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中英文学翻译合作的鸿沟仍然较大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22日   09 版)

    本报讯(记者张黎姣)“文化需要沟通,阅读文学是理解其他文化的最好途径,而文学自身的发展离不开翻译。”近日,在由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共同主办的中英翻译文学论坛上,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刘锋这样说。

    刘锋认为,英美国家翻译文学与其他国家差别很大,整个英美的译作出版只占整个出版市场的3%。大部分英文畅销作品跟好莱坞电影互相关联,但由非英文向英文的翻译作品多为文学性虚构作品而非商业性作品。因此,中英文学翻译市场合作的鸿沟仍然比较大。

    英国Simon and Schuster出版社的弗朗西斯卡·曼女士指出:实际上,英语读者对中国小说有很大兴趣,他们希望从作品中了解过去和当代的中国社会。而出版机构更希望寻找在文学方面有成就的中国作者,同时也希望能在商业上获得成功。许多大的出版机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无形中为翻译作品走入英国图书市场设置了一个屏障。

    如何能让中国的翻译文学“走出去”,中英两国的出版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指出,未来在版权贸易合作中,应该强调作品的写作背景、畅销的原因、市场背景,提高合作成功的可能性。

    来自英国Harvill Secker出版社的吕贝卡·卡特尔女士表示,随着中英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译者逐渐形成团队,文学代理和中介更加成熟,英国的中国文学翻译出版正在发生变化。但如何寻找合适的译者,如何处理两国文学不同的叙事方式,如何得到作者的信任以便译者能对作品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改,这些都需要在翻译出版过程中慢慢寻求解决。

    弗朗西斯卡·曼则提出,希望两国有影响力的文学奖和文学基金会能够给翻译文学出版提供援助。并且要加强两国翻译出版界的国际合作,这种国际合作在实际操作中已经颇见成效。

    据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介绍,2012年英国伦敦书展将“市场焦点”定为中国,届时,中英两国的众多出版社和作家将向国际出版界和来自全球的读者展现中国文学。

“咆哮”着并无力着
南京梧桐下我们的城市
王文章:将非遗作为经济项目捞钱不会长久
单霁翔:从未有为追逐“热点”而进行发掘
那颗“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变质了没
影影绰绰
中英文学翻译合作的鸿沟仍然较大
《新周刊》连续12年个性盘点电视业
百枚记事手绘封重现世博精彩
央视玩《石头剪子布》打造亲子节目
麻辣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