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历战火和政治运动而不倒的老公馆老建筑,慢慢消逝在“轰轰烈烈”的开发和旧城改造中,取而代之的以高楼大厦为标志的新城市拔地而起,和刻意添加的一些所谓增加历史风味的仿古建筑、仿古街巷。
一面急着拆掉老旧的真文物,一面又忙着建设一批所谓“体现历史文化风光”的“假古董”。大多数城市在发展中或多或少经历了这样的纠结和困惑。
事件屡屡发生的背后多是一些地方领导受到难以抑制的“GDP冲动”驱使,在城市的开发中急于求成。据媒体报道,全国655个城市正“走向世界”,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但按照很多城市目前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的速度来看,不用百年,留给后辈的,可能就只剩下一个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头。
其实,文化遗产在经济建设中被保护,其带来的长久效应曾是许多国家的宝贵经验。在欧洲,法国等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开发中倾力保护文化遗产。数十年后,政府和公众都发现,当初对文化遗产保护花力气大的地方,正是今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好的地方,是生产力发展最有效、最持久的地方。
他山之石可鉴。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执政观考量,如何保护城市的近现代建筑,保护城市的历史,更需要地方政府负责人的长远眼光和执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