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迤逦、气象万千的云南有许多方言。“好在”就是滇南地区普洱市干部群众爱讲的一个方言词,意思是“舒服”和“幸福”。
但在不知不觉间,“好在”已经成为云南省干部群众口中的一个热词。领导干部安排工作时会说:“这事值得干,老百姓会更‘好在’”。老百姓闲谈时会说:“‘好在’‘好在’,这日子越过越有意思”。
面对频发的地震灾害,云南从2007年开始启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累计投入40多亿元,让越来越多的农户住上了结实房,睡上了安稳觉。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云南率先在边境等地区实行了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和免文具费的免费教育。同时,加大教育投入,到2010年全省教育拨款已占全省GDP的6%,远高于全国水平,全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原定到2012年完成的中小学危房改造提前到2010年全面完成。
“宁愿少上一些产业项目,也要下决心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云南省决策层经常这样强调。“十一五”期间,云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6.3%投在了教育、社会保障、就业、自然灾害、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领域。
据记者了解,“十二五”云南将集中更大的力量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大程度地惠及民生。到“十二五”末,云南计划投入超过1100亿元,重点防治地震等各类自然灾害,全面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云南山区、半山区面积大,有大量的中低产农田。连续几年,云南每年投入30亿元改造200万亩中低产田,高标准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昔日靠不上的“雷响田”成了今日增收致富的“米粮川”。
同时,云南开展了农田、水利、交通、生态环境建设,使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为改观。
“十一五”期间,云南水利投入成倍增长,大批边疆、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水利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新增供水能力14亿立方米,1000多万农村人口喝上了安全卫生水。去年,百年一遇的大旱显示了水利设施的效能,全省实现了粮食丰收。
交通建设不断提速。近5年云南交通投资超过2000亿元,通往越南、老挝、缅甸和印度的4条出境公路的云南段全部实现高等级化;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20多万公里,跃居全国第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500多公里,位居西部第一。
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又一亮点。云南紧紧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原湖泊治理、节能减排等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全省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高原明珠”滇池治理共完成投资130多亿元,是“十五”期间的两倍多,有效地遏制了污染恶化势头。
立足于山地多的省情,云南在适宜地区启动了核桃、油茶、膏桐、澳洲坚果等木本油料种植工程,5年来新增木本油料种植面积3000多万亩,使木本油料成为全省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老百姓的收入上不去,讲民生无从谈起。改善民生第一的着力点就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解决有钱花的问题是最大的民生。”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说。
据新华社昆明3月13日电
新华社记者 李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