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羊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体制机制,将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理念先进、成绩突出,是中西部地区教育综合改革和均衡发展的典型代表。”中央教科所领导针对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强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如此说。
2011年初春,我们专程到青羊区,深入各个学校调查走访,感受确实不同。在青羊,教育均衡已不仅仅局限于区内、校际之间,它已向成都市外的边远地区延伸。所到之处,教育均衡所产生的变化与国家“十二五”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相吻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缩小教育差距;扶助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向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倾斜;教师和校长实行校际交流”等,在青羊一一得到验证。也难怪有关领导对青羊的经验赞不绝口。
“教育均衡,就是关注民生,让百姓得实惠。”
走进青羊,一种和谐共进的教育之风扑面而来。去乡下学校的路上,田野碧绿,桃花点点。当汽车驶进一片绿洲掩映的村庄,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泡桐树小学绿舟校区。
走进校门,眼前豁然开朗,挺拔的楼群、宽阔的塑胶运动场,随处可见的鲜花和绿色植物;装有节水滴灌装置的农场,专供学生学习劳作的菜园、养殖场、图书馆……陪同人员说,青羊区的学校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很多偏远的涉农学校比市中心的名校还要漂亮。
漫步绿舟校园,谢晓丽校长指着一处喷泉说,这可是我们学校的一大景观,它取“上善若水”之意,预示着绿舟似涓涓细流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象征着绿舟美丽的校园成为孩子们开启心智的驿站。
谢晓丽原来是全国基础教育名校泡桐树小学的中层干部,集团化办学后,泡桐树小学被纳入绿舟校区。“到农村去,把那些农民的孩子教好!”教育局长李泽亚的这句话,令谢晓丽记忆犹新,也成了她工作的行动指南。最使她和绿舟人难忘的是新校开学的那天,周边的百姓慕名前来,欢呼雀跃燃放鞭炮。他们为村里有这样好的学校感到欢欣鼓舞。
一位村民说,原来这所学校是一个典型的村级小学。校园环境很差,村民经常出入学校,教学条件就更不用说了。交谈中,他情不自禁地说:“从没想过农村孩子也能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孩子能赶上学校发展的好时候,真是太幸福了!”
绿舟校区的快速崛起,只是青羊区城乡教育均衡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学校在青羊还有多所。
在青羊区我们了解到:几年来,区党委、政府强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全区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8、2009年,青羊区教育总投入分别为4.48亿、5.88亿元,教育财政拨款比上一年分别增长18.70%和65.21%,远远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区教育局领导说,教育投入是全区所有财政开支里花钱最多的部分。以2009年为例,青羊区地方财政的一般预算收入是22亿元,教育开支占1/4以上。近3年来,区每年投入资金近1个亿,通过整理、租用、互换等方式,学校土地面积由原来的29万平方米增加到57.6万平方米;全区建筑面积由原来的30万平方米增加到60万平方米。
目前,青羊区共有11所涉农学校,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不论到哪一所学校,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样样俱全。教育均衡在这里得到很好体现。
“教育均衡,就是缩小差距,让孩子享公平。”
谈到教育,青羊区区委领导语气坚定充满信心:“教育均衡是个长期的过程,锻造名校需要长期的积淀。关注教育,就是关注民生,教育均衡就是让百姓得实惠,让孩子享公平。‘十二五’期间,青羊区还要继续坚持走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道路,为全市‘六个一体化’做出青羊应有的贡献。”青羊区的《成都市青羊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将在《成都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之后随即出台。青羊区所有学校都将制定各校的五年发展规划。
据区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青羊区学生总数50276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000余人,2010年,全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435人。生源结构的变化对涉农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成都实验小学,是一所彰显百年文化底蕴的历史名校,青羊教育集团的发展,实小带动一批薄弱学校发展成特色名校。走进实小西区,红白相间的楼群映入眼帘,红色似桃李压枝,白色冰清玉洁。在农村,笔者见过很多学校,像这样“村中有校,校中有景,景中有园”的学校,还真的不多见。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美景就在眼前。
实小西区原本是一所普通的村小,农民工子女占绝大多数,大都来自已经撤销的原培风小学。教育均衡的发展,使他们感受到“名校西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该校我们见到了向尧校长,此前,他在实小担任中层干部。向校长说:“我们实小包括我在内共有9位校级干部和骨干老师被派到西区分校工作。目的就是发挥名校的资源优势,带动农村学校的全面发展。”一位学生家长赞不绝口:“孩子在实小西区上学,从一年级就接受英语和电脑课程,这在老家想都甭想。看到孩子一天天的变化,做家长的感到十分荣耀。”
青羊区教育局领导说:“我们不仅要追求硬件的均衡,而且要努力将教育均衡向深层次推进,追求软件的均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选好配强校长,让一个好校长带领、调动班子的积极性,让一个班子去调动、建设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整体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事实如此,在青羊区从一开始就健全教育资源倾斜机制、校长任职交流互换机制、教师流动机制和评优评奖晋级导向机制。先后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调配20余名城区学校校级干部任职,强化农村教育一线建设;还选拔100多名骨干教师常年在涉农学校执教,从根本上解决百姓关心的子女就学享受不到城里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
不仅如此,青羊区还将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作为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选拔区以上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评选的必备条件。通过优质资源的调配,农村学校“无高级职称、无市优秀青年教师、无市学科带头人”的“三无”学校不见了,郊区农村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比例得到全面提升。
目前,青羊区成立了以实验小学、石室联合中学为龙头的教育集团7个。集团校点占全区学校总数的50%。集团学生数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54.8%,农民工子女和涉农子女占集团学生总数的28%。
令老百姓更高兴的是: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整体推进,在涉农地区涌现出实验小学西区、泡桐树小学绿舟校区、树德、石室西区等一批新兴的品牌学校。
走进学生中,汪绪、杨晓岚等同学非常自豪地说:“我们现在上课的设备,都是高科技——电脑、实物投影仪器、背投电视应有尽有。再也不用因听不懂学不会费劲啦!”
在苏坡村瑞星路我们亲眼目睹这样一件造福于民的事:泡桐树小学为使涉农子女享受优质教育,几番论证,最终把新学校建到农民家门口,一下子解决了400多户居民孩子就学难的问题。“我们做梦也没想到,现在,孩子不出村就能够上成都市最有名的小学。而且全部免费上学。”这里的居民感慨万千。
“教育均衡,就要跨区联动,让边远地区同发展共繁荣。”
来到蒲江、彭州和甘孜州等地,名校联姻,对口支援,使教育均衡的功能辐射到成都市以外。用李泽亚的话讲:“教育均衡就要跨区联动,让边远地区教育同发展共繁荣。”
——“N+1”模式,实现“零距离、无缝隙”对接。2011年3月11日上午9点30分,在青羊我们观摩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教学课。青羊、彭州两所学校的学生坐在各自的教室里,通过网络视频同学们激烈地讨论着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
这种跨区互动的“特殊课堂”,是青羊教育与彭州创建的远程教育“N+1”模式。这一模式使彭州的师生可以“进入”青羊区任何一所品牌学校,使彭州的孩子们享受到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
目前,青羊区与彭州市、蒲江县分别签订《城乡学校互动发展共同体协议书》,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学生活动、学校文化等方面,实现“四同三共享”(共同教研、共同培训、共同科研、共同进步,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成果)。
据青羊区教育局领导讲,青羊、蒲江、彭州从最初的单向援助,走向双向甚至三向的深层合作,跨区联动。到去年,共结成友好学校30对,实现了结对互动满覆盖。区教育局还将青蒲两地干部教师队伍培训与互动交流纳入《青羊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分批培训蒲江65名校级干部、182名名师、2300名教师。
数年前,成都市草堂小学教师朱旭莉作为青羊区首批十名蒲江支教教师之一,前往草堂小学的蒲江分校——临溪书院,即西来学校。谈起支教工作,朱旭莉老师说:“当时,这里没有专职的艺体科任老师,都是语数老师兼职。孩子在校的学习与生活相对单一。”幸好有青羊区青少年宫的“欢乐大篷车”开进了彭州、蒲江,给当地孩子带去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蒲江我们了解到,成都实小通过跨区合作在该地建立了驭虹分校。驭虹分校李俊茹校长说:“我们是跨区办学的直接受益者。加盟实小教育集团,两校成为了一家人,老师们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进行教学,这在以前是绝无仅有的。”对此,李泽亚局长讲:“我们不仅派教师过去支教,还派有经验的校长过去。对于青羊区领办的蒲江、彭州校区,我们一律规定由本部派出优秀骨干担任执行校长,至少派驻三年时间。”
——“翻雪山、过草地,虽然很艰苦,但值得!”在青羊还有一个最大的感受是:青羊区除了与蒲江县、彭州市进行合作外,还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得荣县,使那里的教育发展走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前列。
得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属金沙江的干旱河谷区,川滇藏两省一区结合部,是甘孜藏族自治州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2009年,成都市通锦小学教师周毓姝翻雪山过草地,奔赴得荣县支教。周毓姝和她的伙伴们除了要适应当地恶劣的气候外,还要采用各种方法和学生们拉近距离,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教工作中去。
周毓姝讲:“在得荣支教的日日夜夜,孩子们从不来上课到准时上课,从打闹捣乱变为安静甚至维护课堂纪律,从不听课到跟着课堂教学一点点的学习……那种转化过程和支教老师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虽然很艰苦,但值得!”
多年来,针对得荣县办学条件滞后的实际,青羊区提供了大量教学仪器设备、教具及图书资料,累计资金近千万元,还将20所受援学校纳入青羊区电教设备装备中。此外,青羊区又投入108万元,援助建设得荣县中学,加快了得荣县“两基”攻坚进程。
李泽亚局长说:“长期以来,全局共选派12批68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3名校长深入该县挂职和支教。青羊区还协助该县创办教师发展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研修班、校长研修班,并及时选派省教育专家钟缨、刘清华等到该县举办讲座和现场献课,通过‘传、帮、带’,为得荣县的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000年至今,得荣县也先后选派4批28名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到青羊教育局及学校挂职锻炼。该局针对选派教师的特长,精心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进行指导。选派老师返回后,很快成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骨干。
目前,该县共有24所学校与青羊区各学校结成“一帮一”对子,开展“手拉手”活动。青羊区各学校及师生先后救助得荣县贫困学生633人,累计救助资金达19.89万元。同时,青羊区还在管辖的37中招收得荣县8批53名贫困高中学生,并免除其高中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每月还为每位农村学生发放150元的生活补助,使他们圆满完成学业。
成都市的领导曾到得荣县看望青羊区支教教师和干部,给予很高的评价。得荣县教育局领导更是感慨不已:“由于对口合作,青羊区给予我们边远地区最优质的资源支撑,它使得荣县的基础教育走在甘孜前列。”
(宏火 刘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