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0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想起了胡组委

■江小生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04日   02 版)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大概是我10岁的光景,我所在的湖南祁东县一个偏僻的生产队来了一个蹲点的“大官”。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胡组委”。

    有一次,我忍不住好奇心的驱使,问生产队长:胡组委到底管多少人?幼小的我总是以管人的多少来衡量官阶的高低。队长告诉我,胡组委是公社党委的组织委员,管着全公社的党员,公社党委书记也归他管。顿时,我觉得胡组委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胡组委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胡组委住在我大伯母家,一日三餐与大伯母一家吃着一样的粗茶淡饭,凡是在生产队的日子,他总是与社员一起劳动。干活还特别卖劲,从不叫苦。当然他用不着挣工分,他吃的是国家粮。

    站在现在的立场看当年的胡组委,简直是和谐的化身。记得在那缺吃少穿的年月,大伯母老是嫌儿媳做得少吃得多,儿媳老是嫌大伯母待人苛刻。婆媳俩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鸡飞狗跳。一次,她们吵得正热闹,胡组委从公社回来,弄清原委后,三下五除二就把形如斗鸡的婆媳俩给平息了。

    在生产队里,有时也起矛盾,为工分的评定,出工的安排,年终的分配,吵架甚至打架不时发生。队长自然是化解冲突的第一责任人。他文化不高,讲话还是有条有理,农活干得风生水起,队里无人能及。他压不住的时候,就嗓门提到高八度,甚至捋起双袖,像要动武的样子;再摆不平,他就派人叫胡组委。

    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公社,胡组委从不推辞,立马赶到。胡组委善于讲道理,又不偏不倚,经他处理的纠纷,谁都认为公正合理,挑不出毛病。后来,胡组委结束蹲点,回到公社以后,队里仍然矛盾不断,闹大以后,人们的第一念头就是找胡组委。一句话,胡组委是一个很给力的人物。

    他在我们队蹲点的时候,我正在读小学。每次碰见我拿回奖状的时候,胡组委总是笑眯眯地说,“小鬼,把奖状拿给我瞧瞧”。看完以后,一边说着“不错”,一边用右手轻轻地摸着我的脑袋。我当时感觉非常受用,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

    胡组委离开我们生产队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看见他了。我时常想念他,暗下决心,要做一个像胡组委那样的人。

    如今,我清楚地知道,在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架构中,公社党委组织委员纯粹是一个不入流的“大官”。可乡亲们认为胡组委有能力,当个县委书记都绰绰有余。

    不知胡组委是否知道,他事实上是我一生的标杆,他影响了我的一生。

忆红军的母亲
我的两次入团经历
一笔意外的存款
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活力之源
像个党员一样生活
我的名字叫党员
想起了胡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