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2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健美猪穿越层层监管走上餐桌 易燃保温材料堂皇贴上摩天大楼

完美的分段管理为何总是效果平平

本报记者 李松涛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21日   05 版)

    历史总是反复上演。

    上海火灾还历历在目,建筑外保温材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瘦肉精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主妇熟知的名词,双汇健美猪还在市场招摇过市。这些都在挑战着公众的心理底线——吃口放心肉、住套安全房,怎么就这么难?

    这些黑心的商家理应受到严惩。但是,这些黑心的商家为什么总是屡屡得逞?

    先说健美猪。

    瘦肉精的学名叫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兴奋剂,属于需要严格管理的药品。不知道商家是怎么发现了这种药物对生猪养殖的巨大作用,于是,这种兴奋剂开始作为饲料进入猪的胃里。

    早在2001年,广东省河源市发生一起瘦肉精中毒事件,共484人中毒。一开始,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经过相关部门层层排查,发现引发这些人食物中毒的猪肉都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吃了同一家饲料公司的饲料。这家公司的饲料中掺入了瘦肉精。

    就在当年,2001年,农业部、工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文,严厉打击以瘦肉精为添加剂的行为。

    不过,吃瘦肉精的猪并没有因为五部门的文件而减少。

    2002年3月,苏州市26人食用猪内脏后发病,经检测是瘦肉精所致。2003年10月,辽阳市62人瘦肉精中毒。2004年3月,佛山市近百名群众中毒,罪魁祸是瘦肉精。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瘦肉精中毒。2009年2月19日,广州市出现67人瘦肉精恶性中毒事件。

    不能说相关部门不重视。除了2001年五部门的联合发文,2004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等8个部局联合发布文件,阻止违禁添加剂流向养殖行业,加强对瘦肉精的防堵。

    为了管好猪肉,商务部门还设立了一个屠宰办。

    这个时候,我国对生猪从养殖到进入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监管链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盐酸克伦特罗的监管;农业部负责饲料和生猪的动物检疫;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卫生许可;工商部门负责对进入流通环节的猪肉进行监管。

    这是一个完美的分段管理。如果每一关都能严格监管,健美猪没有机会进入市场。

    但是,这只是如果。问题就出在各个阶段的检验检疫、抽查抽检中。

    按照法律规定,在生猪养殖阶段,农业部门就应该对饲料等养殖投入品进行监控。在屠宰之前,生猪要具备检疫证明和运输车辆的消毒证。屠宰之后,必须要有两证、两章才能进入市场销售。这两章、两证就是检疫合格证、肉品检验合格证以及动物检疫合格章、肉品检验合格针刺印章。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韩真发呼吁重视对肉食品的监管。韩真发已经连续两年在两会上拿出同样的提案。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再提这个提案。

    韩真发提醒监管部门注意,有的生肉检验检疫机构为了增加收入,企业给钱就给盖章,并没有进行真正的检验检疫。在去年的两会后,农业部曾给韩真发作出回复,表示很多地区经济不发达,财政养不起这些检验检疫机构的工作人员。

    财政养不起这些检验检疫的工作人员,怎么办呢?只能是这些工作人员自己想办法。最难通过的检验检疫关就被钱化解了。有了检验检疫合格章和证件,谁能说这头猪就不合格呢?

    健美猪就这样进入市场,上了餐桌。严格的监管体系、法律法规被化作绕指柔。

    再来看建筑安全监管。

    我国的《建筑质量管理条例》这样表述: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很明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是一个建筑从图纸到最终交付使用的5个环节。这5个环节是互相制约、共同保障建筑的安全。负责监管的则是建设部门、规划部门、消防机构等。

    当一个项目的勘察、设计通过了建设部门、规划部门、消防机构的审核之后,这个项目才能开始建设。在施工阶段,各种建筑材料、施工方法都要受到监理单位的监督。一个建筑要通过预验收、中间验收、结构验收、基础验收、主体验收、竣工验收等等验收,才能最终交付使用。任何一项验收,都是一次检验检查。

    以建筑外保温材料为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等等法律法规,都对其作出了各种技术指标的要求。2009年9月25日,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对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级别做出了严格规定。

    然而,不少建筑却没有真正遵守这些法律法规。记者曾采访过的老专家就表示,我们国家很多建筑根本不按设计图纸建设,原有的安全、消防设计在施工的时候总要打折扣。

    2009年2月9日晚,央视新大楼北配楼发生火灾,导致30多人受伤,一名消防人员牺牲。2010年11月15日,上海余姚路、交州路一栋正在进行外墙保温层施工的28层居民楼起火,共造成58人遇难。2011年2月沈阳一座大厦发生火灾,持续10个小时。

    这些火灾后都有声音质疑,外保温材料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生产外保温材料的厂家告诉我们,根本就没有建设单位使用阻燃的外保温材料。这么说也许有些绝对,但至少能说明,很少有建设单位使用阻燃的外保温材料,因为成本太高。

    那么,不合规定的材料怎么就能通过重重验收关、监督关?狸猫换太子。材料进入工地接受检查的时候拿出符合规定的材料,施工的时候再换成不合规定的材料。等到后面的验收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整个项目已经做完,建设单位也不愿意返工,反而会帮着打通各个验收关。

    作为消费者,没有几个人了解自己购买的房屋安全系数有多高,是否真正符合国家要求的质量规范,毕竟,每个合法销售的住宅都具有各种合格证件。但是,哪个发生质量问题的建筑没有拿到竣工验收合格证?

    从猪肉到建筑,我们不能说缺少监管部门的重视,也不缺少监管的法律法规,唯独缺少的就是监管效果。

    那么,为什么监管总是效果平平?是监管部门缺少责任心,还是监管机制不够科学?抑或是现阶段各个利益群体的纠葛阻碍着监管部门实打实地履行职责?

    每次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建筑安全事故之后,我们都在追问。每次安全事故之后,我们都期望再也不要有下一次,毕竟,食和住都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河南部分地方排查检测顾此失彼
完美的分段管理为何总是效果平平
改革医院人事分配制度 上海医改能否突围
别拿“抽检漏洞”为监管失职遮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