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5月0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学生军:职业联赛中的残酷青春

本报记者 郭 剑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04日   06 版)

    北理工大学队与国安二队在进行比赛。作为同城球队,与北京国安队打热身赛,对北理工队来说是难得的备战机会。    CFP供图

    北航女排在职业女排联赛中勉强站稳脚跟。    陆  科供图

    2005年4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曾经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普通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当时,有体育界和教育界专家欣喜地表示,这代表着我国运动员培养机制的重大转折。

    不过6年之后的现实,还是让人们深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组建、培育、养护及发展之难。从体校到省市体工队再到国家队这条依托于“举国体制”的运动员培养链条,仍是所有高水平运动员的必经之路。而高校培养出的“高水平运动员”,与职业体育所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北航女排首尝职业联赛之残酷

    前不久的一天下午,记者来到北航校园北侧的老体育馆,北航男排当天在这里的训练已近尾声,队员一个个汗流浃背。主教练周放像往常一样开始督促队员尽快放松,因为此时北航女排主教练陆科已经来到体育馆里,再过半个小时,就到了北航女排的训练时间。

    每天14时到16时是北航男排的训练时间,16时到18时轮到女队训练。“每天训练两个小时,肯定与职业队差得很远,但没办法,他们毕竟还是学生。”陆科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说,“队员的课程大都安排在上午和晚上,下午要训练。所以,队员在时间、体力和精力方面的消耗比一般学生都要大很多。”

    在偌大的校园里提起北航男女排,同学们一点都不陌生。让排球队感到欣慰的是,每逢球队比赛,学校各个院系都不乏众多热情的同学前来为他们呐喊助威,场面非常热烈。在国内,北航是唯一一所男女排球队都参加国内排球职业联赛的学校。北航男女排都在职业联赛B组打比赛,不过学校的支持、教练的辛苦、队员的努力和同学的捧场,还不足以缩小北航排球队与职业联赛高水平球队之间的差距。

    上个赛季,男排B组联赛共有6支球队参加,采用主客场制。从去年12月底打到今年2月下旬,“小米加步枪”的北航男排10战10败。不过,上赛季北航男排不是唯一的“遇难者”,上上个赛季好不容易冲A成功的上海复旦男排在A组同样一败涂地,18战尽负,提前4轮降级回到B组。

    “这不算意外,我们能够打进A组,说明我们可以达到这个层次。降级是因为我们确实不具备与高水平职业队抗衡的条件。”复旦男排主教练方川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校很难招到高水平运动员,自己也培养不出来,学生打联赛只能是一种锻炼。”

    北航女排处境稍好,她们在7支球队参加的女排联赛B组中排名第五。2011年是北航女排第一次参加职业联赛,此前她们常年称霸大学生联赛。今年为了提高水平主动进入职业联赛,1个月的联赛打下来,她们终于体会到职业联赛的残酷。

    “打职业联赛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比如我们在打广州、湖北、河北连续3个客场的比赛时,半个多月没回学校,以前从没有这种体会。”陆科告诉记者,“其实,我们打职业联赛最大的困难是队员轮换周期太频繁了。职业球员至少会在队里打五六年,可是我们这些学生就算大一进队,最多也就能打三四年。球员可能刚开始好用了就要毕业了,这个问题目前基本无解。”

    尽管成绩不佳,竞争环境残酷,北航女排的姑娘们仍然愿意再次征战职业联赛。陆科说:“总在大学生比赛里拿冠军感觉是好,但我们更愿意通过与职业队的比赛来提高我们的水平。”尽管残酷,但职业联赛的竞技诱惑还是深深吸引着北航女排的学生们。

    北理工保级背后的“好运气”

    与赛期仅1个月且球队全部花费只有几十万元的排球联赛相比,足球联赛对于学校球队的折磨要更加残酷。

    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军一度是“体教结合”的样板,但这支中国足球联赛中的“奇葩”从2007年首度征战中甲联赛以来,5个赛季几乎都是在最后一两轮才保级成功,“运气”是球员自嘲时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2007年呼和浩特队退了;2008年烟台毅腾队不踢了;2009年是四川智谷队不玩了;2010年是南京有有队出了问题——每个赛季我们保级都有运气的成分。”北理工队领队金志扬说,“我们年年都在说‘体教结合’,但这条路走下去到底是什么结果,现在谁也不知道,因为没人走过,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下去。”

    与职业俱乐部竞争,“学生军”必须付出极大心血。球队每天只有下午两个小时训练,上午和晚上都要上课。球队的伙食由学校特批的“运动员灶”提供,但其余保障条件和职业俱乐部没法比,更别提赢球奖金了。

    “每个月倒是有几百元的补助”,但“到底几百”,连球员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即便在相对“贫困”的中甲联赛中,普通俱乐部每场比赛的赢球奖也在30万元上下。北理工队的队员只能打趣说:“我们队绝不欠薪。”北理工队全年的经费才500万元,每1分钱都要计算着花,金志扬还记得上个赛季揭幕战,“客场打恒大,据说那一场球他们就花了500万,我们怎么比?”

    在很大程度上,职业体育比拼的就是经济基础。转会费100万元的球员和转会费50万元的球员,在水平上差别极大,而中超和中甲身价百万美元以上的外援也不在少数。北理工队很难请到这样的球员,学校用钱的地方也多,教学和科研永远是最大的开销,学校能给予球队的最大支持,就是帮忙寻找赞助。

    “再苦再难,我们也要在职业联赛里站住脚。我们肯定不是为钱,我们必须要告诉大家,这是一条路。”金志扬说,“今年比往年情况还好一点,保级基本上没有大问题,因为这赛季中甲就降半个,所以保级的压力一下子小了很多。”

    按照中国足协给出的赛程,本赛季中甲联赛变相扩军,联赛的最后一名还有和乙级联赛第三名争夺一个中甲名额的机会,而且这场定级战不能使用外援,这让北理工的队员们觉得这个赛季的气氛宽松许多。

    “我们习惯这样的日子了,感觉很充实。”北理工队球员武方虎说,“我们喜欢踢球,也愿意在职业联赛中接受锻炼。另外,我们在学校里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不至于除了踢球什么也干不了。”

    “体育回归教育”任重道远

    在竞技体育的范畴内,“专业”往往是衡量运动水平的基础,而对于像北航男女排、复旦男排、北理工足球队这样的学校运动队而言,队医还能勉强保证由学校医务室老师兼任或者外聘一位,但营养师、体能教练、科研人员等保障团队人员的极度欠缺,限制着学校运动队向更高水平迈进。

    这也是为何北理工足球队要在中国足协“准入制”面前苦寻对策的原因——中国足协意图让联赛更加“职业”,要求俱乐部规范化、公司化,北理工只能托靠在北京大学生体协下面的“理工大学足球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只有最简单的办公设施,维持现状不难,但若图谋长期发展,扩大规模是唯一出路。

    “至少排球和足球我们还能找到参加职业联赛的学生球队,这就算是很有代表性的了。”清华大学体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庆说,“很多时候我们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定位有问题,不明白我们到底要让高校运动队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著名的大学生短跑运动员胡凯就出自李庆门下,2008年胡凯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在目前,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生运动员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可惜胡凯只有一个,按李庆的说法是“可遇不可求”。实际上,胡凯在训练后期成绩难以提高,与学校运动队在高强度训练后恢复条件不佳有很大关系。

    “如果想让学校培养出顶尖水平的运动员,那么体育系统要把很多资源转移到学校,比如说有潜力的人才以及训练和恢复所需要的硬件设施。”李庆说。

    在李庆和很多学校运动队的教练看来,目前国内“不可能出现可以代替专业队的学校运动队”,中国人挂在口头上的“体育”的含义,在绝大多数场合还仅仅意味着“竞技体育”。

    “职业体育有自己的一套运行机制,这套系统以奥运会、全运会为周期培养人才。所以,在现行体制下,学校体育根本无法融入竞技体育。”北京社科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汕说,“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但以锦标为目的的竞技体育还将长期存在。不过从发展方向看,我们还是希望高校运动队在体育界不只是起到点缀作用。”

    本报北京5月3日电

学生军:职业联赛中的残酷青春
CBA里有个“清华流川枫”
博士前卫杨阳的职业梦
中国大学生球员的首次大运体验
校际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