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1年05月1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灾难洗礼 重塑川人品格

——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现场回访

本报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13日   06 版)

    62岁的张清明在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放了40年的电影。在“5·12”地震中,张清明的家毁了,但从地震的第二天,他便开始为附近的村民放电影,一放就是3年,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张电影”。CFP供图

    关键词:重塑

    汶川特大地震后,外界对四川的认知是灾区,对四川人的认知是灾民。3年的时间,灾难的阴影逐渐褪去,地震发生之初就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的川人性格中乐观豁达的特质,则通过灾后重建更加凸显出来。这种性格赋予了川人坚韧的气质,而川人正是凭借这份坚韧,重新塑造着自己的生活。与此同时,突临大灾时的乐观豁达,以及修复灾难伤痕时的坚韧不拔,重塑了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对于四川和四川人的认知。

    4月的一天,北京大学学生向昱筱在四川省彭州市鹿鸣河畔小区看到3个人在打麻将。那时已是傍晚,天色有些朦胧,3位打麻将的妇女笑得很开心。如今,一个月过去了,这个场景仍在向昱筱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都说三缺一,原来3个人的麻将也可以玩得这么开心。”向昱筱是以大学生记者的身份来彭州采访的,这个北京女孩不禁被四川人的生活态度所感动,“生活不圆满之处,可以用微笑去面对”。

    要知道,3年前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紧邻汶川和都江堰的彭州遭受重创,随后被定为地震10个极重受灾县市之一。

    2008年5月14日,本报记者在彭州市境内的小鱼洞镇采访。小鱼洞大桥当时被震垮,下游几百米处,救援人员临时架起一座桥,供数以千计的老百姓逃往安全地带。人们拖家带口,背着各种家什,带着惊恐的表情,逃离破碎的家园。那一刻,仿佛末日降临。

    3年后,同一片土地,不一样的表情。许多人想知道,这些表情背后,人们的生活与心灵是如何重塑的。

    一直以来,在这片号称“天府之国”的土地上,人们以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享受各自不同的生活。和向昱筱同行的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单溦这样描述地震前对四川人的印象:很能吃辣,很会享受生活。

    麻将正是四川人生活方式的一个标志性意象。映照此点的有一个段子:飞机在天上飞,如果听到打麻将声,那说明到四川了。实际上,打麻将就是四川人常说的“安逸”。

    直到灾难来临,四川人依然表现出难得的乐观和豁达。地震后,网络上传出的各类段子佐证了这一点。本报记者卢跃刚写的《四川人》就提到了这些段子:“一汶川地震幸存者被俄罗斯救援队救出。记者采访他,问他感觉怎样,幸存者想了半天说:‘狗日的地震好凶嗷!老子被挖出来看到老外,还以为把老子震到国外去喽!’”

    卢跃刚写道:“这个段子在我此刻最屏蔽的痒痒处挠了一下,念下来,笑翻了我。鼻涕眼泪一大把,不知道是因为悲伤,还是因为快乐。但是效果可以肯定,此刻浓重的悲情被一种神奇的液体给稀释了。酸辣苦甜咸,仿佛是盐太重,加一点儿酸辣苦甜。”

    正是这些段子反映出的乐观豁达的心态,帮助四川人迈过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心坎儿。

    在什邡市马祖村,来自台湾的志愿者谢云洋是四川人的“粉丝”。这位中年妇女受一家慈善机构派遣,到灾区开展服务。经过近距离接触,她对四川人充满了敬佩。在她看来,“只有四川人才能扛得住这样的灾难,只有四川人才能如此快地从巨大伤痛中走出来”。

    有大学生在走访灾区后,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来之前,我一直在想我究竟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面对灾区的人民。提起灾难,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阴霾的天空、破碎的山河,美丽的家园变成了废墟,到处都充斥着失去亲人的凄厉的哭喊声。所以,在我的意识里,所有的灾难都是可怕的,令人生畏的,而灾民都是悲惨的……但当我真正走进汶川、走进灾区,我才发现,原来,走不出伤痛的其实是我们,而不是四川人民。”

    四川人用坚韧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坚韧同时又重塑着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对于四川和四川人的认知。

    地震发生后3个月,温家宝总理在青川县一个偏僻小山村的民房上,看到了这样两幅标语,“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和“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对此,温总理评价说:“这是老百姓的话,抗震救灾要靠这种精神;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要靠这种精神;使灾区将来发展得更好,也得靠这种精神。”

    这两句标语与一位“独臂英雄”有关,他是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村民石光武。早年的一场事故导致老石右手残疾。在地震中,他家的房子彻底垮塌。当年7月,当许多受灾群众还在搭建过渡性住房的时候,他不等不靠,早早地开始动手修建自家的永久性住房。有人劝他别着急,“等一等,修房子的事国家迟早会解决的”。但他还是坚持自己动手盖房子,“这么大的灾难,国家要解决的困难不知有多大”。

    他的自强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在他的带动下,同村的百姓纷纷动手修自家的房子。村支书为了给大家鼓劲,提议编些顺口溜。其中,石光武的“有手有脚有条命,再大的困难也无所谓”,后来被改为“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石光武的邻居李玉明想到的“修自己的房子,这是自己的事情,当然自己要出力”,后来被大家改为更顺口的“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这两句话在地震灾区广为流传,成为灾区群众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四川崭新的面貌,也正是用这种精神重新塑造出来的。

    自强不息的,不仅是数以百万计的个体百姓,还有灾区各级政府。在全国各个省份无私援助的同时,许多人并不清楚四川各级政府的付出。统计显示,四川灾后重建总投资8000多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0多亿元,各省援建资金800多亿元,港澳地区援建资金100多亿元,其余约5000亿元资金由四川各级财政支付——这是大头。

    在北川,漂亮的新县城拔地而起,老百姓住进新房的时候,县委、县政府还在十几公里之外的临时办公点办公。

    “财政没多少钱了,新办公楼还没钱打整。”县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本报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5月13日 06 版

惊天动地铸雄师
创新学习方式 党史活了起来
军地英模代表学习吴孟超先进事迹
河南八千学子将获免费创业培训
纪念人类太空飞行50周年宇航图片展开幕
无锡涌动海归创业潮
灾难洗礼 重塑川人品格
第一季度交卷 华晨汽车继续领跑自主汽车品牌第一集团
看到孩子减速教育活动举行
《从幼儿园到清华园》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