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上午,杭州市消防支队官兵前往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清明祭奠,缅怀先烈。
胡 辉 丁诗懿摄
清明,是一个涤荡心灵的日子。
清明,是一个追思怀远的日子。
清明,是一个历史与未来对话的日子。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春风轻卷红旗。来自各地的人们拥聚在这里,仰视那组史诗般的浮雕——那浮雕回响着风吼浪哮马嘶鸣,激荡着不屈的豪迈情,挥洒着生命与热血,镌刻成永恒——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们看到,1840年那场屈辱战争后,中华民族在苦难阴霾中的挣扎;
人们看到,1921年那个夏天,嘉兴南湖那叶游船上升起希望的灯光——
90年来,为了让那灯光永远照亮中国,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以青春激情、鲜血生命,一往无前,前赴后继,执着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祖国富强的伟大梦想。
我们追问历史:90年来——
是什么,让这些共产党人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在中华大地书写出气壮山河的诗篇?
是什么,让这些共产党人超越时代,超越生命,在人民心中耸立起永不磨灭的丰碑?
我们探问未来:90年后——
我们用什么告慰先烈不朽的英魂?
我们靠什么续写世纪复兴的辉煌?
……
一种铭记,先烈们以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歌,穿越时空,成为永恒,始终印刻在亿万人民心中
84年前的那天,也是一个清明节。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从容就义。
6年后,清明时节,李大钊的灵柩由北大师生送往北京西郊万安公墓下葬。从此,那墓碑上的五星、镰刀、斧头、铭文连同烈士的名字,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的心里……
2011年,又逢清明。
北京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院——李大钊故居。院内,先生那尊半身黄铜雕像,戴镜蓄须,目光深邃。人们安静地走近,鞠躬,献花。
“爸爸,我们为什么要给李大钊爷爷献花呢?”一个清脆的童声发问。“因为他是为了百姓幸福而牺牲的先烈,值得我们纪念!”爸爸回答道。
穿越90年的历史,人们仿佛听到赵一曼烈士临刑前对幼子轻声的呼唤,听到李白烈士那永不消失的电波声,看到毛岸英烈士在朝鲜战场上从容的身影,领略到任长霞深入虎穴、智斗歹徒的机警,感受到焦裕禄紧贴在群众脉搏上的心跳,目睹到孔繁森跋涉在雪域高原的脚步……
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约有2000万。他们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大多数离世时风华正茂,大多数无名无姓。有名有姓列入烈士英名录的只有180万左右。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晚,全体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毛泽东宣读了他亲自起草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天,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望着眼前那一片漫卷的战旗,那一张张征尘未脱的年轻的脸,参加开国大典的邓小平感慨万千。当日,他挥笔题词:“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
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深切怀念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已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切怀念为创立、捍卫和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一切先驱。他们为祖国建立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
近几年,国庆节来临时,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不朽功勋的革命先烈,充分表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定信念。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关心下,《烈士褒扬条例》正在修订,国家将对烈士施行褒扬金制度。一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集中抢救保护工程,也在拟议当中。全国100多万座散葬烈士墓和7000余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将得到有效保护。
如今,全国各类烈士纪念设施约有1.5万处,每年上亿人次瞻仰。
山河可以改变,沧海可变桑田,但英烈不死,精神永生!
一种信仰,点亮东方的天空,始终激励着先烈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1935年6月18日清晨,囚禁中的瞿秋白早早起床,换上新洗净的黑色中式对襟衫,白布抵膝裤。泡上一杯浓茶,点上一支香烟,临窗沉思。这时屋外脚步急促,他知道最后时刻到来了,遂疾笔草书诗半句:“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注明“秋白绝笔”。
福建长汀罗汉岭下一块草坪上,面对行刑者,他盘膝而坐,微笑点头:“此地甚好,开枪吧!”
人生大事,莫重于生死。是什么力量能够让革命先烈如此从容面对死亡?
如此令人扼腕慨叹的场景,并非仅仅存在于遥远的战争年代。
2003年初,非典疫情笼罩中国,坚守一线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共产党员叶欣身染病毒。当她病重至说不出话时,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用笔吃力地写下:“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长江特大洪水、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每当国家和人民处于危难关头,总有共产党人挺身而出,视死如归,冲锋在前。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这样一种精神绵延不绝,代代相传。他们身上那种超越凡俗的生死观根源何在?
“是信仰!”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庄重地回答。这个答案,他探寻了多年。
1985年,正是而立之年的厉华,来到重庆红岩博物馆。他埋首在一件件档案中、一封封书信里,执着地试图走进先烈们的内心世界。一张张熟悉而陌生的面孔,一桩桩荡气回肠的事迹,在他的面前浮现:
那是1948年的一天,审讯室的门开了,刘国鋕被带了进来。他出身于四川庐县一个地主家庭,人称“七少爷”,因参加地下工作被捕。负责审讯的特务头子徐远举想,这样一个富家公子,只要稍加规劝,一定能使“浪子”回头。
询问开始了,出乎徐远举意料的是,面对利诱和酷刑,刘国鋕回答得很简单:“我什么都不会说。”今天,在档案中还能看到当年徐远举充满迷惑的询问:“你们家有钱有势,革谁的命?造谁的反?”
刘家动用了种种关系来搭救他,狱方提出只要刘国鋕在认错书上签字,即可获得自由。然而,刘国鋕拒绝了。
1949年7月,带着黄金、名表、空白支票,刘国鋕的哥哥再次来监狱打点。哥哥流着泪跪在地上求他。刘国鋕也流泪了,但仍坚定地摇着头:“我死了,只要党在,就等于没死。”
11月27日,就在新中国刚刚成立近两个月之时,刘国鋕被敌人枪杀于歌乐山松林坡。
先烈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厉华。在渣滓洞白公馆牺牲的共产党烈士,70%以上出身富裕家庭,有的还是从海外留学归来,却坚定地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选择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以生命坚守,至死不渝。
厉华找到了答案。近年来,他以红岩精神为主题做报告达1000场,宣讲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正是因为信仰,让1921年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正是因为信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中华民族以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从苦难走向辉煌。
一种深情,先烈们以生命捍卫人民,人民以赤诚之心相回报,鱼水之情始终是共产党人永葆青春的源泉
4月5日9时,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前,长长的队伍肃穆有序。
这样的场景,平时并不少见,只是,在清明的日子里,队伍又长了许多。
“我是带着孩子来的,让他知道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想到毛主席一家六口为百姓幸福献出生命,谁能不肃然起敬?!”一位年轻的妈妈这样表达内心的感动。
为了人民,共和国领袖的家庭率先垂范: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6口人献身,这有多少次的肝肠寸断,有多少次的倾盆泪雨啊!
为了人民,为了革命,满门忠烈,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里岂在少数。夏明翰一家五口壮烈牺牲的故事至今为人传唱……
有谁知道,这以天下为公而奋不顾身的忠烈人家在那村间巷陌还有多少?在那无名的坟茔里还有多少?以这些人为代表的党,谁能不爱?这样的党引领的道路,谁不追随?
于是,我们看到了隆隆炮火中老大爷推车支前的无畏,看到了白色恐怖中孩子们村头放哨的机警,看到枪林弹雨中柔弱姑娘为渡江大军摇橹的镇定……
1948年秋,战士张忠孝在参加济南战役时壮烈牺牲。他和其他4位解放军战士的遗体被抬到了历城区港沟镇神武村,正在支前的村民刘修芝含泪掩埋了他们。
每逢清明,刘修芝就带着家人祭扫烈士。在烈士坟前,刘修芝给儿子们立下规矩:“只要刘家还有后人,就要世世代代为烈士守墓!”
1976年,守墓28年的刘修芝老人去世。长子刘振顺接过了守墓“接力棒”。后来,刘振顺患上了脑血栓,大儿子刘延宝又接过了“接力棒”,成为守墓第三代。如今,刘延宝的儿子刘增龙又接下了重任。刘增龙已有了一个五岁的儿子。他说:“这是我们家的第五代守墓人。”
革命者满门忠烈,用鲜血捍卫人民;人民代代坚守,将真情献上。
这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就像种子与大地,有了大地的滋润,种子才能发芽生根壮大。有了种子的萌发,大地才充满生机。
1943年,16岁的杨善洲参加了滇西抗战。一次他被派去参加担架队。和他一起抬担架的是一个叫刘贵的农民。刘贵用绳索将杨善洲套在担架上,以便滑倒时能拽住他。上坡时,刘贵叫他在前,自己在后;下坡时,刘贵让他在后,自己在前。杨善洲走得轻松稳当,可刘贵走得挥汗如雨,草鞋磨烂,在山路上留下点点血迹。
人民的深情,让杨善洲记了一辈子。回报人民,奉献人民,成为他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信念。他尽一生的忠诚与执着,一心为民,留下身后百姓悠长的怀念与敬重。
国之命在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在90年历程中,以执着的信仰,用鲜血和真情赢得了民心。
一种梦想,始终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勇担重任,奋勇向前
“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宣示一个民族的梦想。
从沉疴中,实现民族的崛起与复兴,那是一个美丽而强烈的梦想。
从1840年起,苦难和屈辱笼罩着中华民族。洋务运动失败,维新运动昙花一现,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中国如何走出这漫漫长夜?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
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用青春乃至生命进行了不懈探索,为着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而奋斗。
斗争,流血,有人倒下,后继者继续前行……
1935年,在那间狭小的牢房里,阴暗的灯光下,带着沉重的脚镣,方志敏奋笔将自己满腔的热望倾注于《可爱的中国》。
……
无数先烈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共产党人又肩负起领导人民建设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新使命。
邓稼先,“两弹元勋”,在抗日救亡的呼喊声中长大,在“千秋耻,终当雪”的西南联大校歌中走上科学之路。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抱定了科技强国的梦想,在新中国诞生不久就谢绝了美国恩师的挽留,毅然回到祖国。数十年为中国核事业默默奋斗。
1986年,由于在高辐射下工作,积劳成疾,邓稼先身患癌症。弥留之际,他还用最后一丝力气,提出关于中国核事业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最后的赤诚。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在科学海洋里追求不止的蒋筑英、勇闯罗布泊的彭加木、为抗震救灾而以身殉职的飞行员邱光华……他们职业不同,但强国的梦想和激情是共同的,为此他们舍生忘死。
今天,我们告慰九泉下的英灵。他们为之奋斗、牺牲的梦想正在化为现实。从摆脱饥饿迈向全面小康,从奥运会到世博会,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伟大的祖国日益强盛,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
今天,我们警示自己。圆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充满曲折艰辛,同样需要奋斗和牺牲。完成先烈未竟的事业,是对他们最好的祭奠。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因信仰而坚定,因梦想而无悔,因大爱而执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中的杰出代表用鲜血和生命在民族的抗争史、解放史、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座永恒的丰碑。
继承先烈遗志,完成未竟事业,实现美好理想。这是亿万人民的共同誓言。
清明时节,从心底献上一束纯洁的鲜花,祭奠那些不朽的先烈,为过去、为现在、为未来……
(执笔记者:赵承、李斌、李柯勇、周英峰,参与记者:卫敏丽、俞菀、蔡玉高)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