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20日电(记者雷宇 实习生刘涓)日本福岛核污染事件日前升级到最严重的7级标准,对未来环境影响是否会增大,我国公民是否需要进行核辐射防护?今天下午,中国科协举行的主题为“认识核污染”第三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我国核安全专家强调根据目前的监测,不必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中国核学会第六届秘书长傅满昌研究员介绍,核辐射“伤害”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照射,一类是内照射。
外照射主要是皮肤烧伤,引起白血病,破坏红血球和白血球,改变细胞结构和基因,主要造成两个效应:躯体效应,包括表面烧伤、癌症;遗传效应,可能在未来的第二代产生基因变异,影响第二代的健康。
外照射防护,主要是防止飘来的放射性烟云、尘降物发出的射线造成的伤害,一般有三种办法:第一种是距离防护,离得远一点,辐射效能就会减少;第二种是时间防护,接触的时间越短辐射效能越低;第三种是屏蔽防护,比如做X光透视,医生要带一个铅板的围裙进行防护。
内照射防护,主要是防止放射性气体、烟尘、粉状物进入体内,办法有:房间通风,不要尘降;戴口罩;关注食物链,比如吃的蔬菜、瓜果、粮食、鱼类要检测是否有放射性污染,避免吃进体内造成内照射。
傅满昌强调,公众要根据国家公布的信息采取相应措施,我国技术水平能够检测到空气放射性水平受污染程度、对海洋线水资源影响,以及土壤里放射性沉降物多少,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不断公布的相关信息数据,“目前不必采取任何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