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5月1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看台

林朵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10日   11 版)

    花钱买个心理安慰

    公务员考试让一些民间“公考”辅导机构展开了新一轮轰轰烈烈的生源大战。封闭班、特训班、强化班、冲刺班……各种名目繁多的培训班广告贴满了各所高校的宣传栏。

    媒体报道称,这些培训班学费不菲,从几百至几千甚至上万元的都有,共同点是,无一不宣称自己是“名师真传”。但据记者采访发现,所谓的“名师”不过是噱头,有参加过培训的学生表示,这些老师既不是命题专家,也不是公考研究员,有些甚至只是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授课内容都是搜集了各地的历年考题,并不具有权威性。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公务员考试,靠几天的集中辅导就改变结果吗?很多考生表示,其实他们也知道辅导班没太大作用,报班就是想花钱买个心理安慰。

    明知胜算极低,仍砸钱进去,图的确实是个安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加之心理上或多或少也带着点儿奇迹出现的期盼——只是这个期望值很低,心理落差也不会过大。所以培训班赚的钵满盆满,不是教材好,而是极度准确地瞄中了这个消费心理。

    社区工作者享受心理按摩

    重庆某街道为社区工作者提供贴心服务,请来心理专家给大家做“心理按摩”,获得交口称赞。街道方面表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繁杂,压力大,易使人产生挫败感,造成身心疲惫。抽样调查显示,72%的社区工作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去年,该街道就有两名工作人员患上重度抑郁症。

    20名心理咨询师现场进行了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以提升人际沟通能力、调整职业心态、改进工作方法和技巧。

    社区工作者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是与社区心理问题人群沟通。医者不能自医,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被忽略。街道能体贴入微送上心理保健大礼,防患于未然,值得赞一记。    

    网络咨询资质惹争议

    “网瘾、厌学,早恋、失恋……都能治”,一些购物网站上开始出现心理咨询服务网点,咨询内容涵盖各个方面,收费悬殊,经营方式却都如出一辙。只要提前通过网络预约心理咨询师,确定咨询时间并付款后,就可以得到心理咨询师的指导。

    “所谓网络心理咨询,其实就是网络陪聊的升级版”,这是多数消费者对心理咨询网点的普遍认识。有人发现,这些店铺交易量都非常小,很多是“零”交易量。不过也有人认为,心理咨询网店的开设,也方便了网民的心理减压。因为非面对面的咨询可能更保护隐私,也容易使咨询者放下心理负担,维持平等轻松的咨询关系。

    倾听确实是帮助他人减压的方式之一,但仅仅是其一。心理问题最忌讳胡医乱诊,所以网络问诊,您得先练好火眼金睛,找对正牌医师。对于那些号称包治百病的,就直接当做“江湖医生”广告跳过好了。    

    爱心助学更重情绪引导

    广西9个从未走出大山的孩子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来到南宁,体验城市生活的滋味,并和城市里的孩子一起学习和交流。

    社会上爱心助学团体众多,为贫困山区孩子组织的类似“城乡儿童手拉手”活动也不少。不过这次的公益活动中,组织方特别关注了贫困学生的心理引导。他们带着孩子坐公交车出行,体验城市早高峰的堵车辛苦;整个过程中从吃饭礼节到环保意识,都有一个教育过程。志愿者希望通过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使孩子们对更好的生活产生向往但不会自卑,回去之后也不会是落差和失衡,而是分享体验。

    经常会在帮困活动上,看到某些施助方一味要释放爱心,将一相情愿的快乐交给受助者,自己心理满足了,却忽视了对方的心理压力和落差。建议公益活动以后一定多考虑受助者心理。

林朵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5月10日 11 版

我保证作业都是自己完成的
权责自主体现自由意志
尊重承诺学习真诚生活
无端的“成功”最让人崩溃
万花筒
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