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03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云南将团建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党建规划

党团一盘棋 基层“活”起来

本报记者 张文凌 雷成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03日   01 版)

    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怎么做,一直是云南省委高度重视的课题。为此,云南省委把共青团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常抓不懈。省委常委会每年都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对共青团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并作出部署。在省委的领导下,团建工作被纳入各级各部门党的建设规划,团的建设考评成为党建考评的重要内容。

    团建不合格,党建不评优

    与老挝村寨相依、山水相连的云南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曼滩村,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民族边境农业村。日前,记者在曼滩村采访时看到,村民在党员、团员的组织下,时常聚在一起用傣语学唱喜闻乐见的革命歌曲。举目望去,全村家家户户屋顶上都飘扬着五星红旗,在浓密的热带林木映衬下显得分外抢眼。

    “红旗村寨飘,红歌人人唱”是江城县开展基层党建带团建、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老挝、越南毗邻的江城县,边境线长,少数民族众多,经济欠发达,矛盾纠纷较多。面对复杂的县情,如何让年轻人在新形势下体现自身优势及价值,让共青团与江城同发展,是摆在江城县委、县政府面前一个现实的问题。

    党建带团建成为破题之道。为此,江城县委健全了团建经费保障机制,在每村每年两万元的村级党建经费中,至少提取10%用于团建,村团干部每月补助100元,每年在县财政预算中安排10万元作为团员青年培训工作经费,加强了党团组织共用活动阵地建设和对团干部的培养工作,重视解决团干部转岗输送和政治待遇问题;建立了党建带团建工作制度,党建、团建工作统一部署。如今,1万多面国旗、党旗和团旗不仅成为183公里边境线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真正成为边境线上飘扬在百姓心中的一面鲜艳红旗。   

    在普洱市另一个与缅甸接壤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由团县委组织的“举团旗、唱团歌、戴团徽、学团史、过团日、上团课”的主题活动也在橡胶产业一线有声有色地开展着,春节、泼水节、神鱼节、植树节、劳动节……每逢节庆和纪念日,各个民族的青年总是被基层团组织的活动所吸引。

    2008年,孟连因胶农与公司的利益纠纷引发震惊全国的“7·19”事件,致使干群、警民关系跌到低谷。事件发生后,普洱市和孟连县痛定思痛,转变作风,积极为民解难,使干群、警民之间的裂痕逐渐得到弥补。团组织在其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孟连“7·19”事件发生后,团普洱市委建立了民情责任区制度,把全市区县、乡镇、村、社区划分不同责任区范围,各级团干部每年深入责任区1~2个月;同时将各级专兼职团干部确定为人民勤务员,结对帮扶1~2户困难群众,每年至少为群众办3~5件实事;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民情联席会,与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研、进行专题研究、协调解决重大民情事项;邀请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组成民情巡视组,了解责任区民情舆论动态和民情动向。此外,团市委还建立了民情满意度测评和问责制度,由基层团员青年代表对责任区责任人职责履行和服务基层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提供给组织部门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7·19”事件也使县委、县政府意识到团组织的重要性。为此,县委专题制定党建带团建目标责任制,由县委书记和各级党委负责人共同签订,并与县委党建责任目标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对基层团建工作实行“团建不合格,党建不评优”。县委配齐配强了团县委班子,2010年为团县委优先安排了14万元的工作经费,为全县乡镇团组织配置了电脑和必要的办公设备。县委、县政府给团组织下任务、压担子,使基层组织在工作中不断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也使团干部在工作开展中不断得到历练。

    回顾一段时间以来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深有感触地说:“党委重视,注重‘带’是前提。各级党组织只有把团的组织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定期研究共青团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才能把党建带团建落到实处。而团组织主动争取、落实‘建’也很关键。各级团组织只有抓住自身建设这个根本,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找准团的工作突破口和结合点,主动争取支持,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把青年工作做好,就等于把集团的工作做好”

    云南省各级党组织充分信任团组织、信任团员青年,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提要求,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在团委领导班子配备、阵地建设、经费保障、团干待遇落实等方面出实招、用真力、强保障,充分发挥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的生力军作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云南机场集团党委工作部副部长徐歆宇在工作时,总是习惯性地将青年员工的需求作为十分重要的考量因素。从2002年担任机场集团团委干事,到通过公开竞聘进入中层管理岗位,五六年的团干经历使他对机场青年员工的特点了如指掌。

    机场集团团委书记郭培松说,云南机场集团是省内大型国有企业,7000余名员工中70%是青年,“用集团一位领导的话来说,只要把青年工作做好了,一定程度上就等于把整个集团的工作做好了。”

    这一特性令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十分突出,集团党委也在思想、组织、机制等各个方面不遗余力地带动共青团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集团共青团工作由党委书记直接分管,每年党委工作报告、党委工作任务分解都把共青团工作单列。集团内“党团不分家”,凡是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都无条件地向团组织开放,同时团建目标任务纳入党建目标任务,坚持党的工作覆盖到哪里,团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哪里有团员,哪里就有团组织。每年团干部培训,党委书记到现场作动员,专门为团干部上党课;每季度末,集团党委都专门听取团委工作汇报,为团委解决实际问题。集团党委中心组学习,团委书记要参加;党委常委会,团委书记要列席。

    去年以来,机场集团青年活动经费由原来的每名青年60元提高到120元,列入企业经营预算,并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纳入党务干部教育培训序列,培训费用在党组织活动经费中列支,大型主题活动还划拨专项经费。

    “哪里团组织积极主动,哪里团的工作就会受到重视” 

    浙江商人朱明旺一直在全国各地寻找适合种植铁皮石斛的地方,直到他遇上江城县的招商引资项目。来到这个边境小城考察后,他很快做出了投资的决定。短短几年内,朱明旺在江城县康平乡曼克老村建起的石斛种植基地成为云南省最大的石斛基地,每亩产值高达20万元,解决了周边百余名农民的就业问题。江城县委书记胡良波说,能把石斛项目引进来,团组织也是功臣之一。

    原来,江城县外出打工的一些团员青年听说了石斛的价值,又发现家乡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种植。他们及时地向乡镇团委反映了这一巨大商机。经过逐级汇报后,江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动出击,这才成就了一段合作佳话。

    为帮助更多的青年创业,团县委在石斛基地挂上了“团青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的牌子。培训基地免费开放,每一位前来学习技术的青年农户每天还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10元补助。目前,石斛基地已举办种植技术培训4期,培训后的团员青年从事石斛种植的有20余户。

    而在地处偏远高寒山区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康普乡,则是把开展创先争优、党建带团建活动与解决群众最需要的生产生活问题结合起来。乡团委根据康普乡“挂一村结一户带一片”的工作模式,走出机关,和党员们到基层去分别挂钩帮扶一个党支部和团总支,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户。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帮助各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和培育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去年,各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4场次,参加培训的团员青年达到2489人次。团维西县委书记于海燕告诉记者,“挂一村结一户带一片”制度实施以来,康普乡农村团组织得到了加强,有12名团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3名团员成为致富带头人,被纳入乡土人才库。

    针对农民想致富却苦于无技术、无资金、信息不灵的问题,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团组织,也在农村群众中按照年龄、兴趣爱好和技术专长,采取村党组织引路、团员带头、村民参与的方式组建了近百个“党团群互助班”。农忙时,“党团群互助班”成员共同劳动完成生产;农闲时,“党团群互助班”成员在村内外打工挣钱,增加班集体收入;平时生产生活中,“党团群互助班”也在技术、资金、信息上互相帮助沟通,形成了一个共同致富的良好氛围。

    日前,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在江城举行的“云南省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现场推进会”上,积极评价了基层党建带团建行动,认为“工作认识到位,行动自觉,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他说:“哪里的团组织能够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哪里的团的工作就会受党组织的关心和重视,受到广大团员青年的欢迎。”

    作风建设是基层党建带团建的政治保障

    青年看团员,团员看干部。团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团组织的形象,也关系到团干部自身的成长进步。

    作为青年人才的培养基地,云南师范大学团委在党委的领导下,把基层团建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结合起来,将廉洁教育课程作为全校的必修课。该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廉洁文化传播者协会”,成为全国高校中第一个以大学生廉洁教育为宗旨的学生社团,党团员学生干部是这一社团中的骨干会员,让这些备受关注的团干部接受同学监督。在团委的指导下,学生会和协会还建立了团队事务和财务公开制度,让学生对学生干部建立信任感,并通过这样的公开制度,来培养学生干部的廉洁意识和服务意识。

    与此同时,云南师大还将党建带团建、创先争优活动和“英才工程”结合起来。“榜样示范教育一直是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大学生在变,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也要跟着变,不能将榜样教育落入俗套。”云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杨亚东说。

    把政治过硬、作风扎实、自律严格,善于做青年工作的优秀青年党、团员充实到团干部队伍中去,提高团干部素质,把作风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带团建的政治保障,一直是团云南省委十分重视的工作。为此,团省委加强了团干部的管理教育,制定了鼓励团干部在工作谋划、目标制定和工作推进中真抓实干、勇挑重担,使团的每项工作落到实处的工作考核制度,以此让团干部开动脑筋、多出思路、多想办法。

    2010年,团省委分三批完成了全省1296名乡镇(街道)团委书记的培训工作,并派出129名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一年。2010年,云南省13074个村级团组织统一换届。一批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脱颖而出,充实到团的一线岗位上,使得一些原本软弱瘫痪的村级团组织也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植树造林工作
党团一盘棋 基层“活”起来
“永远不能忘记”赋予青年成长力量
百年古树竟成黄石烟草局“眼中钉”
启动论文“测谎” 遏制学术不端
发展核电 安全第一
“读红色书籍,听红色故事,做红色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