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3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省城记者甘做山区“农民”

——记浙江日报记者、青田县万阜乡农村工作指导员俞佳友(上)

本报记者 吴晓东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31日   01 版)

    “茄子快要烂死了,俞记者快想想办法吧!”2010年5月,长达近1个月的阴雨,使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万阜乡柘垟村、云山背村等村农户的450多亩茄子、辣椒等蔬菜纷纷发病。眼看几个月的劳动成果就要泡汤,情急之下,村民刘宝兰一个电话打给了乡里的农村工作指导员俞佳友。

    俞佳友和乡长郭海伟来到村里,看了发生病虫害的蔬菜,第二天便请来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农户如何喷洒农药、如何防治病虫害。两天后,发病的茄子、辣椒起死回生。

    “多亏有了俞记者,地里种的菜都能变成钱。”刘宝兰乐呵呵地说,她家去年种高山蔬菜,收入超过了8万元,成了乡里的种植大户。在俞佳友到万阜乡前,刘宝兰家养蜜蜂,不但赔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债近20万元。她怎么也想不到,俞佳友劝她种高山蔬菜短短两年后,她不但还清了所有欠款,还又有了积蓄。

    受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委派,2009年2月,35岁的记者俞佳友到青田县万阜乡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兼任乡党委副书记和乡长助理。

    初到万阜乡,这里的偏远和贫困超乎俞佳友的想象。乡里山多地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没有工业,没有现代农业,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近万村民靠天吃饭,过着“吃粮山坡上种、喝水田沟里挑”的生活。全乡有近1/4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2500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俞佳友认为,挂职村官不是拉几笔资金来作秀,带领村民致富一定要有长远规划,从源头上彻底根治贫困“病根”,只有这样,才能让村民真正走上致富路。

    2009年春天,俞佳友和村里干部群众通过调研,认为万阜乡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非常适合种高山蔬菜。可当他兴致勃勃地开着车,挨家挨户把第一批茄子苗送到农民手里时,却没人领情。

    原来,农民种高山蔬菜不是头一回了,但种了以后卖不出去,没效益,烂在地里都懒得摘,有的甚至拿新鲜蔬菜喂猪。

    “拿笔的书生也懂‘拿锄头’的事?”柘垟村村民周秀明说,刚开始,乡亲们都心存疑惑,没给这个省城来的记者面子。

    “蔬菜的种苗由乡政府免费提供,村民还能得到县乡的补贴,我们会全程提供技术与信息,而且负责蔬菜的销路……”凭着新闻记者的敏感和从小在江西农村生活的经历,俞佳友的倔劲儿也上来了,当即在村民面前立下“军令状”。刘宝兰等村民半信半疑地种下了第一批茄子。

    “在农村,不懂农业技术,就没有发言权。”为了早日变成一个“农技通”,俞佳友每天都要熬到凌晨,拼命地“恶补”蔬菜种植、防病等技术。

    茄子收了,俞佳友更忙了。他把茄子带到青田县城,送到市场、饭店请人品尝,在当地媒体上发表文章,为高山蔬菜吆喝……

    2009年6月的一天,几辆蓝色大卡车让宁静的山乡沸腾了。“蔬菜商把车开到家门口来收购茄子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啊!”村民们感叹道。

    2009年年底,和刘宝兰一样,万阜乡的498名村民靠种高山蔬菜脱了贫。

    “东西好没有品牌,也卖不出价钱。”俞佳友将城市里的品牌意识带进了大山。“刘基菜园”(明朝开国大臣刘基是万阜乡人)是他们打出的第一张牌。有了品牌的万阜茄子身价倍增,每斤从不到1元涨到3.5元,还被抢购一空。接下来是万阜村民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刘基菜园”干菜连锁店相继在青田县城和意大利开张,去年万阜乡高山蔬菜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已经成了温州市“菜篮子”的后方基地,很多温州客商都排队来这里等菜。

    由于白天部分村民下田劳作或打零工,刚到万阜时,俞佳友就利用早晚和周末入户走访,“村民回家他上门”。有时候,他干脆直接来到田间地头,把鞋袜一脱,站在稻田里跟村民聊得热火朝天。

    半年里,万阜乡90个自然村,只要有人在家的,俞佳友都上门走访过。最远的白岩前村和乡政府隔着十几座山,他背上方便面和水,硬是爬了十几个小时的山赶了过去。

    一样山里太阳晒出来的黝黑沧桑的脸,一样憨厚直爽的笑容,一样沾着泥土的皮鞋,一样跟乡亲们扎堆儿喝酒……“这哪是省城来的大记者啊?他就是个农民嘛,跟我们一样!”乡亲们开始跟他掏心掏肺。在万阜乡,没人叫他“俞书记”,“俞记者”、“俞师傅”倒是喊得蛮热乎。

    “我与您同心,我与您同行”,这10个温暖的字,是俞佳友印在名片上的“个性签名”。这样的名片,两年里已经发出去十几盒。遇到困难,村民们常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去年1月31日,村里的孕妇如花突然要生了,错过了到县城的公交车,而乡里唯一的车子也外出了。接到电话俞佳友赶紧从村里赶回来,把已经开始感觉阵痛的如花往自己的车子上抬。为了保证安全,这一趟足足开了4个小时,等到如花在青田县人民医院生下一个胖小子,俞佳友已经趴在方向盘上动不了了。

    在山里,没车不方便,开车又不安全。去年8月8日下午1时,新庄村一条村道因台风“莫拉克”袭击而出现山体滑坡,俞佳友和乡干部到危险地段转移70多岁的老人朱彩英等群众时,一块巨大的石头突然从20多米高的山上滚落下来,砸扁了车头,一车人吓得脸色苍白……

    3月16日下午,俞佳友从万阜乡赶往青田县城接受采访的路上,车胎又爆了。他的这辆蓝色别克凯越在杭州3年才跑了两万多公里,到青田万阜乡两年就开了7万公里,轮胎都换了十几个,看上去已是伤痕累累、饱经风霜。

    “在万阜乡,很多村民都坐过俞佳友的车。”万阜乡党委书记季焕平说,俞佳友的别克凯越虽然在全乡最高级,但它也是村民们的公交车、救护车、婚车,有时甚至担当起110警车的职责。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过意不去,要付钱给他,他说:“做啥?收钱就是非法运营了!”

    俞佳友有两个手机,号码一个是杭州的,一个是青田的,24小时开机,不管吃饭、睡觉、开车,他经常会接到乡民各种“求救”电话。最多的时候手机一天能被六七十个电话“打爆”掉,他的电话成了名副其实的“万阜热线”。

    万阜乡经常断电,俞佳友租住的民房的小桌上总备着蜡烛。“特别在夏天,闷热得睡不着,我就特别想家,想女儿。”俞佳友说,有时候深夜赶回杭州的家,女儿已经睡了,他一大早又要赶回青田;好几次车都开到了杭州绕城高速,又因为青田有事调头回去……

    虽然乡里的工作很苦很累,但每天晚上,俞佳友都要跟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的妻子吴飞梅在电话里聊上几句,或者听女儿唱首歌,这是他一天中最轻松、最幸福的时刻。

    2008年12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公开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时,俞佳友第一个报了名。晚上回家,当他吞吞吐吐说出这件事时,女儿哭了,妻子只是问了他一句“定下来没有”,俞佳友点点头。想到妻子高度近视,两只眼睛视力加起来只有零点三,刮风下雨还要搭他的车上班;想到女儿才上小学三年级,正是需要父亲关爱的时候,他真是有点动摇了。好在妻子理解他:“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定下来了,那你就好好干吧,家里有我。”

    去年2月,任期满一年的俞佳友就要回杭和家人团聚,一封万阜乡的请求书寄到了浙报集团党委,村民们联名恳求“俞记者”再留一年。他犹豫了,“整整一个晚上都没睡”,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他作出决定:继续在万阜乡当“农民”。

中方支持一切有利于缓解利比亚局势的政治努力
共青团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
大力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黑客“偏爱”政府网站的背后
北京高考:等级运动员加分需统测
省城记者甘做山区“农民”
妙笔真心彰显记者担当
日本海豚长沙接受核辐射检测
武汉发放首批居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