些日子,一有时间,巴桑加措就和同校的藏族伙伴在足球场上练球。巴桑加措是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的大二学生,下周他们将迎来一场重要的比赛——“德吉杯足球赛”。

    从2006年开始,“德吉杯足球赛”每年3月举行,目前招收藏族大学生的武汉8所高校将全部组队参加。这个足球赛纪念的是他们共同的“阿妈”——一位普通的藏族老人次仁德吉。而德吉阿妈的丈夫、75岁的武汉大学退休教师杨昌林也每年都会参加这个足球赛。

    这个连专业裁判都没有的“德吉杯足球赛”背后,是跨越46年的汉藏情、长达33年的爱心“援藏”。

    杨昌林的西藏情缘可追溯到1965年,当年29岁的杨昌林从武汉体院毕业,主动要求去西藏工作。到西藏昌都地区干了一年多,杨昌林又申请前往“西藏的西藏”——全藏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的阿里地区工作。

    杨昌林一直难忘藏族同胞对自己的深情厚谊,尤其是“藏族人把自己最优秀的女儿嫁给了自己”。他的妻子次仁德吉,是西藏平叛改革后第一批进入内地求学的藏族青年。

    1976年,杨昌林突发高原性心脏病,经紧急抢救才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当时阿里地委领导向他下达“命令”:不许再回西藏工作。带着对雪域高原的无尽牵挂,两年后他和妻子调入武汉大学工作。

    回到武汉后,杨昌林总念叨着“任务没完成”,在西藏干一辈子的誓言没有实现。但很快,他和妻子找到了独特的“援藏模式”。

    33年来,每年藏族新生入学,就被分批接到德吉阿妈家吃“迎新饭”;周末、节日,藏族学生们常以学校为单位,轮流来阿妈家吃糌粑、喝酥油茶;后来,每年的迎新生、过藏历新年等都成了“固定节目”,开始只是请武汉大学的藏族学生来,后来扩大到整个武汉地区高校的藏族学生。

    迎来送往、买票送站,杨昌林的家成了所有在武汉藏族学生的温暖驿站,杨昌林夫妇成了孩子们信任和敬爱的“阿爸”、“阿妈”。女儿杨红梅和儿子杨红兵至今记得,家里有好菜吃的时候,一定是有藏族学生来家做客。

    33年来,杨昌林和妻子接待、帮助藏族学生近一万人次,工资的1/3都花在他们身上。

    西藏日喀则地区萨嘎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尼玛次仁至今仍难以忘怀,1992年,他在武汉读书时因病住院,德吉阿妈闻讯立即赶到病床前照顾他。大伙当年轮流看护他的值班表珍藏至今:从入院到出院13天的值班名单里,11天都有德吉阿妈的名字。

    由于西藏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不少考上大学的藏族学子,比起其他同学来学习基础差些,尤其是英语、高等数学。除生活外,杨昌林和妻子更关心的是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他们主动承担起“校外辅导老师”的角色。

    2009年盛夏,在武汉某重点高校就读的5个藏族学生因挂科而无法毕业。按照政策规定,不能按时毕业就意味着无法获得分配工作的资格,也无法向家里交代。

    往年这所大学都有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补考机会,但当年这项制度被取消。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们想到了杨老师。从班主任、辅导员、所挂科目的任课老师到学院,再到学校,一连多日的奔波,杨昌林终于为孩子们争取到了补考的机会,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去年,有4名毕业于重庆西藏中学的女生因为高考报名时没有身份证,中学给她们临时编写了身份证号码。上大学后,她们才申请办理了正式身份证。临近毕业,大学通知她们核对自己的信息档案,才发现两个号码不一致。为了确认其身份的真实性,学校让她们尽快和重庆取得联系,出具更正证明,否则不能正常毕业。时隔四年,当年的当事人不是找不到,就是忘记了具体细节。又是杨昌林多方奔波,帮助她们拿到了毕业证。

    有人问杨昌林,你无职无权,拿什么为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老人回答说:“凭讲道理。”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2004级藏族学生巴桑曲珍,大二就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因为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未能获准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了解到她的苦恼后,为鼓励她这种胆识和精神,杨昌林把这件事反映到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帮助巴桑曲珍取得了报名考试资格,并顺利通过考试。

    在杨昌林看来,西藏的建设工作正等着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孩子去完成。真正做好援藏工作,就要帮助西藏培养本地“永久牌”人才。

    2005年2月25日,德吉因病去世。3月1日出殡,300多名藏族学生胸戴白花,齐聚武昌殡仪馆,同唱《青藏高原》为阿妈送行。一年后,他们发起“德吉杯足球赛”,以这种特别的方式纪念他们的“阿妈”。

    妻子去世后,杨昌林和藏族大学生之间的爱心纽带并没有就此断掉,而是更加紧密。他用行动实现着妻子弥留之际的嘱托:我走了,“家”不能散。

    本报武汉3月13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
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治决议
三十三年帮扶藏族学生近万人次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公开交易
人大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第四次会议
小矛盾如何不再闹成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