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4月0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莫斯科地铁爆炸案一周年后俄百姓仍无安全感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01日   04 版)

    3月29日是莫斯科地铁恐怖爆炸事件一周年的纪念日。这天一大早,为悼念一年前那个早晨在莫斯科市卢比扬卡和文化公园地铁站连环爆炸事件中的死难者,许多莫斯科市民一早就来到这两个地铁站献花。地铁站里铺着红布的桌子上摆满了鲜花,一些悼念者默默地点燃了蜡烛,更多的乘客则在爆炸地点驻足默哀……

    据俄“列瓦达”民调中心于2011年3月18日至21日所做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73%的被访民众认为“未来俄罗斯还会发生新的恐怖事件”;70%的民众害怕“自己成为事件的牺牲品”;57%的被访者不相信“俄安全部门和内务部有能力保护本国民众不遭受新的恐怖袭击”;只有15%的被访民众认为“不会发生新的恐怖事件”,10%的人认为“恐怖事件根本不会伤及自己”。俄社会学专家指出,这一民调结果显示,尽管俄官方在反恐和加强民众安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民众还是缺乏足够的安全感。

    2010年3月29日早晨,卢比扬卡和文化公园地铁站在45分钟之内先后发生连环自杀式恐怖爆炸事件,共造成40人死亡、168人受伤。据俄总检察院调查委员会3月29日公布的消息称,在恐怖事件发生后的一年,策划及参与此次恐怖事件的6名嫌疑犯身份已被确定,他们在抓捕过程中因武装抵抗而被当场击毙,但还有一名嫌疑犯——现年22岁的侯赛因·马卡梅多夫仍逍遥法外。

    就在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案一周年之际,俄安全部门又提高了莫斯科地铁运输系统的安保级别。警方发言人表示,相关部门在地铁周边沿线及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部署了大批警力及安保人员,并对来往人员进行身份证件抽查。俄媒体透露,莫斯科警方于3月25日收到情报称,可能有两名穆斯林女性从南部的达吉斯坦共和国前住莫斯科,并准备于3月29日在莫斯科市内实施恐怖袭击,警方同时还公布了根据特征描述所绘制的两名嫌疑人照片拼图。据悉,这两名女恐怖分子分别为现年18岁的赛纳尔·穆罕默多娃和22岁的帕季玛特·拉马扎诺娃。但俄警方又于3月30日否认了上述说法,称这两名车臣恐怖分子的遗孀只是从一个村子迁到附近的另一村子,并没来莫斯科。

    不过,这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关于恐怖袭击的消息最近越来越多。据俄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近日披露,仅今年前两个月,莫斯科警方就接到了125个涉及恐怖袭击的假线索或假报案电话,而警方在无法确认这些电话内容真伪的情况下通常又不得不根据报案电话提供的情况疏散民众,包括国立莫斯科大学的一些高校不久前均因接到“恐怖袭击预告”电话而组织师生紧急疏散。此外,俄罗斯境内其他城市近期也频频受到“诈弹”的骚扰,这种频发性的“虚惊”已影响了当地民众的正常生活,让俄警方很头痛。

    3月29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责成联邦安全总局继续进行打击武装分子的行动。梅德韦杰夫用少有的强硬口气强调,“只要是不投降的武装分子都要通通消灭”。他当天对前来汇报工作的安全局第一副局长斯米尔诺夫表示:“北高加索地区多个共和国的反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俄安全部门应在该地区继续采取特别行动。我们应该让每个恐怖分子都明白,他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选择继续犯罪,则注定会被消灭。”

    俄强力部门于3月28日在北高加索联邦区的印古什共和国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特别行动,一举摧毁了一个恐怖分子培训基地,打死17名恐怖分子并抓获了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自杀式爆炸案制造者的两名同伙。俄安全局第一副局长斯米尔诺夫向梅德韦杰夫汇报称,借助精准的空中和地面打击,一恐怖分子培训基地内的掩体、靶场和武器均被彻底摧毁。还有消息称,俄车臣恐怖分子的重要头目、俄近几年来多起重大恐怖案件的直接责任人乌马罗夫可能在被击毙的非法武装分子之中,不过安全部门目前正在对被打死的恐怖分子逐一进行身份辨认。梅德韦杰夫对此次行动的结果给予高度评价,称当地的恐怖势力受到重创。

    另据俄媒体3月29日的消息,俄强力部门在恐怖分子训练基地缴获的一批内部文件显示,有15名年龄在26~42岁之间的恐怖分子不久前了离开了位于斯塔夫罗波尔训练基地,他们的去向很可能是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而2011年新年前,就曾有两名女恐怖分子从斯塔夫罗波尔离开,准备在俄其他地区制造自杀式恐怖事件,但并未成功。在俄媒体掌握的这个15人名单上,有部分人员的名字为女性的名字,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曾经在车臣的“温泉”训练营受过专业训练。据悉,俄强力部门不仅掌握了这15个人的姓名,而且还掌握了这些人的护照资料和部分人的手机号码。

    俄新社观察家尼古拉·特罗伊茨基对此表示:“俄罗斯反恐之战距胜利还有很远的距离。”他说:“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后,俄总统签署了一系列命令,要求俄强力部门加强对交通工具的安全保卫措施。现在,我们随处可见安全门,但要么是这些安检器材根本就不工作,要么是工作人员根本就不看这些玩意儿。不作为导致无效果,这是一个悲剧……”

    本报莫斯科3月31日电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4月01日 04 版

美国中情局落地利比亚摸反政府武装的底
莫斯科地铁爆炸案一周年后俄百姓仍无安全感
叙利亚总统承诺加快改革步伐
东京电力陷入存亡危机
俄总统要求政府高官辞去国企高管职务
201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
难民危机
和玉缘 奢华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