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4月1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尽管去年入境旅游花费和出境旅游花费相比,花出去的钱比拿回
来的钱多了几十亿美元,但我们还是鼓励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如何应对出境游高速发展

本报记者 齐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15日   12 版)
今年2月,埃及发生大规模反政府抗议局势动荡,中国派出多架包机接回我在埃及的游客以及工作人员。图为开罗机场游客等待办理登机手续。 柳熹摄(资料图片)

    “虽然今年第一季度出现了日本地震、海啸、核辐射复合型灾害,澳洲飓风、洪水,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等不利因素,但第一季度我国出境游仍有约1600万人次,并获得16.5%的高速增长,出境游的潮流不可阻挡。”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1》发布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解读了我国出境游发展现状、面临的难题以及未来走势。

    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居民人均出游率为1.5次,旅游直接就业人员达到了1350万人,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率超过了10%,旅游产业对中国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有着明显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和贡献。

    2010年,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是我国的出境旅游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去年出境旅游人数为5739万人次,同比增长20%,出境旅游花费为48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4%。这是一个在世界各国都少见的大规模高速增长。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调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因私旅游规模发展得比较快,1~2月,因私出境的旅游人数占总出境人数的比重达到了91%,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

    “尽管去年入境旅游花费和出境旅游花费相比,花出去的钱比拿回来的钱多了几十亿美元。但我们还是鼓励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戴斌说。

    中国的出境旅游从1988年开始试点,到现在只有12年时间,“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大家对外面的世界有期待和好奇,也希望得到更多关心和照顾。希望中国出境游的发展能够像到外婆家走亲戚那样,营造一个好的旅游氛围,让更多的国民参与,有更高品质的分享。”戴斌说。

    旅游除了经济属性外,社会属性更为明显。它可以促进人类全面发展,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肤色的人民建立沟通和交流。为保障出境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戴斌建议国民对于境外旅游目的地要抱着了解的心态,“希望目的地各国能够给中国游客更多的宽容和照顾,任何国家的游客都有一个从不文明到文明的过程。也希望境外的旅游目的地对我国游客在安全问题上给与充分的保障,游客的权益、生命高于一切。”同时,对中国游客而言,既然要到外国走亲戚,就要懂得做人的基本礼俗,要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尊重文化差异性。“在《全球旅游伦理规范》里有一句话‘抱着对不同宗教信仰、哲学观点和伦理观念容忍和尊重的态度,了解并促进和人性一样的伦理标准,既是负责任的旅游的基础,又是负责任旅游的归宿。’”他说。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随着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和对外开放不断推进,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民生新时代”,被其他生活负担所挤压的潜在出境旅游需求将加快释放,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高位增长,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将在6500万人次左右,同比增长13%,出境旅游花费可能突破500亿美元大关。

    旅游业界应充分认识到中国公民出境游的阶段性特征和客观要求。戴斌解释道:“表面上我们的游客在境外的花费很多,尽管我们已经是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并在短期内可能超过英国成为第三,但是消费结构存在很大问题,很多人是买东西或者是代购,真正花在住宿、游览、出行上的钱很少。很多人出去只是追求我到过这个地方。客观地讲,我们的消费用于体验方面所占比重较低。在这样的需求特征下,我们的旅游企业应尊重游客的需求,要为游客,特别是为越来越多的散客做好服务。”

    戴斌同时呼吁政府以发展自由行为出境游远期目标,不断消除现阶段存在的非市场障碍,构建商业化的危机处理保障机制,让更多的中国人可以安全、自由、有品质地出境旅游。

本报记者 齐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4月15日 12 版

如何应对出境游高速发展
2010年出境旅游市场六大特征
邵琪伟:积极应对全球旅游发展重心不断东移
城市服务职能拖旅游业后腿
欧洲团领队 最年轻也要35岁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推介活动进入大众评选阶段
东方盐湖城启动慢生活
新版《长恨歌》盛大启幕
牡丹花开引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