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微博不伺候官腔

本报记者 林天宏 实习生 郑宇钧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30日   09 版)

    在中国数量庞大的官员群体里,金中一原本算不上什么引人注目的人物。这个浙江省海宁市——一个县级市——的司法局局长,只是现实世界里那些不计其数的低职位官员中的一个。

    但在互联网世界里,他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曾有媒体评出“微博界中国最具影响力官员的20强”,这个普通的科级干部位列其中。截至2011年3月29日,金中一的新浪微博已有“粉丝”80828人,并还在以每天数百人的速度增加。

    在这份名单里,不仅有金中一这样的低职位官员,也包括一些省部级高官。但这份20强的名单所遵循的标准,并不是中国官场惯常的级别高低。除了这些官员微博吸引的粉丝数外,还有他们发布的微博数量、转发数以及评论数,以此来检测一个官员微博的活跃程度和影响力。

    如今,各级政府官员开微博,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新浪微博中,已经开通并认证的官员实名微博,已经有1300多人,代表政府机构的微博,也有2000余家,涵盖了公安、交通、旅游、宣传、司法、计生等各个部门。

    官员与微博之间发生的故事,正在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新闻。有许多媒体为政府机构与官员大举进军微博高声叫好,却也有许多官员因为在微博上举止不当,而成为媒体和网民们群起而攻之的对象。

    “开个微博很简单,注册个账号就好了。”金中一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但官员想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真正地融入微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微博的世界有自身的规则,把官场的那一套东西带进来,是不合适的”

    最多的一天,金中一的微博“粉丝”曾少了几十人,这让他心疼不已。

    这是2009年年底发生的事儿。那年的9月份,这个司法局长刚刚知道微博这个新生事物。自称“好尝鲜”的金局长,很快注册了一个微博账号。

    但这个时候,金中一“还没有适应微博的表达方式”。他的微博多以记录工作行程为主,有时候还穿插一些上级领导的讲话和指示。“说官话、打官腔”带来的后果,就是粉丝数明显下降。

    “我开始意识到,微博的世界有自身的规则,把官场的那一套东西带进来,是不合适的。”金中一说,“这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某微博运营商内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最初进入微博的许多官员,也都像金中一一样,将原本的官场文化带进了互联网,“官腔十足,套话、空话连篇”。而且,不少官员都会向工作人员提出要求,及时帮助他们删除微博上网友的负面评价和一些对仕途不利的信息。  

    另一家微博运营商的工作人员也告诉本报记者,一次,他们曾为某地的官员集体开了微博,按照互联网的惯例,通常是按照姓氏笔画或者点击率来排名,但对方提出,要求按照领导级别高低来排列,并发来了一份当地报纸的电子版,上面是这个地区官员的具体排名。

    许多官员和政府机构开了微博以后,并不在意自己的活跃程度,他们甚至关闭了微博的评论功能,“不让网友说话”。这也让这些负责官员微博维护的运营人员很是头疼:“网络讲究的是平等和互动,没有了这些东西,那还叫微博吗?”

    但这些官员们也有自己很在意的东西——“粉丝”数量的多少,是他们衡量自己的微博“最为重要的指标”。许多官员一条微博都不发,却成天联系这些工作人员,要求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为他们增加粉丝数。

    这名工作人员还回忆道,有一次,他去西部某地出差,在饭店里看见几个当地官员拿着手机上微博,但这些官员聊的内容,不是微博上发生的事儿,却是在攀比各自微博拥有的粉丝数量。也有官员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微博的粉丝数量也代表了我们的政绩,粉丝越多,我们越好向上面交差。”

    所以,在这些微博运营商内部,负责与官员打交道的工作,是公认“最辛苦也最敏感的”。负责这项工作的具体人员,逐渐琢磨出了一套“和官员打交道”的规律。

    一个相关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他通常会告诉那些要求增加“粉丝”的官员,该怎么样“经营”自己的微博——“要说人话,面对负面的评价要有雅量,要及时公布有用的信息,经常回复网友们的问题……如果能放下姿态,以遵守微博规则的方式融入微博,根本不用担心粉丝数量不够多。”

    针对这种现象,北京的一家报纸也配发评论道:“不少政府部门和官员,仅仅把微博当作一种工具,仿佛官员上微博了,账号中有不少粉丝,官员再用微博发一点儿政府公告和地方新闻什么的,就是微博问政了。其实不然,这仅仅是传统政治的翻版,仅仅是把微博当作了一个类似政府门口公告栏的工具。微博本质上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让人与人的交流更加便捷和深入的交往方式。真正的微博问政,是要通过微博将日常看起来枯燥的政治和形象僵化的官员变得人性化,填充进有血有肉的内容,让民众觉得官员跟身边人一样,政治就在日常生活中。”

    “现在不是权势的时代,而是‘粉丝’的时代”   

    在经历过失去粉丝的“郁闷”之后,金中一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微博定位。如今,这个官员已经发布了4000多条微博,和网友们展开积极的互动。

    “我的8万多个粉丝,都是一条微博一条微博地写出来的。”他笑言,“他们都是‘有微博、有关注、有粉丝’的‘真粉丝’,没有一个是假的。”

    在自己的微博“中一在线”里,金中一会耐心解答网友们的问题,有时候,他也会对政府在具体行政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提出直接批评,他甚至在微博上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和私信,“随时接受网友们对法律问题的咨询”。

    人们也能从微博里,看出这个官员作为常人的一面。他总是自称“乡下人”,会和网友们讨论小馄饨和肉丸子究竟哪一个好吃,他公布了自己的家庭收入,甚至,他鼓动了自己70岁的老母亲也开了微博。

    2011年3月28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也评出十大官员微博,作为官员微博的“上乘之作”加以推荐。这些官员都是些市局级以上的高官,级别最高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还有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等人。

    尽管他们的级别比金中一高了很多,但综观这些官员的微博,均有共同之处。

    以蔡奇的微博为例,这个省委组织部长在微博上,为自己贴了“苹果控”、“微博控”、“老童鞋”这样的时髦标签。他谈论的话题十分广泛:看到奥巴马戒烟的新闻,他说领导干部要学奥巴马;英国首相为送孩子上学而推迟内阁会议时间,他说这体现了人性化操作和制度的弹性;唐骏“学历造假门”,他劝唐骏痛痛快快公布事实的本来面目;杭州萧山机场上空出现不明飞行物,他说国家应该去研究并作出合理解释。

    他在微博上谈自己对《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他推荐电影《山楂树之恋》,介绍写西湖的好诗。他说听见“端午前传来布谷阵阵啼声,好似远离的亲人在呼唤;入梅的绵雨,仿佛情如手足的故友留在心头。”

    微博上的亲切面孔,让这位组织部长赢得了大量的“粉丝”,有网友评价道:“这样的官话,我们爱听。”

    在今年两会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也开了自己的微博,成为中国微博界级别最高的官员。从当天晚上8点30分到第2日凌晨1时许,有数百名网友在张春贤的微博留言,张春贤回复了其中10人,在休息之前,他还和一个网友说了“晚安”。

    尽管张春贤的回复都很简短,但网友们纷纷叫好。有网友甚至亲热地说:“支持你,贤大哥!”

    面对热情的网民,蔡奇曾在微博中这样感慨:“现在不是权势的时代,而是‘粉丝’的时代,在充满草根色彩和民间化表达的微博语境里,如果官员讲官话大话,必将失去网民的关注。”

    当然,也会有网友对官员开微博提出质疑。有人就曾当面问过金中一:“你天天发微博,会不会影响工作?”

    金中一这样回复道:“网络也是一个社会,官员就要与网民做朋友。要说实话,说真话,说人话。沟通多了,理解也多了,慢慢地就会聚起一定的公信力。这样,官员就能在网上树立起自己的正面形象,这本身也就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只要你真正想为老百姓办事,有什么见不得光的呢?”

    当然,在金中一看来,自己的工作“绝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和网民交朋友,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

    如今,海宁市司法局的所有会议,只要内容不涉密,金中一都会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将会议内容发布到微博上。在金中一的带动下,海宁司法局下属的14个司法所、1个法律援助中心、1个公证处和1个网站,都已建起了自己的实名微博。许多工作人员也实名开设了个人微博。

    “我还是想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宣传法律、法治理念,发布工作动态,探索透明化办公。”他说,“这样一来,我既把工作布置下去了,也可以让别人知道我们司法局在做什么。”

    去年发生的一件事情,也让金中一深切地感受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官员在微博上及时公开信息,及时面对与处理问题,有多么重要”。

    海宁当地曾有一对外来的民工,夫妻俩白天出去打工,便将自己3岁大的孩子用绳子绑在门窗上。这个场景被网友拍下后传到了微博上,引来骂声一片,就连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都来报道了此事。

    面对汹涌的民情,海宁市相关方面连忙着手处理此事,他们把这个农民工的孩子安排了专人照顾。但许多不知内情的网友依然在微博上传播此事,甚至有人编造了一些谣言。金中一便把此事写成微博,公开了事情的处理结果,网络上的谣言很快平息下去。

    “官员在微博上说什么都不怕,就怕你不说。只要你公开了事实真相,本身的形象又有公信力,网友们自然会听你的。”他笃定地说。

    像金中一一样,越来越多的官员和政府机构认识到了微博在传达真相、平息谣言时的作用。某微博运营商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这段时间以来,社会上的几次热点事件背后都有各级政府主动通过微博,积极进行危机公关的身影。

    今年2月份,云南丽江突发山林大火,微博上讨论者众多,甚至有人传播“丽江城被火烧毁”的消息。火灾当晚,丽江当地政府就主动在新浪网开设了微博,向网友们通报火灾状况,还有当地为灭火所做的具体工作。

    3月份,日本突发大地震,诱发了蔓延整个中国的抢盐风潮。中国盐业总公司也很快开通了微博,向网民们公开了国内食盐的储备情况,以及相关的科普知识,这场抢盐风潮很快便得到了平息。

    当然,在这个工作人员看来,并不是所有政府在微博上进行危机公关都有效果:“这取决于两个前提,第一,你公开的信息是否全面客观,第二,你是抱着居高临下的态度,还是真正想和网民们互动,解决他们的疑惑。”

    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浙江乐清的钱云会案。在被媒体曝光之后,乐清当地也开了名为“平安乐清”的官方微博,但公开的信息极为有限,而且面对网友们的质疑,没有及时地回复和解答,结果招来网友的骂声一片。

    与本报记者谈及此事,金中一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畏惧舆论,对舆论环境认识不足,匆匆开设微博,却往往容易加剧突发事件引发的冲突。官员和普通民众需要长期保持互动,这绝对是个技术活儿,按以前的官场思维,是不行的。” 

    3月22日,当地一家媒体报道了金中一开微博的故事。但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当天,他的顶头上司——浙江省司法厅厅长赵光君就在这则报道边作出了批示,鼓励司法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开微博。这则批示还通过司法厅内部的短信平台,转发到浙江省司法系统所有领导干部的手机上。

    “为什么我们的官员开设微博,成了媒体报道的重点新闻?”金中一反思道,“这或许说明,以往我们的官民距离,确实有些不太正常。”

    “但有了微博这种技术手段,确实能够推动官员,到聚光灯下、玻璃房里工作。”他打了这样两个比方,“权力需要公众监督,这需要官员拿出勇气来,只要你真正想为老百姓办事,有什么见不得光的呢?”

建筑如何为其余70%的人民服务
微博不伺候官腔
新闻眼
父偿子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