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2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孩子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余年

民调:98.0%的人表示身边存在“老年漂”

本报记者 王聪聪 实习生 刘诗旖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28日   07 版)

    2011年3月15日,广东深圳,几位老人带着儿女的小孩在公园里散步。生活的压力使得要养家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远在家乡的父母接过来帮忙带小孩。作为亲属,他们是无偿劳动。 CFP供图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年轻人选择了离乡工作。很多父母由于担心子女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或者想帮子女带孩子,选择离开家乡、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于是,孩子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余年。这样的老人又被称为“老年漂”或“漂族老人”。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316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0%的人表示身边存在“老年漂”现象,其中63.0%的人表示“老年漂”常见。受访者中,“80后”占36.8%,“70后”占40.0%。

    83.2%的人表示老人选择“漂”是为了“帮子女带小孩”

    调查中,29.9%的人说自己的父母正在“老年漂”,14.1%的人会选择让父母“老年漂”,31.7%的人表示“不会”,24.4%的人表示“不好说”。

    最近,江西抚州的梅女士打算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好做“北漂”(到北京生活、工作的外地人——编者注)。梅女士的女儿今年刚到北京工作,“实在太辛苦了,每天早上6点就要出门,晚上8点才能到家,经常不按时吃饭。”梅女士每天吃过晚饭都会给女儿打个电话,女儿要么在回家路上,要么就是刚到家累得躺沙发上动弹不了。

    梅女士想,要是自己能提前退休,就去北京和女儿一起住,趁还能“做得动”的时候帮女儿料理家务。“以后她还要结婚生孩子,像她那样的工作,几乎不可能有时间和力气去照顾孩子。我去了还能帮忙带着,让她能安心工作。”

    老人为什么选择“漂”?调查显示,83.2%的人表示是“帮子女带小孩”,其次是“照顾子女的生活”(61.0%),43.2%的人认为原因是“想念子女”。

    其他还包括:年轻人想让老人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30.1%)、子女照顾父母方便(25.3%)、城市生活便利(16.1%)等。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姚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之所以出现“老年漂”现象,从大环境上来说是因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了,年轻人能够从农村、小城镇到大中城市工作,老人才有可能到子女所在地生活。中国的传统观念是“父母在、不远游”,子女围着父母转。父母能跟着子女在外地生活,说明父母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发展在进步。

    “中国人有非常强的‘家’的情结。”姚远表示,对于父母来说,子女年龄再大事业再成功,也永远是自己的孩子,永远需要呵护和支持。看着子女事业和人生双重发展,父母会觉得那是自己人生价值最大的体现。

    人们怎么看“老年漂”现象?调查中54.9%的人表示,“父母跟儿女生活,辛苦但安慰”;37.5%的人表示“父母子女共享天伦之乐,无可厚非”;32.6%的人认为减少了“空巢”现象,值得提倡。

    也有49.4%的人认为,“老年漂”会导致“年轻人压力过大,父母跟着受累”;27.0%的人认为“会影响老人的幸福感”;24.1%的人认为“会带来很多社会、家庭问题”。

    “我要等有能力了才会把父母接过来住。”广州某公司职员万竞说。他口中的“能力”,就是在广州买到一套两房两厅的房子,“让父母住在出租屋或单位宿舍肯定不方便。但我现在还买不起房,工资只能养活我自己,若强行把父母接来,会造成很大负担,父母也不想给我那么大的压力。”

    漂族老人会遇到哪些问题?

    北京某建筑公司职员于亮亮,称自己的母亲属于短期“漂”——每次只待一个月左右。在他看来,很多母亲就是为了照顾孙子才来北京,一来就被“栓死了”,因为需要时刻盯着小宝宝,根本没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

    现在,于亮亮的丈母娘和丈人也来到他家。房间不够住,于亮亮就得睡沙发,“我妈就会很心疼,一直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我丈母娘负责做饭,每次都做很多。但是我妈晚上一般吃得很少,可吃少了丈母娘会以为是嫌做得不好吃,为了避免误会我妈就不得不多吃,又搞得她自己很不舒服。”

    漂族老人会遇到哪些问题?调查显示,71.5%的人表示是“社交圈子窄,会孤独寂寞”;其次是“医保、社保问题”(61.6%);“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容易产生矛盾”排名第三(59.2%)。接下来还有:“来到陌生的城市,会无所适从”(56.9%);“子女条件有限,老人被动分居”(49.7%);“语言不通”(38.4%)等。

    姚远曾在不少小区做过调研,他发现很多漂族老人都是围着子女转。年轻人工作忙,很难有时间带父母出去转转,父母不熟悉环境,也很少自己出去玩。年轻人上班后,父母就孤零零在家里等着他们回来。很多年轻人总叮嘱父母两点:一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二是有人叫门坚决不开。“‘老年漂’使老人丧失了很多东西,比如老朋友、爱好等。一些从农村来到城市的老人,由于不会用先进的电器、网络等,也会产生消极情绪。”

    梅女士最担心的是医保问题,“大城市看病很贵,如果我们这些外地人没有优惠,那根本就不敢生病。本来孩子生活就很辛苦,起早摸黑赚那么点儿钱,我们一生病,钱‘哗’一下就都没了。我们去是为了减轻孩子负担,到时候反倒成了孩子的累赘。”

    调查显示,85.3%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完善医保政策,简化异地医保手续;74.0%的人建议政府给外来老人办理老年证,享受一些优惠项目。

    姚远认为,解决漂族老人问题的关键在社区。社区应该给予外来老人适当的照顾,多搞一些文化活动,让漂族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生活。

    北京西城区新文化街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会定期组织社区内的所有老人参加健身操、唱歌、外出参观等活动。老人们都是结伴参加,有什么事也可以互相照应。社区还成立了一个针对老年人的小组,会深入到家庭中提供帮助,一来可以解决老人实际遇到的困难,二来也是保持老人和社区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

    调查中,63.3%的人认为社区应该多举办交流活动,扩大老人社交圈;52.0%的人认为应该成立外来老人社会组织,进行心理辅导、出行指导等帮助;51.8%的人建议社区加强文化建设,针对外来老人举办文娱活动。 

    武汉市某高校学生小斌觉得,婆媳关系、两代人的观念差异也是“老年漂”的问题之一,“现在很多夫妻来自不同的地方,两代人的文化、语言、生活习惯差异很大。子女应该更多地体谅和尊敬长辈,尽量去适应他们,调节可能产生的矛盾。”

    年轻人应该为漂族父母做些什么?调查发现,70.3%的人表示是“不要把父母当保姆,要尽孝”;68.7%的人选择“体谅老人的生活习惯”;66.6%的人认为要“多花时间陪老人”;62.0%的人选择“鼓励老人融入新环境”;50.7%的人认为应该“多带父母出去玩,结识朋友”。另有38.3%的人表示要“选择正确的尽孝方式,不一定让父母来大城市”。

81.0%受访者认同当下女性教育缺失
民调:98.0%的人表示身边存在“老年漂”
什么都靠摇号是决策者的“懒人办法”
调查发现参加社会组织可使
农民工心理问题发生比率降低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