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上午,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与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做出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等级由目前的5级提高到7级。这意味着,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规模达到了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同样的等级,属于最高级别。
对于级别的提高,原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总工程师、副主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汤紫德认为,核电事故的认定是要根据国际核泄漏等级评定机构的标准审定的,也需要国家原子能机构的委员会进行最后的审定。
“日本主动提出把核泄漏等级调高,这是他们的一种‘高姿态’,也许是期望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谅解。”但是,汤紫德认为,不管是级别最后确定为几级,日本这次福岛核电事故的处理还是应该本着透明、公开的原则,及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周边国家通报信息,不要隐瞒。
“当然,在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和数据时,还是要谨慎核实,因为公众对于放射性污染的数字非常敏感,不能出尔反尔,造成公众的恐慌或者引发不信任。”汤紫德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提及,3月11日大地震之后,福岛核电站出现问题,之后有媒体认为当时东京电力公司隐瞒情况,可是当时核电站内部情况不明,仪器仪表失灵,不确定因素非常多,信息公开可能不及时。
之后,日本向海中排放污水,汤紫德认为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由于核电设备出现问题,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内都被低放射性污水占满,当时就需要腾出空间以储存高放射性污水。但是在向海中排放放射性污水之前,日本没有及时向周边国家通报。
汤紫德提到,日本在核电事故处理方面有过隐瞒的“前科”。
2007年3月5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下令“志贺核电站”反应炉立刻停机,原因是这座属于北陆电力公司的核电站8年前曾发生重大“临界事故”(指无法停止的核子分裂连锁反应),险些酿成核巨灾,该公司竟一直隐瞒此事,未向政府报告。
2007年7月16日,在日本新潟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中,距离震源9公里处的世界最大核电站柏崎刈羽核电站的几台机组的排气管、变压器、水泵、消防设施等多处重要部位出现故障,并发生轻微核泄漏。随后的几天中,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瞒报了柏崎刈羽核电站震后泄漏废水的辐射物含量。尽管后来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专家检查发现,核电站极少量外泄的放射性物质并没有达到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的“特准极限”,但因其没有如实向管理单位和公众披露,柏崎刈羽核电站被日本官方无限期暂停了生产活动。
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对此批评说:“核电站只有取得公众的信任才能运营。一旦出现什么问题,他们应当全面、迅速地公之于众。他们应该深刻反省这起事故。”
2011年4月4日,国际《核安全公约》缔约方第五次评审会议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开幕。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在致开幕辞时表示,国际社会应该对日本核危机引发的核安全问题进行反思,加强核安全机制。
天野之弥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当务之急仍然是协助日方克服这场危机,稳定遭地震和海啸破坏的机组。与此同时,对核安全机制的反思和重新评估进程也应该启动。
“由于福岛核电事故的复杂性,以及还会发生地震等不确定性因素,未来事故的变化和后续的处理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目前日本需要做的是,应该向国际社会寻求支持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汤紫德说,目前福岛已经停止向外排放放射性污水,高浓度放射性污水被暂时储存,可是污水还在继续增加,这时后续处理就要跟上。可以说,加强核电站安全措施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减少未来发生事故的危险。
本报北京4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