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重逢
他们原本是散布在19个省市的陌生人,一场地震在大好河山上撕开了裂缝,也让这些伤痛的心灵彼此依偎,成为“亲人”。在震后废墟上,他们相依为命;在家园重建中,他们戮力同心。18双援建的大手,与灾区人民的双手紧紧相握,在破碎的山河上,共同建起一座座美丽的乡村和城镇。他们彼此心中,也建立起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然后他们依依道别,在余生的相互牵挂中,又将以各种方式一次次重逢。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田兴惠失去了丈夫。在震后的3天里,她找遍当地各大医院,最终没找到人。
不过在震后的3年里,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的这位副局长,找到了更多的“亲人”。让她与这些“亲人”建立起联系的,是她的另一个身份——北川县对口援助合作办公室主任。
“在这里,援建人员就是我们的亲人。”坐在北川新县城建设指挥部的507号板房里,田兴惠动情地说。
指挥部是这里仅剩的板房了。周围,由山东省援(承)建的北川新县城已经拔地而起。在四川受灾极重的其他17个县市,曾经破碎的家园如今也都焕然一新。在北京援建的什邡市、广东援建的汶川县、江苏援建的绵竹市等地,都有官员和百姓感慨,“我们现在差不多超前发展了20年”。紧接着,他们便会说,“这离不开援建人员的贡献”。
四川省对口办提供的数据,也清楚地说明了援建省市对灾区的支持力度。截至2011年1月底,18个对口支援省市确定对口支援灾区的3663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建成项目3617个,完成98.74%。确定对口支援资金776.28亿元(项目总投资862.07亿元),对口支援资金累计完成投资760.3亿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40.98亿元),完成97.94%。到位对口支援资金754.89亿元。
这些被灾区人民惦念的援建人员,绝大部分已在去年年底撤离。如今,在北川县,田兴惠的那些“亲人”已回山东,只留下一个5人的联络处,负责援建项目的后期维护。
援建人员每次重返北川,都会到507号板房里看望田兴惠。重逢时,他们总会像亲人一般嘘寒问暖。“他们第一句话总是会问,你最近还好吗?”田兴惠说。
这些“亲人”在离开之前,曾留给田兴惠和北川人这样一份清单:山东省确定对口支援项目228个,所有项目全部完成移交;确定对口支援资金108.88亿元,对口支援资金累计完成投资109.54亿元,完成100.61%。
2008年5月24日,山东省援川前线指挥部成立,山东开始“举全省之力援建北川”。2009年6月,山东省17个市完成乡镇援建后,3万多人的援建大军集体转战北川新县城。在此期间,田兴惠搬进现在的板房里办公。
在这些板房里,她与援建人员夜以继日地艰苦奋战,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田兴惠把许多援建人员当做亲人,每当知道有援建人员的家人从山东到北川,田兴惠都会亲自接待,哪怕有时吃的只是简单的工作餐。
将要离开北川时,面对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山东省援川办副主任、北川工作指挥部总指挥徐振溪在致辞中念念不忘的,是北川广大干部群众给予他们的“亲人般的关怀,家一般的温暖”。
类似的关怀和温暖,其实也留在上海市援建人员的心中。在都江堰市,上海确定对口支援项目118个,所有项目全部完成移交;确定对口支援资金82.51亿元,对口支援资金累计完成投资82.67亿元,完成100.19%;到位对口支援资金77.42亿元。
2010年9月21日清晨,当援建工作人员准备离开时,都江堰干部群众不顾风雨交加,将青城山脚下的上海援建指挥部门前围得水泄不通。他们自发地列队站在数里长的街道两旁,冒着大雨为援建人员送行,泪水和雨水一度模糊了很多人的眼睛。在回顾总结援建工作时,上海援建指挥部有关人士表示——“一次援建行,留下一生情”。
一个多月后,离别的场景同样发生在北川。田兴惠并不想参加欢送山东援建人员的仪式。地震后,她几乎每天都跟这些援建人员在一起,他们突然要走了,她觉得非常难受,“不想面对”。
好在留下了联络处,这让田兴惠略感安慰。有几次,山东的领导来北川考察,联络处工作人员恰好不在,田兴惠便出面热情接待。这个北川干部也被联络处的工作人员戏称为“山东联络处的补充队员”。
在这个“补充队员”心里,山东的援建人员和北川的干部群众早已是一家人。她已经很自然地把对方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我现在在山东的朋友比在北川的还多。”田兴惠说。
在对口援建汶川县的广东省,每次汶川县领导带队来访,几乎都由省委常委出面接待。四川省委宣传部一名干部感慨地说,“在那里,从灾区去的客人就是贵宾。”对方对灾区的重视和支持,令他颇为感动。
4月19日,2011年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汶川县水磨镇隆重开幕。四川省除邀请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的代表外,还邀请了10多位对口援建省市的领导出席开幕式。
在这次盛会上,因为援建而相识的人们在水磨重逢。镇上老街的照壁上,人们用从废墟中捡出的碎瓷片拼出“大爱无疆”4个字,这见证了援建过程在灾区人民和援助人员心里留下的烙印。
在援建人员离开前,都江堰方面曾提出,希望以上海的名字为一条街道命名。上海援建指挥部婉拒。不过,他们还是以特殊的方式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在都江堰,他们建了颇具上海风格的“壹街区”。
在都江堰的年轻人眼里,外立面采用黄色和橘色的“壹街区”造型好看,很有都市的感觉。援建方则有更长远的考虑。他们在总结中写道:“以援建‘壹街区’项目为载体,促进都江堰城市旅游、商业、公共服务等功能进一步完善。”
除此之外,一条公路紧紧地将都江堰市虹口乡和上海市虹口区连结在了一起。这条由后者援建的蒲虹公路,全长23.8公里,在海拔1450米的山区上蜿蜒,被当地群众称为“生命之路、安全之路、发展之路”。
2009年到都江堰旅游的上海游客达10万人,超过震前水平。在虹口区的支援下,虹口乡先后有5批旅游管理人员到上海参加培训。在虹口乡党政办负责人的印象中,上海来的游客,一般都要走蒲虹路,而为这些游客服务的景区人员,有不少正是在上海培训过的。
在北川新县城,援建人员撤离后,田兴惠所在的“重建办公室”被撤销,更名为“对口援助合作办公室”。其他17个县市也同样如此。这意味着,18个灾区县市将会与18个援建省市常来常往。
新机构挂牌前,田兴惠接待了一批新的山东“亲人”。这是一个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援建和灾区重建的电影。该片编剧曾与田兴惠长谈过3次。
此时,从山东带来的蔬菜种子,在山东援建的北川农业示范园区播种后,有些正在开花,有些则已结满丰硕的果实。
本报记者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