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浪费才有面子?94.3%的人痛感浪费无处不在

专家建议建立《反浪费法》惩罚和杜绝浪费行为

本报记者 肖舒楠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22日   07 版)

    CFP供图

    在一些城市,不断攀升的物价使得居民生活成本骤升,然而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依然无处不在:从不随手关灯、关水的“小浪费”到婚丧嫁娶中的大摆酒宴,再到各种商品的豪华包装……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70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3%的人感觉身边的浪费现象普遍,其中47.5%的人表示“非常普遍”。受访者中,“80后”占40.0%,“70后”占35.2%。

    哪方面浪费最严重?92.6%的人首选“公款吃喝”

    武汉市某餐厅老板吴敏经营的餐厅虽然规模不大,但每天都会“倒掉”上千元。她给记者算了笔账:餐厅每天接待大约300人,人均消费50元左右,起码有一半人不会打包剩菜饭,而平均每人的剩菜饭会占个人消费的1/5,一天下来仅扔掉的剩饭菜就价值1500元,一个月45000元,一年就是540000元。餐厅准备了3个大桶装倒掉的剩菜饭,经常不到半天就装满了。

    “前几天,一个刚来的服务员不太懂规矩。客人结账时,她看到桌上十来道菜都没怎么动过,就多嘴了一句‘是否需要打包’。做东的客人觉得特没面子,把她骂了一顿。”吴敏说,一般亲友来吃饭打包的情况比较多,浪费情况比较严重的是婚宴和商务宴请。

    吴敏的餐厅接待过各种名目的纪念会、公司年会等,“每逢大会,餐厅最畅销的就是高端白酒,开了一瓶又一瓶。有些会议前每人分发的矿泉水,很多都是只喝过一两口,就扔在地上了。”

    不仅仅是酒宴上的浪费情况严重。北京市某广告公司职员杨慧坦言,每当翻开时尚杂志看到当年的流行款,她都忍不住给自己添置新装。“前年流行带毛领的冬衣,我一下子买了两件。这两年又开始流行简约的呢子大衣了,我就觉得毛领衣服挺土的,那两件今年冬天碰都没碰过。”

    杨慧说,她的衣柜里有上百件衣服,很多都只穿过一两次。不过她觉得,“如果这算浪费也是我个人的事情。你看每年电视里大大小小的‘海选’节目,得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社会上哪些方面的浪费比较严重?调查中,公众评出的前三名分别是:公款吃喝(92.6%)、公车滥用(83.1%)和城市道路反复修筑(76.2%)。接下来还有:商品精美包装(63.6%)、水资源(59.3%)、粮食(47.3%)、能源(46.8%)、品牌衣饰(44.5%)等。

    节约网创始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李晓群,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社会各个领域的浪费现象都十分惊人,“从普通民众的奢靡型浪费,到部分地方政府的形式主义浪费和决策型浪费,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李晓群说,不少城市的建筑寿命只有30年,就是一种极大的决策型浪费。现在全国的600多个城市中,竟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又不知道有多少房屋要被拆,有多少资源要被浪费了。”

    “评价一个人时,如果说他浪费多,他很可能若无其事,泰然处之。甚至有人标榜浪费可以让自己显得有气派、大方、不小家子气等,不以为耻,反引以为荣。这是我们社会必须要警惕的问题。”李晓群说。

    85.3%的人反对浪费

    不久前,合肥市某国企职员郑晓染参加了表哥的婚礼。婚宴后,她奶奶发现,多数酒桌上的鸡汤几乎没动过,于是开始打包。没想到,表哥极力阻止奶奶打包,“他说,‘当着那么多人,不是让我们做儿孙的没面子吗?这会让大家觉得我们对你不好’。”

    郑晓染说,虽然奶奶最终放弃了打包,但这件事让她一直十分纠结:“为什么现在节约反而成了一件丢脸的事?”

    调查中,69.3%的人认为,如今浪费成了一种“面子消费”。对于当前浪费现象普遍的原因,79.4%的人认为源于“炫耀消费成风”,59.6%的人认为原因是“对浪费的道德批判太弱”,37.1%的人觉得“太节约会没面子”。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智效民曾表示,浪费现象普遍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个人情社会。重礼仪很容易导致形式化,重人情则意味着更注重别人的看法。这就是中国人一事当前,首先要考虑‘面子’问题的根本原因。”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凤则认为,通过浪费体现“面子”达到炫耀目的的现象,并非中国文化特有,“日本人的面子观念也很强,他们会通过在衣饰上的浪费等,体现自己的品位和阶级。”

    “炫耀消费的产生,源于人类的竞争本能。”孙凤教授说,在现代社会,人们为了彰显自己的竞争能力和优势,往往通过财富的炫耀来实现,所以才会浪费泛滥。她认为,我们应借鉴欧美国家近年风行的新消费观念——消费是为了自己,而不是给别人看。

    “现在‘面子消费’的普遍存在,与时尚媒体和商家的推波助澜也有很大关系。“孙凤指出,“时下,很多时尚媒体和商家不断向年轻人营销时尚,抬高人们的基本生活成本,引发攀比消费。这应引起政府和学者的关注。我们不能让人们的消费观完全受市场左右。”

    近年来,李晓群一直呼吁国家建立《反浪费法》,惩罚和杜绝浪费行为,构建节约型社会。“上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过一次声势浩大的‘三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现在政府也应该把反浪费列为重要举措。”

    “目前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节约观念已根深蒂固。”李晓群说,在德国的很多餐厅,如果顾客点菜过多,那么服务员会直接拒绝客人继续点餐。而在我国,不少餐厅只顾赚钱,希望顾客多点餐。“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建立规范,杜绝社会上普遍的浪费行为。陕西省的做法值得推广。”

    去年7月,陕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八项措施。其中提出,各餐饮企业要根据用餐人数,提供“半份、半价”既节粮又省钱的用餐方式,要在餐厅摆放提示牌或张贴宣传画,提醒用餐人员注意节约。

    不过,孙凤教授担心《反浪费法》的可行性不强。“浪费国家的钱肯定是一种犯罪,但浪费自己的钱如何算违法?比如,现在很多人已经把奢侈品当做必备品了,你怎么告诉这些人购买奢侈品不仅浪费而且还违法呢?”

    本次调查中,73.6%的人坦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浪费行为。85.3%的人对浪费现象表示“反对”;也有6.5%的人认为,这是“个人权利,无可厚非”。

97.5%的人确认身边存在形象工程 七成人反对
浪费才有面子?94.3%的人痛感浪费无处不在
民调显示85.8%的人青睐低碳旅游
从仙台骑车19小时到东京
中国留学生感受震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