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学校已经开学了,我想上学!”
“好的,等你病好了爸爸就送你去上学!”
这是一对特殊父女的对话。对话中的小主人公今年10岁,叫古再丽(化名),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一所小学的三年级学生。
在重庆求医的古再丽和她的养父母感动了山城人民,人们纷纷伸出援手。一股股爱心暖流让古再丽一家觉得格外温暖,她回学校上学的梦想也不再遥不可及。
在这番爱心接力中,共青团组织是发起者。
“长大我也要当共青团员。”病床上,古再丽喃喃地说。
2000年12月11日中午,一个脐带上还流着血的婴儿被遗弃在路边一个破纸箱里,婴儿在一条旧毛巾里蜷缩着,没有一丝哭声。
此时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室外温度只有零下十七八度,冷风吹面,犹如刀割。弃婴被发现后,很多人过来围观,但大多只能摇头表示同情,说这个小孩太遭罪了。
外出办事的维吾尔族低保户阿巴拜克力·依明也看到这一幕。两个多小时后,办完事情的他返回时发现弃婴仍在原地,腿部有残疾的他走上前去,抱起这个可怜的已经昏厥的汉族女婴。此时,他一家6口人主要依靠每月350余元的低保费维持生活,日子已经非常艰难。
但他还是将女婴抱回家中,一家人将冷得发抖的孩子放到炕头,细致地照顾她。3天后,这个汉族女婴终于发出了微弱的哭声,并拥有了自己的维吾尔族名字——古再丽。
这个家庭的拮据程度不难想像,更雪上加霜的是,古再丽被收养后接连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阿巴拜克力夫妇变卖家当筹钱,抱着古再丽奔走治病。
好不容易治好了肺结核,没想到,病魔再次来袭。2010年9月,阿巴拜克力夫妇带着借来的钱来到乌鲁木齐市,检查出古再丽患有不明病因的先天性尿失禁。患有这种原发性尿失禁病的人,无法自己控制小便,经常尿出来了自己都不知道,老两口只能每天为古再丽垫上尿布。
难以言说的病症,让可爱的古再丽受到部分同学的嘲笑和嫌弃,她的心理有了些许阴影,再也不想去学校——虽然她那么喜欢读书。阿巴拜克力夫妇不得不决定让孩子暂时辍学求医。他们暗自发誓,一定要让古再丽健康、活泼地回到课堂。
因为本地医疗条件所限,无法查明病因,古再丽的病情一直没有起色,仍然每天要垫着尿布生活。
今年3月,阿巴拜克力夫妇变卖了几乎全部值钱的家当,遵循医生建议,带着古再丽辗转千里来到了国内治疗尿失禁比较权威的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多年为古再丽治病,阿巴拜克力一家已欠下很多债务,而本次检查治疗所需费用不菲,在远离家乡的重庆,阿巴拜克力夫妇感觉举步维艰。“如果没有好心人帮帮我的小古再丽,如果没钱继续治疗,我们只好回家。”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在医院的过道发现了这一家人。这一情况辗转传递后,被重庆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获悉。
团重庆市委和重庆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获悉后,第一时间到医院与这一家联系,了解到其求医和生活困难:医院没有清真食堂,饮食不便;医院床位紧张,夫妻俩只能挤在走廊的过道休息;对于渴望知识的小古再丽来说,她更希望有哥哥姐姐到病房教她读书学习。面对素昧平生的叔叔阿姨,古再丽述说着自己的愿望:“学校都已经开学好久了,我都落下好多功课了……”
3月16日,团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周密一行来到医院看望古再丽,为她送去1万元医疗费,并与西南医院接洽协商,由医院免费为古再丽一家提供清真饮食,免费为其提供陪伴病床。
同时,团重庆市委、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呼吁社会人士“用真情和真爱帮助我们的汉族小姑娘走出困境,为其医疗费慷慨解囊,并解决其饮食、住所困难,期望爱心志愿者能走到坚强可爱的古再丽身边,辅导功课、温暖心灵,帮助其战胜病魔”。
倡议发出后,得到各方面的积极响应。当日,团重庆市委、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西南医院一起召开了新闻通气会,说明古再丽的病情和其他基本情况。重庆多家媒体报道了古再丽一家的感人故事。
次日,重庆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数十名踊跃报名的志愿者中选定两名老师为古再丽辅导功课。3月18日下午,来自龙溪小学的刘老师来到病房,为古再丽上了在重庆的第一课。
重庆大学的新疆籍学生得知古再丽一家饮食不习惯,主动给他们送去了清真饭菜;一位大姐因为担心降温,为古再丽送去了衣服;沙坪坝区民族宗教局与沙坪坝区委统战部前往医院慰问古再丽,并为她送去慰问金3000元;一位留学生听到广播后,冒着寒风和大雨来病房陪伴古再丽……
截至3月21日上午,重庆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收到捐款3.98万元。这些钱已全部交给古再丽一家。
目前,西南医院泌尿外科、神经科等科室的专家联合会诊,已为古再丽初步拟定治疗方案。古再丽的病比较少见,成因比较复杂,加之年龄尚小身体并未完全发育,存在随年龄增长功能逐渐健全的可能,因此目前的治疗必须十分谨慎。
阿巴拜克力表示,为了古再丽治病和上学,他们一家准备搬往乌鲁木齐定居。
好消息接连传来,病床上,古再丽恢复了笑容。她说自己的梦想是回到学校继续念书,争取成为一名共青团员,长大后做一名医生,医治好爸爸妈妈的腿病。
本报重庆3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