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外国友人和我聊中国的改革开放,他认为最令外部世界印象深刻的是:中国的变化速度快,中国的变化程度大,中国的变化过程稳。
由此我想到的是,在世界史上,经历中国这种巨大变革与变化的国家和民族,往往难免会受到动乱的干扰;而中国则将一个曾经的完全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把一个几乎是完全的农业国转变为正在与全球接轨的信息世界。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那么中国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在社会稳定中实现改革开放,在和平发展中推动中国前进,这与中国共产党稳健务实的领导方式、领导作风分不开。在一个十几亿人对现代生活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的大国,不走极端保持稳定,这虽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需要,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才感叹,她看到了领导一个不同发展水平上的十几亿人的国家时,外人所不能理解的困难与艰辛。
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稳健务实的领导方式、领导作风,基于其在改革开放中始终不忘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使这个目标成为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部分。这正是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日趋成熟的表现。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在长期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旗帜也越来越鲜明。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求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党的根本宗旨牢牢地铭刻在党的旗帜上。所以我们常说,党与人民的关系就是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种子与土地的关系。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者和每一个党员则始终对群众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歉疚之心,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高了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群众路线的认识,牢固地树立了正确的利益观——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推进改革,就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具体政策表述在不同阶段可能会有不同形式,但除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执政的根本目标之外,一切都可以与时俱进地加以改革。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社会管理创新要真正体现和落实“尊重群众、贴近群众和依靠群众”的精神。我认为,社会管理创新包括了创新所有现存体制的功能与作用,也反映了信息时代对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新要求。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社会管理的创新,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方位体制改革的一种新形式、新探索。因此,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创新也一定要在改革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完善。
综上所述,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因此一定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并形成畅所欲言,下情上达,理性讨论的局面,使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能够得到及时解决。这样才能达到加强改善创新社会管理的效果,使各种矛盾在萌芽状态中既能受到重视,又消弭于无形之中。而中国传统文化其哲学思想的价值取向也强调,民生为本,德必不孤。倾听人民的声音,才能了解人民的迫切需求,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只要做到这一点,中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之路就可以长久持续下去。
历史是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才说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
春秋大义,听于民,国运兴。
■鄂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