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赛季CBA季后赛将于3月23日开战。与广东宏远队能否最终卫冕相比,CBA传统俱乐部与新兴民营资本俱乐部的“体制之争”,或许更具吸引力,人们可以从中探究CBA俱乐部未来的发展方向。
打进季后赛的8家俱乐部中,有5家受控于民营资本,传统俱乐部只有北京队、八一队和江苏队,其中江苏队也正在向民营资本俱乐部转变。八一队和北京队如今已经算不上强队了,而不缺人才的江苏队由于受困体制,也难以向总冠军发起冲击。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八一队几乎就是中国篮球的代名词。中国篮球实行职业化以来,八一队获得的8座总冠军奖杯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北京队也是曾获得过全运会冠军的传统强队之一。
随着民营资本进入职业联赛,传统俱乐部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几乎都在走下坡路。2008~2009赛季,八一队历史上首度无缘CBA季后赛,最近两个赛季,他们也是勉强杀出重围。本赛季打进季后赛的北京队,此前已连续4年止步常规赛。而辽宁、山东、江苏等传统俱乐部虽然偶有惊艳表现,但成绩不稳定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传统俱乐部日渐萎缩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体制的困扰。几乎每个赛季开始前,江苏队总会爆出所谓的“合同门”。“掏钱的俱乐部不管人,管人的体育局不掏钱”,这让江苏男篮内耗不断。事实上,像江苏队这样的情况,也同样存在于其他传统俱乐部中。球员正常、合理的薪金要求不会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的俱乐部至今仍然不与球员签订工作合同,球员整个赛季能拿多少钱,取决于领导的一句话。可以想象,这样的俱乐部很难让球员有归属感。
另外,传统俱乐部体制上的弊端还体现在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目前,CBA俱乐部青年联赛正在全国多个地方进行。广东宏远、广东东莞两家俱乐部青年队的实力,远高于其他俱乐部。某传统俱乐部青年队教练承认:“两支广东的青年队赢我们一般都是三四十分。”
“和传统俱乐部相比,我们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上更舍得花钱,而且不怕花错钱。”广东宏远俱乐部总经理刘宏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家民营俱乐部,我们更愿意把篮球当作一个产业,更加尊重篮球俱乐部发展的规律,也更加愿意投入资金夯实俱乐部的基础,而俱乐部发展的基础正是后备人才的培养。”
民营俱乐部花大力气做的,却是传统俱乐部最不愿意投入的。以北京首钢俱乐部为例,本赛季,他们花巨资引进多名内外援,球队成绩得以提升。但他们后备力量薄弱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事实上,像北京首钢俱乐部这种拥有国有资产背景的俱乐部,在后备人才培养上很难打破瓶颈。比如俱乐部看中某年轻球员后,要逐级打报告申请领导批准。但等批准下来后,球员早已被民营俱乐部签下。发展到后来,许多传统俱乐部的球探都不再把球员推荐给本俱乐部,而是推荐给民营俱乐部。
“和传统俱乐部相比,民营俱乐部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决策也更加灵活。管理层与基层沟通顺畅,能够真正做到下情上知、上情下传。”刘宏疆说。
其实,传统俱乐部有些优势是民营俱乐部很难拥有的。“我们非常羡慕传统俱乐部雄厚的基础和师资。”刘宏疆解释说,“很多传统俱乐部拥有很好的人才培养基础,这不是客气话。现在广东虽然有8所为俱乐部长期培养后备人才的学校,但由于俱乐部众多,很多人才都被分流了。”
确实,如果分析一下中国篮球人才“出产”的版图就会发现,广东、新疆甚至俱乐部同样集中的长三角地区,其实并不是盛产篮球人才的地方。传统的CBA俱乐部实际上掌控着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大部分出产地,比如东北三省和山东等地。但这里的篮球人才会不断流向其他地方的民营俱乐部,其重要原因恐怕还是他们难以解决体制造成的矛盾和限制,没法充分调动俱乐部人员的积极性。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民营俱乐部和传统俱乐部的CBA“常规战”还远未结束。如今的中国篮球管理者不会为了照顾传统俱乐部而对民营资本的信心造成太大伤害。因此,对于优势无多的传统俱乐部而言,如果不能够突破体制壁垒,与民营资本俱乐部竞争的结局恐怕已经有了答案。
本报北京3月21日电
本报记者 杨 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