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3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看台

枝枝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29日   11 版)

    被密码绑架的生活

    35岁的袁先生有98个密码。早上一睁眼,打开手机,需要开机密码;查看短信,有短信密码;到单位开电脑,需要密码;登录电子邮箱,还是密码。此外,他还有11张银行卡以及医保卡、炒股基金卡、商场会员卡,再加上QQ、MSN、网购、读书俱乐部。和大多数人一样,他活在密码的世界里。袁先生一直自诩记忆力好,可是3天前,他记错了医保卡的密码导致卡被锁死,更严重的是,他总是感到腰酸背痛,休息不好,工作也没精神,脑子里全是数字、英文字母和各种分隔符号。心理咨询师告诉他,这是典型的密码强迫症,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都开始因密码而出现情绪压抑、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的,还伴有头痛、眼花和神经衰弱。

    在手机强迫症、信息强迫症之后,都市病又有了新的变种。都市人的存在感越来越倚靠于那些“物”,比如手机、信息或者各种各样能证明身份的卡,甚至已经到了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地步。这是我们为自己编织的一张网——对它们的依赖实际上也就宣判着对自己的绑架。

    孩子最怕的不再是怪物

    日前,德国一项调查显示,6岁~14岁儿童的恐惧心理比10年前已经有所减轻。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们现在最害怕的并不是遇到妖魔鬼怪,而是担心父母或兄弟姐妹遭遇暴力或者生活上遭遇其他不幸。

    孩子最怕的不再是怪物了,这也许可以解读为技术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然而另一方面,也可以视为现实的不确定性甚至残酷性已经远远超越了那个看不见的怪物。在电视、报纸的日常报道以及父母的“谆谆教诲”中所反应或者放大的焦虑感,已经成功地复制到孩子身上。与想象出来的恐怖相比,现实生活的风险才是每一个人所逃脱不掉的。

    “一定要多学些没用的事”

    最近,音乐人高晓松的一条微博被转发7000多次。“有人问我让孩子学琴吗?我说不一定学琴,但一定要多学多干些没用的事。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动物做的每件事都有用(为生存和繁殖),人要做许多没用的事比如琴棋书画,比如爱与等待。如果一个孩子被教育只能学对升学有用的课,上大学只能干对就业有用的事,工作了一切都为了买房,生而为人岂不浪费。”这条微博还得到了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的回应:“伟大的艺术都是在‘没有用’的情况下诞生的。比如芭蕾、油画、音乐、小说。一个在教育上讲究‘实用’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

    多学些、干些没用的事,在当下的教育环境里,是一种稀奇的鼓励。因为我们太在乎有用性了,比如加分和保送,“琴棋书画”也有了实用价值。但如果一个人为了某个目标学了一身本领,却享受不到任何乐趣,目标达成的那一刻,也许会发现,这件事其实也挺没用的。

    午饭是一种交际

    如果你还认为午饭仅仅是吃饭这么简单,那就已经落伍了。什么时候吃、跟谁吃、吃的时候聊什么话题、谁埋单,这些看上去简单的问题,在职场里却复杂起来。比如,在电梯口遇到一拨儿一拨儿的“午饭团”而只有你自己落单时怎么办?和大部队在同一家快餐店里碰到,该不该上去打招呼?吃饭时大家都在谈论八卦而自己不知道说什么插不上话怎么办?午饭不再仅仅是吃饭而已,它更像是一种交际。

    在群体中,人们容易获取安全感,彼此交换信息,受伤时互相取暖。有人能把饭吃成交际,那是一种天赋,但也没必要因为总是闷头吃饭就焦虑或者困惑。特立独行没什么不好,如果你不在乎那些可有可无的八卦、偶尔相伴的同事以及无聊时间的消磨。工作已经很复杂,何苦把饭吃得这么累呢?

枝枝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3月29日 11 版

什么样的学生才算好学生
万花筒
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