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的4月,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清华园里紫荆花绽放,欢笑声荡漾,到处展露出蓬勃生机。
一世纪风雨砥砺,一百年春华秋实。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的清华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党中央关怀下,清华人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与嘱托,筚路蓝缕、艰辛奋斗,推动清华大学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奏响了百年清华发展史上最华美的乐章……
从战火纷飞中电令保护校园,到建校百年之际提出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党中央在关键时刻给清华大学送来关怀、指明方向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逼近北平城郊。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毛泽东同志,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了北平西北郊的清华大学。
创建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原是清政府用美国政府“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办起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到1948年,清华大学已经从一所小学堂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大学,以“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特色,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党中央牵挂着清华大学的安危,牵挂着全校师生的安危。1948年12月15日凌晨2时,毛泽东同志电令东北野战军负责人,要求他们“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及名胜古迹等”。此后,毛泽东同志又两次就这一问题作出具体指示。经过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北平终于和平解放,美丽的清华园完整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如今,清华大学高大巍峨的西大门上,毛泽东同志于1950年亲笔题写的校名熠熠生辉。清华大学——这4个字,见证了学校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不凡岁月,铭记着党中央对学校的热忱关怀和倾力支持。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国家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央决定对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进行调整。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下,清华大学由一所综合性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被赋予探索社会主义办学道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清华大学没有辜负党中央的关心和厚望,在此后的岁月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办学道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文化大革命”期间,清华人在逆境中尽可能坚持开展教学和科研。“文革”结束后,广大师生员工迫切要求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尽快改变学校面貌,清华大学处于又一个重大关键时刻。
1977年7月,亲自主抓教育工作的邓小平同志,听取了有关教育问题的汇报,明确指出:“要抓一批重点大学……清华、北大要恢复起来。”这年10月,邓小平同志再次约见有关同志,强调“重点大学要实行双重领导,以教育部领导为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重点的重点。要利用北大、清华的经验。”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清华大学也为整个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
1978年4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言时指出,教育经费的使用,要很好地讨论一下方针和原则,更多注意用到重点和提高方面,要装备好北大、清华。6月23日,邓小平同志又专门听取清华大学工作汇报。他指出,教育要抓重点,重点学校规模应该逐步扩大,将来清华大学应发展到两万学生,研究生至少二三千,不搞好大学,无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在国家重点支持下,学校恢复、建设了文科和理科,并对原有工程学科和专业进行调整改造,逐步由多科性工业大学转变为新型综合性大学,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世纪之交,风云激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并决定实施“985工程”,清华大学成为首批得到重点支持的学校之一。
1998年夏,江泽民同志在有关清华、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报告上批示:纵观历史,国际上的一流大学都是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的。固然要有政府的支持、资金的投入,但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长年累月辛勤奋斗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看到,要办成一流大学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历史过程,要经过社会实践考验。对此,既要有雄心壮志,又必须脚踏实地。
2001年4月,清华大学迎来建校90周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庆祝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勉励清华大学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站在国际学术的最前沿,努力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李鹏、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宋平、刘华清、尉健行、李岚清等同志对清华大学的发展也十分关心,多次听取有关汇报、到学校考察、与师生座谈,对清华大学教学科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胡锦涛同志对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努力和进展一直十分关注。2000年3月,他在中南海听取清华大学校领导汇报时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广大师生是很大的鼓舞,能够凝聚人心。在千年之交明确这样的目标,人才培养和学校的建设都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2011年4月20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学校考察。他希望清华大学以建校百年为新的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造就更多优秀人才、提供更多智力支持,不断谱写清华大学新的辉煌篇章。
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曾庆红、黄菊、吴官正、罗干等同志对清华大学也非常关心,他们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到学校考察,同师生座谈,与学生通信,给清华师生以巨大鼓舞和鞭策。
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近年来,清华大学在世界主要大学排行榜上一直稳定在第50名左右,2011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术声誉排名中居第35位,能源、信息、生命、材料等部分学科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到努力取得更多重大科研成果,党中央对清华大学教学科研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希望
党中央高度重视清华大学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断注入强大动力。
已近百岁的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张光斗忘不了,毛泽东同志听他汇报北京密云水库设计和施工情况时的情景:1959年9月的一天,毛泽东同志来到水库工地,一边看沙盘,一边听介绍,还提了许多问题。当听说密云水库全部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时,毛泽东同志高兴地说:“你们的工作搞得不错!清华大学水利系师生负责密云水库设计,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能理论联系实际,又能向工农学习,真正提高了教育质量,提高了教师水平,方向正确,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好经验。”
老一辈的清华人忘不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岁月,党和国家领导人一次次来到清华大学考察指导。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就曾8次来到清华园,看望广大师生,视察教学科研,对学校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指示。周恩来同志还亲自审阅土木系关于粘土水泥研制的报告,亲自在中南海西花厅前的院子里试驾清华研制的微型汽车,亲临政协礼堂观看清华学生自编自演的京剧,与许多清华师生结下了深厚友谊。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我国教育、科技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果断决策恢复中断多年的高考制度。清华大学立即制订招生计划,认真做好招生录取等各项工作。如今,1978年2月入学的“文革”后第一批清华大学学生,许多已成为各条战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
“要逐步培养研究生……要加强外语教学,要搞电化教学”;
“各大学应该逐步建立研究中心,特别是清华、交大这样的学校应该很好地利用”;
“重点大学既是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应纳入国家规划”;
“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大学水平,一方面派人出去学习,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看看我们自己的大学究竟办得如何”……
——邓小平同志有关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曾给当年的清华人和全国教育工作者带来多少启迪和震动!
江泽民同志对清华大学的教学科研一直十分关注,多次与清华师生座谈、交流,对学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清华大学要注重形成优秀的办学传统,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发展优势学科,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作出贡献;要紧密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依托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努力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特别要抓好科技的源头创新,并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989年8月25日下午,江泽民同志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他走进学校机械厂的实习车间,看望参加实践教学的老师、学生和工人师傅,不顾大家满手的油污,亲切地与每个人握手,关切地询问大家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对清华大学进一步搞好教学科研提出希望和要求。
胡锦涛同志非常关心清华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多次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到学校实地考察,就学校人才培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作出重要指示,希望清华大学总结办学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培养更多治学、兴业和治国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2006年3月27日下午,中南海怀仁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进行集体学习。作为主讲人之一,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范维澄院士就安全生产制度建设这一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时隔5年,范维澄仍清晰记住当时的情景:胡锦涛总书记走进会议室时热情地和他握手,询问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什么时间成立的?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的内涵有何不同?听了范维澄的回答,总书记频频点头,对清华大学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教学科研的做法表示赞许。
百年校庆前夕来到清华大学考察时,胡锦涛总书记亲切会见了杨振宁等知名教授,关切地询问大家的工作和身体情况,还就吸引海外人才、推动计算机领域科研、开展绿色教育等问题同大家探讨交流。总书记对教授们说,你们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长期以来献身科学事业、攀登科学高峰,取得了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的重大成就,为祖国赢得了无尚荣光。他希望各位知名教授多多提携优秀年轻人才,为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书记还专门前往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结构生物学中心和旧水利馆,听介绍、看演示,同正在进行科研和教学实验的科研人员、水利系学生亲切交谈,深入了解学校教学科研进展情况,勉励科研人员把自主创新与借鉴国外结合起来,奋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希望水利系学生珍惜宝贵光阴,掌握过硬本领,毕业以后成为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力军。
党中央的关怀和期望,如春风化雨滋润水木清华。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进,推动教学科研实现跨越式发展——
优化学科结构,培育新兴学科,促进学科交叉,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目前,学校共设17个学院56个系,覆盖理、工、文、史、哲、法、经、管、教、医、艺等11个学科门类,一大批学科保持国内领先,若干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全校教师中有两院院士6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3人、“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近300人,45岁以下年轻教师超过60%,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学团队。
这是教书育人的丰硕成果——建校100年来,清华大学累计培养17万名毕业生,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历届选出的1900多位两院院士中,清华校友超过五分之一;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清华校友达14人。近年来学校启动的“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已成为教育部、中组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重要平台。
这是科技创新的骄人业绩——截至2010年度,清华大学已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19项,居全国高校首位;取得国际专利授权、发表高水平论文等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高温气冷堆、大型装备缺陷辐射检测系统、“清华简”研究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走在清华校园,走进自习室、实验室、图书馆、报告厅,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学习和研究气氛。经过百年的薪火相传,清华人正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驰骋在教学科研的广阔天地中。
从希望大家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勉励大家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中央对清华学子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是清华大学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也是党中央对清华学子的殷切期望。
德为才之要。新中国建立之初,党中央就鲜明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新中国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从此成为清华大学、成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指导原则。
邓小平同志对清华大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视。1957年1月12日,邓小平同志来到清华大学大礼堂,作了5个多小时的形势报告,给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思想政治课。他深情寄语清华学子:“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后代的幸福,我希望大家把眼光放远一些,学革命先辈,学过去的青年,艰苦奋斗,顾全大局,建设社会主义。”
1978年6月,在听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邓小平同志称赞清华大学从高年级学生和青年教师中选人兼职做政治工作,经过若干年的培养形成一支又红又专的政治工作队伍,“这个经验好”。
1980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再次提到清华大学的政治思想工作。他强调:“清华大学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从到学校第一天起,就要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学校的党团组织和所有的教员都要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他们这样做很见效,现在学校风气很好。清华大学的经验,应当引起全国注意。又红又专,那个红是绝对不能丢的。”
江泽民同志1989年8月到清华大学考察时,专门在主楼报告厅,同80位师生代表进行座谈。他引用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勉励在场的青年学生,要树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我们的国情,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向广大工农群众虚心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锻炼自己。
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2001年4月,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向包括清华学子在内的全国大学生提出这5点希望。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你们要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人才,既要靠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更要靠自己的刻苦努力。”
挚语寄深情,关爱暖人心。党中央的关怀,让多少清华学子刻骨难忘。
对精仪系2011届博士毕业生夏帕克提·吾守尔来说,2011年4月20日是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上午,志愿回新疆基层工作的他和其他一些志愿到边远地区和国防建设一线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在校史馆见到了前来清华大学考察的胡锦涛总书记。大家兴奋地围到总书记身边,争相汇报自己到基层工作的志向和打算。总书记对大家的选择表示赞许,勉励大家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去,向实践学习、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在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法学院2006届毕业生周倍良,谈起胡锦涛总书记对清华学子的关心同样激动不已。这位刚刚完成任期的大学生村官,不久前再次放弃了回城市工作的机会。
2008年10月,当选“十佳大学生村官”的周倍良与其他获奖者一道,给胡锦涛总书记写信,汇报在农村工作的收获和感悟。总书记对来信作出重要批示,称赞他们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难能可贵,要求有关部门加强与他们联系,对他们提出的关于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进行研究。
“得知总书记批示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振奋。”周倍良说:“清华大学几十年来一直提倡和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去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总书记的关心和鼓励,坚定了我们扎根基层的信心和决心。”
百年风雨,世纪沧桑。从建校之初大批留美学生义无反顾回到祖国,到1926年清华成立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从积极投身“一二·九”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等革命洪流,到在极度艰苦的烽火岁月坚持科研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清华大学形成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
在党中央关怀、激励、指引下,爱国、报国、强国的理想与信念,在一代代清华人的心中扎根发芽。改革开放之初发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口号的,是清华人;新时期新阶段唱响“爱国、成才、奉献”旋律的,是清华人;如今,响应党的号召,到基层一线施展才华、到艰苦地区建功立业的,许多也是清华人。毕业时毅然选择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的航天航空学院学生谷振丰说:“当代大学生应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教导,到基层一线去经受磨练、担当重任。这是清华的传统,更是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走过100年不平凡历程的清华大学,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011年4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总书记在讲话中给清华大学学生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3点希望。一是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二是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三是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殷殷关怀润清华,切切嘱托催奋进。在党中央关怀下创造光辉历史的清华人,必将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再铸新的更大辉煌。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 徐京跃 张宗堂 吴晶 李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