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我在现场”的使命与“记者添乱”的论争

陈方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16日   02 版)

    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剧烈海啸。这几天,国内有条件的媒体也派出记者前往日本震区采访,不曾想,网络上因此掀起了另一场“地震”:我们有没有必要派那么多记者前往日本震区?记者去采访会不会添乱?诸如此类的争论与质疑甚是激烈。

    其实,类似争论早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就隐约显现,这次网络上的争论之所以比此前更为激烈,原因之一是一位已抵日本的记者在微博中提到,因为购买困难而吃了派发给灾民的食物,而其家人留言嘱咐其回国时代购物品,网络舆论认为这样的记者去灾区前线采访纯属“添乱”。原因之二是一位在日本媒体供职的中国人发了一条微博提醒国内同仁,“日本资讯发达信息四通八达,能不来日本采访就别来了”、“请派出懂日语的记者,千万别指望中国留学生或者在日华人热情提供帮助,他们都有自己忙碌的事”。该微博又将此番争论引向了高潮,一时之间,在很多年轻网民的眼里,前往灾区前线采访的记者,似乎不再是“信息知情权”的发布者,而是灾区“添乱者”。

    老实说,对于这样的争论,最初我也持游移不定的态度。日本发生的这次地震,乃至引发的核电站爆炸危险,日本传媒关于此类信息的报道及时、实时、全面。NHK还轮流使用日语、英语、汉语、韩语等五种语言,发布信息。在信息共享时代,国内媒体还有必要派出记者前往灾区采访吗?不懂日语的国内记者,能否采访到具有核心价值的新闻?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是不是所有的新闻都还必须追求“现场感”?这些疑问与“记者前往灾区前线采访纯属添乱”看似无关,但可以肯定,那些认为“记者去添乱”的论调背后,一定隐含着这些疑问。

    有意思的是,与内地媒体记者前往日本震区采访遭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闾丘露薇同样不懂日语,自身安全防护设备与供给也不完全充分,当她在微博上公布了前往日本震区采访的消息后,留言和评论里多是祝福的话。这样的对比,某种程度上为“记者添乱论”提供了反证。

    网民之所以祝福闾丘露薇,一方面是因为受众相信她采访的新闻质量,另一方面还表明,无论日本媒体对于日本地震的报道如何全面,我们还是希望看到“自己”的视角。对于重大新闻的报道,比如日本地震,地震中的伤亡人数,核电站爆炸所引发的危险等等,固然都是核心信息,但媒体受众不同,决定了媒体选择信息的视角也将有所不同。除了伤亡人数、核电站爆炸之外,国内媒体派记者前往一线采访,可能会更关注在日华人的受灾情况与救助情况。这些信息不是日本大地震的信息核心,可对国人而言,它们无疑是重要的。如果没有国内媒体前去采访,国人获取这些信息的渠道就会闭塞很多。现在固然也是自媒体时代,人人可以通过网络工具发布信息,但泡网的群体里还是以年轻人居多,况且,信息的权威性也有待证明。所以,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还离不开传统媒体和记者。

    从这个角度看,记者出现在重大新闻的报道现场,其使命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而有所动摇和改变。所以,大可不必质疑派记者前往灾区一线采访是“媒体虚荣的表现”。至于记者是否懂日语或者是否添乱等,这些讨论都应该建立在“我在现场”的基础认知之上。当然,既然“我在现场”,记者就应该表现出应有的职业素养,满足公众的信息渴求。

“我在现场”的使命与“记者添乱”的论争
在日本地震中感受国民教育
3000多种银行收费剪不断理还乱
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何时不再是新闻
个税起征点彻底把人弄晕了
“3·15”如何成了权利饕餮的节日
我更关注毕业生内心的梦想与茫然
霸王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