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4月0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一起微校 共同成长

微博校园打造服务青年成长新互动平台

本报记者 陶 涛 实 习 生  王 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07日   12 版)

    4月2日,中国青年报社(以下简称“中青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与腾讯公司联手打造微博校园(t.cyol.com)正式上线。上线当天,微博校园就为团中央宣传部与中青在线、人民网、新华网等八家网站同步推出的“永远不能忘记——网上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大型主题网络活动,提供了面向校园用户的垂直互动类微博平台。

    “在网上祭奠英烈,尤其是采用微博互动的这种形式,符合大学生对于创新的追求,我们同学都特别支持这项活动。”到现场参加活动的北京财经专修学院学生王亚东对记者说。随后的清明节前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还组织了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校媒记者,实施全团“清明祭奠英烈”活动主题的微采访、微寻访,充分利用微博校园平台,并纳入报网融合、线上线下互动的传播体验中。

    “一起微校,共同成长”,这是中青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与腾讯公司联手打造微博校园的初衷。用户注册微博校园并与自己的QQ号绑定后,即可在微博校园或腾讯微博中共享互动。据悉,从4月9日开始,微博校园将为正在西部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建设“西部志愿者微家园”,同时利用微博互动平台推广“相约西部——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接下来,还将在汶川地震3周年之际(4月17日左右)举办“全国百所高校大学生记者四川地震灾区行”活动,该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四川省委、全国学联主办,团四川省委、中青报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承办,将利用微博校园平台,即时播报校媒联盟大学生记者的见闻,并与全国微博网友互动交流。

    微博校园是媒体变革创新的一个契机

    微博校园(t.cyol.com)的诞生与当前流行的微博热是分不开的。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艾瑞咨询集团分析指出,微博在2010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各大门户网站和其他一些网络服务商等纷纷推出微博服务。由于集合了信息的快速传播性与良好的互动性,微博受到了网民的极大欢迎。

    腾讯网常务副总编辑李方表示,微博当下首先表现出的是媒体性,在于意见领袖、意见氛围、舆论氛围的建立,未来的微博社区一定是从一个产品变成一个平台性的产品,变成一个可以考虑商业价值的平台,“我们认为往社区这个方向功能会更加强大,我们也会观察国外微博包括国内竞争对手的表现。”李方认为,微博的未来,是要往基于人和人之间、和社区之间的进一步交流这个方向来发展,媒体性是微博目前主要的呈现形式。

    各大门户网站都对微博表现出了重视,在3月28日举行的“深圳IT领袖峰会”上,一位门户网站的老总曾表示,我们不做的话,别人就会革了我们的命。

    中青报相关领导表示,作为国内第一个主要面向大中学校园的垂直互动、精准社区的微博平台,中青报将抓住“微博校园”契机,通过聚合和整合,推动内容价值最大化、在线互动和组织动员能力最大化、报网融合效应最大化。

    当然,由于时间紧、技术要求高,目前微博校园还有很多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双方都表示将逐步分阶段解决技术应用中出现的新问题。

    微博校园是强强联合的产物

    李方向记者坦言,有着60年历史的中青报与刚刚度过一周岁生日、拥有近1.5亿用户的腾讯微博合作,携手打造微博校园,可谓是强强联合。腾讯网和腾讯微博虽然有庞大的用户群,但是仅腾讯网一家力量还很有限,腾讯网愿意把平台力量、用户资源、未来潜力与合作伙伴分享,“互联网未来一定是这样在分享价值,我们从内心来讲希望合作伙伴分享价值”。

    中青报相关领导也表示,中青报与腾讯网在合作伊始,其理念就是共建、共享、共推广,搭建一个与青年人共同成长的平台,这既是报社“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办报宗旨的体现,是新媒体创新探索重要一步,也是为党团组织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特别是大中学生工作的一个积极尝试。

    微博作为一个新媒体平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此次作为网络媒体的腾讯网和平面媒体中青报合作,更多是着眼于未来的新媒体形态。合作双方都认为,新媒体不仅仅是简单的新技术、新手段,关键是要顺应受众需求,而且创造新的需求,基于这样一种整合创新的思想方法,才是新媒体的灵魂。

    中青报方面表示,微博校园是一个开放的互动聚合平台,将携手各家互联网网站,逐步移动化,共同致力于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

    积极适应大学生需求创造新价值

    中国地质大学学生保善磊在浏览中青在线、校媒网、KAB创业教育网等网页时,被同时可进入的微博校园绿色宣传模块吸引,便根据提示进行了注册,体验一番后,他通过微博校园发布了“这种模式不错,值得推广”的评价。

    一位校媒记者表示,自己一上网就会把微博打开,“没事就去看看上面又更新了什么内容”。他认为,最新的重大事件肯定会在微博上呈现,所以就不需要专门去门户网站看新闻了,同时还可以在微博上看到大家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看法。“微博校园毕竟刚刚上线,还需要时间去了解它。这是一个针对我们大学生群体的平台,肯定有它独特的优势,既然上线了,我作为校园媒体的记者,肯定会去关注它,期待它更加完善。”“清明祭奠英烈”主题活动校媒联动微采访、微寻访活动,短短几天,就聚合了近2000条有价值的图文视频等互动传播内容。

    “不知道微博校园是否会推出手机版。虽然现在的主流手机浏览器都支持互联网网页浏览,但其高流量、部分功能的缺失和糟糕的浏览体验却不容忽视。尤其对微博校园来说,如果无法在移动终端上发力,微博的种种优势和功能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大连理工大学的校园媒体记者张驰表达了他对微博校园的建议。

    据中青报相关领导介绍,中青报正在构建的多媒体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将以微博校园为契机,推出“我的眼睛会呼吸——大学生‘好啊,微游’(how are you)公益传播体验”系列活动,倡导“用我的爱心发现真善美,用我的眼睛呼吸时代风”,支持全团一系列重要活动,从4月2日开始先期将拿出不低于50万元的奖金、奖品,根据不同活动主题,扶助积极参与的学生、读者(网友)、社团等组织,不定期公布奖励名单,希望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积极响应和参与。

本报记者 陶 涛 实 习 生  王 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4月07日 12 版

iPad2与平板电脑时代的猜想
互联网造富还能延续多久
微博校园打造服务青年成长新互动平台
首个国家级移动互联网创新中心成立
整治团购乱象需要由外到内
万网用淘宝模式助企业建网站
三星手机欲与iPhone对决
围博一周
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