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3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社工人才缺口大 七成人感觉社会认同不够

民调揭示社工人才最缺乏的三大领域: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服务

本报记者 向楠 实习生 张锐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29日   07 版)

    2009年8月24日,北京人民医院首创社会工作服务部,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CFP供图(资料图片)

    近日,北京市出台规定称,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以上学历的非京籍应届、往届毕业生,如报考社会工作者岗位,并连续两年考核合格,即可获得北京户口。此规定一公布,立刻引发公众热烈讨论。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与新浪网,对205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6.7%的人表示自己享受过社工服务。34.4%的人表示自己对社工的工作性质有所了解,但表示“非常了解”的人只占8.4%。

    75.3%的人认为自己身边缺乏能提供专业服务的社工人才

    今年1月,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宋贵伦表示,北京市理想的社工规模应在3.8万人,但目前全市社工人数只有2.8万,社工人才缺口达万余人。社工人才缺口大的地区不止北京一个,全国其他地区也正面临同样的难题。

    除了“缺口大”,社工“留不住”的问题也同样非常严重。据《京华时报》等媒体报道,2009年,北京市社工的平均流失率达50%,部分区县的流失率竟然高达三分之二。

    此次调查中,75.3%的人直言,自己身边缺乏能提供专业服务的社工人才。其中,23.9%的人表示“非常缺乏”。

    具体而言,受访者认为当前社工人才最缺乏的三大领域分别是:社会救助(66.5%)、社会福利(61.8%)、社区服务(56.8%)。接下来还有:法律维权(52.2%)、医疗服务(51.6%)、心理辅导(48.6%)、社会行为矫正(43.2%)、就业服务(41.3%)、家庭婚姻服务(28.0%)等。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何雪松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社工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社工的数量一般要占到总人口数的千分之二左右,按照这一比例来看,我国社工人才的缺口无疑还非常大。

    为何社工人才缺口大、留不住?

    北京市某高校2010届硕士毕业生董君(化名),现在是北京市宣武区某社区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一年下来,当初和他一起被选拔为社工的人已经走了近三分之一。究其原因,董君认为是工作太辛苦,工资太低,“社区的情况比较复杂,要做好社工必须付出大量精力,平时和节假日还经常加班。可是,我们的工资却非常低,只够勉强维持基本生活,根本没有吸引力。”

    “在了解了社工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后,不少大学生就觉得自己这么高的学历还做这种工作实在太委屈,与家人对自己的期望也相差太大。”董君说。

    北京市宣武区禄长居委会工作人员贾女士,共事过好几拨儿大学生社工。她发现,在这些人里不乏只是为了混户口的年轻人。“有些大学生社工,刚入职就盘算着怎么做兼职挣钱,什么时候辞职考公务员,工作态度非常不好。大学生来做社工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如果只为了混户口,那还不如不来。”

    在上海市青翼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中心项目合作部经理陈虹看来,社工人才缺口大、留不住与当前高校中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关。由于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起步较晚,大部分课程都引进自国外,还没有形成本土化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对社工人才的现实需求。

    “并且,当前社会上对社工的理解与认同程度也不够,不少人认为社工就是义工、志愿者,而且还没有居委会大爷大妈有经验,拿国家的工资完全没必要。”陈虹说。

    调查中,受访者认为社工人才缺口大、留不住的两大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社工不认同,社工的社会地位低(70.1%);社工工资低(69.3%)。

    其他原因还包括:社工人才的培养机制落后(59.5%);社工工作不稳定,工作前景不明朗(58.9%);社工工作繁琐劳累(57.4%);社工职业资格认证机制不健全,专业化程度不够(56.5%)等。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社会工作硕士中心主任彭华民教授指出,当前我国社工工资普遍较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并且部分地区的社工工资还拖欠不发;其次,社工的社会声望也非常低。很多人只推崇能赚钱的工作,瞧不起社工。另外,人们对社工工作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误解,不少人认为社工什么都干,忽视了社工的专业性。“试想,当一个受过专业社工训练的大学生,被分配到社区里去组织篮球赛、收水电费等,他怎么能在工作中产生专业认同感?又怎么能长久地干下去呢?”

    80.1%的人建议提高社工的社会认同度

    调查显示,对于北京市以户口吸引社工人才的做法,25.6%的人表示“完全支持”,10.4%的人表示“反对”,大部分受访者(55.0%)虽然表示支持,但认为其并非根本性措施。

    怎样才能解决社工人才缺口大、留不住的问题?调查中,排在前两位的措施分别是:提高社工的社会认同度(80.1%);提高社工的工资待遇(72.7%)。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主任马丽庄教授曾说,如果社会需要优质的服务,就需要用相适应的价格去购买。”彭华民教授认为,我们急需建立起一套与公务员工资体系挂钩或持平的社工薪酬体系,为社工提供合适的报酬。

    “在香港,一提到某人是社工,大家都会非常尊重他。因为在他们眼里,社工服务于社会,是社会的医生。内地目前做得还很不够,我们需要给予社工更多的关注、关爱、支持与尊重。”彭华民说,同时,我们还应重视对社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去年相比,今年报考我们院社工专业研究生的人数有了大幅增长,达到220多人,居全国第一。但是,对于巨大的社会需求而言,这还远远不够。”

    何雪松建议,应该建立起一套社工人才的职业等级体系,政府也应该更多地从一线社工中招聘公务人员,扩大社工的发展空间,使社工的职业前景明朗化。

    调查中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完善社工晋升通道,让社工从业者看到前景(67.4%);加大社工专业化程度(59.2%);增加社工人才数量(38.5%)等。

本报记者 向楠 实习生 张锐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3月29日 07 版

社工人才缺口大 七成人感觉社会认同不够
94.5%的人期望民调纳入公共政策制定程序
96.8%的人表示身边存在“麦兜族”
利比亚大叔腾出儿子洞房存放我们的重要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