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5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育综合改革之路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17日   04 版)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南海岸边、观音山下的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十二五”开局之年捷报传来:学院申报的2个项目被批准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分别是“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创新独立学院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利用港澳台地区和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学院董事长、党委书记廖立国教授和院长王元良教授对广东省教育厅的信任与重托,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表示必须以非凡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去奋力开拓。高瞻远瞩的学院领导班子,果断决定今后每年投入学科专业专项经费80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300万元、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经费400万元支持改革试点工作。 

    七年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在董事会的领导下,遵循“‘十一五’保证质量上规模、‘十二五’稳定规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坚持“多学科、应用型、开放式、有特色、居前列”的办学定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获得多项殊荣。2008年,学院又荣获“中国品牌独立学院综合实力十强”殊荣。在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学院多年名列全国独立学院前十名。2009年,荣获“回响中国”腾讯网教育年度总评榜全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20强,名列第四。2010年5月,在《半月谈》杂志社和《中国名牌》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民办教育论坛上,学院被授予“中国独立学院杰出品牌”称号;7月,在首届广东教育博览会上荣膺“广东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在全国独立学院表彰大会上,学院以独特的办学理念、过硬的办学质量、规范的教学管理、雄厚的办学实力,从全国322所独立学院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2011年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首届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和“民办高等教育优秀个人”双优评选中,学院被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

    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教学观念

    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校园内,每天8时至8时20分、12时至12时30分、13时50分至14时,主要道路只有学生车辆和校园电动通勤车可以通行,其他车辆禁止通行。学生优先通行这是学院办学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个明证。用心去爱学生,用爱去培养学生,几年来,学院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积极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树立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内容的新型教育教学观念。

    一、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

    学院提出高等教育要大众化与精英化并存,培养人才目标不能统一标准、同一规格、单一模式,要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1. 到企业直接就业。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应用型人才,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大部分学生,培养的要求是让这部分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学科基本知识,不进行过多的理论性探讨,不做研究型培养;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法,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基本在企业中完成,企业把当下最有用的行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掌握这一行业的技能后,对毕业后的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帮助,真正实现基础理论够用,专业知识适用,行业技能管用。

    2. 接班或自主创业。珠海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很多学生家里都有自己的企业,这一部分学生大多数都要回到自己的家族企业帮忙,接长辈的班,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有创业计划,毕业之后自己开公司。对于这类学生的培养,学院主要通过邀请社会名流、行业精英到校做讲座报告,通过榜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或组织各种社团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在实际中的管理协调能力;广泛开设法律知识相关课程,对民法商法基本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民商法基础知识有一定程度了解,避免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吃不懂法律的亏。

    3. 出国留学。对于选择留学的学生学院通过选修课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艺术修养的培养。针对出国留学项目,学院专门聘请教师进行针对某一出国项目的特殊培训,包括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培训,如开设雅思、托福培训班等,还对学生求学目的地国家的人文生活习惯进行宣讲,在出国前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差异。

    4. 考研深造。对于毕业后目标是继续深造的学生,学院采取的培养方式是着重其基础理论的教授,为这一部分学生免费开办考研辅导班,其中包括数学班、政治班、外语班等。聘请吉林大学本部经验丰富的基础课教师进行授课,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学院还积极联系境内外高校,努力争取保送名额,或进行合作办学等方式扩大学生研修渠道。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和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为学生深造提供了平台。

    二、人才培养方案柔性化

    学院实施人才培养柔性化方案,在时间上是采用“2+1+1”的模式。学生在前两年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然而在这2年的学习中,对于通识教育课程的安排则是柔性的。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设定,针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随时改善通识教育部分。如在工商系、物流系、国贸与金融系等工管经济专业增设法律知识方面的非专业课程,满足学生对基本法律知识的需求,对以后适应工作岗位有很大帮助。

    对于1年专业知识技能训练与1年行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安排也是柔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的课程安排,是根据工作岗位需要进行的。在进行1年的专业知识技能课程设定的时候,学院先了解该专业领域的概况,再设置相关课程、实训、测试、竞赛等,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该专业领域的各种知识;在学生的行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上,学院采用的方式是双导师制,一位校内导师,一位实习单位导师。根据实际情况,按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安排实习和论文,这种安排上的柔性化,可以尽可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对行业更新的要求,带给学生最前沿知识和最适用的技能。

    三、学生选择专业个性化

    每年的10月初,都是教务处最为忙碌的时候,大批新生到教务处办理转专业手续。学院教务处杨文彦处长说:“现在的招生录取方式导致一部分学生入学的时候不能进入自己的理想专业,想转专业的学生很多,想转专业的理由也很多。如果学生在不喜欢的专业里学习,就很难提升他学习的兴趣,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国内大部分高校,转专业只是少部分学生的权利,但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转专业成了发挥学生自主选择权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办学条件,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要求,达到学生个性化选择专业的目的。”以金融学专业为例,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是其他专业转进来的,这些学生不但学习刻苦,积极进取,还大大促进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

    四、教学实践一体化

    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学院提出理论与实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三结合的建设思路,构建起立体化教学实践体系。除了正常教学活动,学院还鼓励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学院还努力申请到一大批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点,并开设相应的培训班,方便学生毕业时获取双证书,即大学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以旅游管理系为例,2008级高尔夫管理专业方向丁大伟等4名同学,大三上学期的时候考取国家级裁判员证书,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在校生国家级裁判员,大三下学期已经开始受邀执法各类行业高尔夫赛事。与他们同期通过考试的同学共有10位,其中有两名同学取得国家A级裁判员资格,4名同学取得国家B级裁判员资格,另外4名同学取得国家C级裁判员资格。2011年4月27日,国际级高尔夫球裁判员培训班公布获得R&A认证的国际级高尔夫球裁判员资格名单,2007级的吴灏取得第二名的佳绩,国内多家高尔夫赛事公司纷纷向吴灏同学抛出橄榄枝。目前吴灏任职于世界最大的高尔夫球会(观澜湖)国际赛事部,参与筹备11月将要举办的高尔夫球世界杯赛事。

    机电工程系主任刘向阳说:“机电工程系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特色。建筑面积达5000平米的机电实训楼包括机构与结构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数控加工实验室、汽车构造实验室等,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硬件保障。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不再是简单地听老师讲解理论知识,而是在实验室边学习边实践,真正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 

    而作为文科专业的国际贸易与金融系,实训课程则占据了全部专业课程的50%以上,通过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核心业务引入实训教学,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够完成专业实践。这种实训教学模式一方面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和条件下能够很方便地掌握外贸、商业银行和证券交易等业务的基本程序,以达到对专业素质的全面培养;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软件的规范性和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该模式也能够较好地控制实训过程和保证实训效果。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专设占地350平方米的实训室,配备140台高端电脑,安装国内先进的实训软件系统。依托专业实训室,国际贸易与金融系开展颇具特色的实践教学。

    学院的艺术、工商、电子、化学、国贸、物理、建筑、计算机等系共有130间实验室,面积达16088平方米。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学生课外实验等活动。安排相应没课的实验室对同学免费开放,实验室计算机上都安装计算机类、电子类、机电设计类、艺术作图类、管理信息类等软件。这些软件涵盖了学院本科实验教学所用的全部软件。

    学院投资160万元建设的物流实训室在华南地区是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管理软件完全与国际大型物流企业接轨,学生在实训室里可以切身体验物流工作的实际操作,实现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同时,实训室还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

    另外,吉林大学珠海校区有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市工业设计及模具制造公共实验室、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方基地、吉林大学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海分中心、吉林大学海洋油气资源研究中心。这些科研机构除产学研项目研究与开发之外,也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以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从2007月4月到2011年4月,吸纳学院大三、大四近100名学生实习,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中文系、艺术系、机电工程系和物流与信息管理系等系。在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培养下,实习学生的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高,专业技能也得到许多知名企业的认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陈守孔教授每每谈及该实验室,脸上总是带着骄傲与自豪“许多校企合作的企业都十分愿意接收从我们实验室出来的实习学生,甚至有些企业主动上门‘争夺’人才。从我们实验室走出去的实习学生不少已经在腾讯公司、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信息科技企业任职。”

    五、产学研结合制度化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与社会各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300多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实习基地,实行政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互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保证实习过程的教学质量,避免流于形式,学院制订了完整的实习基地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实习课的必修性质,没有实习成绩或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学院还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珠海分部捆绑式建设理工科专业。同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紧密合作捆绑式建设珠海学院应用化学和生物制药等学科专业。同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紧密合作捆绑式建设珠海学院计算机等学科专业。还与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培养高分子新材料、催化技术和LED专门人才。与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紧密合作捆绑式建设珠海学院电子信息、仪器仪表、机械制造等学科专业。

    六、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务化、成品化、实操化

    艺术系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每年都会举办毕业设计成果展览,用自己设计的服装组织一台服装展示秀。这充分体现了毕业设计以体现实践功能为导向,其它如管理类的专业,毕业论文提倡上交实用性较强的调查报告;工科的毕业设计提倡画出图纸,给出具体设计方案,有条件的最好做出样品。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学院培养人才注重的是能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的也是学生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专家督导,学生网上民主评教

    教育质量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重视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2008年7月,学院出台《关于教育质量保障工程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教学质量工程,并依据文件进行首次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有23名教师获奖。截至2010年底,学院根据教育质量工程实施办法共开展三届教材立项工作,批准资助立项教材32本。2010年学院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投入至少1000万元保障质量工程的实施。

    教学评估办公室专门从吉林大学本部和院内教师中聘请相关学科教授组成教学评估专家组,健全随堂听课、学生督察员、网上评教、事故认定处理等教学评估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教学水平评估和教育质量监控活动,形成评估专家、教学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 

    每个学期期末,学生通过教务联网系统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评价指标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学生还可以自己编写简单的评语,给老师提出建议。这些建议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有力帮助。

    加强国际合作

    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

    2010年,学院第二批赴美国荷晶大学留学学生陈月笑凭借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荣膺美国荷晶大学“2010年最高荣誉毕业生”称号。据了解,2008年学院选派150余名学生赴国(境)外留学、实习。2009年,学院选派119名学生赴美国、瑞典、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澳门地区的高校留学深造,攻读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选派约100名学生赴美国迪士尼乐园等国外大型企业带薪实习;外派多个教师代表团赴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高校进行访问、研修,签署合作协议。现有来自瑞典、韩国、日本、朝鲜、也门等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生活。

    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办学优势,实行加强港澳台,拓展东北亚,开拓东南亚,提升欧美加的工作策略,全方位、有侧重地扩大国际间和区域性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大循环,努力打造国际化、开放式品牌大学形象,提高学院办学声誉和办学地位。目前已与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加拿大卡普顿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瑞典耶夫勒大学、韩国东国大学、日本金城学院大学和台湾中华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50多所国(境)外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并开展实质性合作。学院采取2+2、3+1、3+2时间模式与境外高校合作培养;针对珠三角紧缺学科专业和急需技术人才,引进境外高校在珠海合作创办国际学院,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自身品牌。学院国际教育中心常年开设出国留学预备班及短期外语强化班,为有志出国留学进修的学生提供语言培训。

    抓好第二课堂建设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大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努力抓好第一课堂文化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同时,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非常重视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的第二课堂教育。

    学院最有特点的第二课堂就是大学生活动中心。它是学生开展各类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院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重要基地以及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和优秀作品的场所,是学院加强与企业联系的园地,是开展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的平台,包括政治思想类、科技文化类、职业技能类、基础文明教育类、文娱体育类、心理教育咨询类、考研指导类等,这些活动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大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径。 

    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术品位,学院从2006年开始,有计划地邀请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举办科技大师系列讲座,每周一讲,至今已举办百余期讲座,内容涉及物理、化学、天文、海洋、航空等诸多研究领域。

    学院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和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几年来,学生在全国、广东省、珠海市举办的一系列大赛中获得600多项奖励。特别是在“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嵌入式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09“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暨广东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一系列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我院外语系英语专业2007、2008级学生首次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一次性通过率分别达77.63%和72.22%,高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平均通过率(56.01%)16个百分点,高出全国独立学院平均通过率(40.01%)32个百分点。

    在各条战线崭露头角的毕业生身影

    院长王元良教授谈起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骄傲地说:“2008年以来我院毕业生数量成倍增加,2008年毕业生1267人,2009年3108人,2010年3455人,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就业质量稳步提高。2010届毕业生来源于26个省市,就业去向为30个省市和地区,2010年,我院被评为‘广东最具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

    一、年薪11万的小女生

    2010年3月,南方某媒体一篇名为《吉大小女生未毕业已年薪11万》的新闻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故事的主人公张媛媛当时是一名就读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四学生,却已成为广州一家建材企业的部门经理,拿着同届实习生三倍的薪水。刚进大学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张媛媛的课余时间几乎都在做兼职,三年的打工经历对于她而言尤其宝贵,让她更加自信自强。“5·12”汶川大地震给她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想着年迈的父母,想着废墟上的瓦砾,她在苦难与挫折来临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积极地去面对,以坚强的精神勇夺2009年度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主办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每当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张媛媛总是显露出感激和自豪:“是充实的校园生活让我忘却一切的不幸与烦恼,是学院为我提供了锻炼自我的机会,是老师的教导让我掌握了扎实而有用的技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二、年轻的运行主任

    2010年底,当大部分人还沉浸在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喜悦之中时,经过亚运结束后的短暂休息,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9届毕业生梁振运又肩负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闭幕式的运行工作,担任开闭幕式运行主任一职。这个当年校园的风云人物,头上从来不缺少荣誉的光环,2008年荣获“奥运特使”称号、“奥运文化林”首席策划,2009年担任飞利浦金茂实业公司人事行政部主任兼企业管理者代表,2010年担任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排练基地主任,亚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保障主任,亚残运会开闭幕式运行主任,2011年担任中超联赛开幕式运行主任。“那一度洒满青春热情的殿堂啊!我付出了辛勤,挥洒了汗水,汲取了知识,磨炼了人格;那充满张张熟悉笑脸的校园啊!让我结识了良师益友,风雨同路,相识相知,建立深厚而真挚的友谊;那片曾经仰望过的璀璨星空啊!让我放飞梦想,憧憬未来,在心中描绘着美好人生的宏伟蓝图;那段微笑和泪水编织的岁月啊!一千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和母校同呼吸,共命运,见证着她的发展与壮大!”对于母校,梁振运心中总有不尽的感恩与惦念。

    三、优秀的大学生村官

    2011年3月,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马泗乡马泗村党委书记助理的李欣蓉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大学生村官,这个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04级电子信息系的毕业生受到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的亲切接见。三年前,当她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毕业时,并没有选择留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洲地区工作,而是选择到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忻城县工作。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她就到田间地头与村民交流,当了解当地多年来以甘蔗种植和种桑养蚕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力资源结构和土地资源都相当有限,她便向村委会提出建设大棚示范基地的建议。建成的15座标准钢架大棚在投入使用三个月后就为示范户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亩产值超万元。正是因为她为当地寻找到发展的新思路,并进行大胆的产业规划,现在马泗村建起600多个大棚,转移就业人数200多人,并涌现出许多优秀妇女工作者。在马泗村工作的三年,李欣蓉将她的青春汗水挥洒在广袤的土地上,为新农村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付出的同时她也收获到村民质朴的感谢。

    四、受学生爱戴的辅导员

    “要用感恩之心,回馈自己的母校”,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物流与信息管理系辅导员吴应钿用实际行动践行当初的承诺。曾经的“优秀毕业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北京2008奥运火炬手,毕业后继续在母校创造新的辉煌。为奥运谱出《共同盼望》的他,道出“2008年的愿望,2008年就要实现,带着‘祥云’奔跑得飞快,青春的脚步更加豪迈”的激动心声。在他看来,学生的邀请是对自己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尽量去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并以行动来支持,帮助他们把活动办得更好!同时参加学生组织的活动对于自己也会有很大的启发,了解熟悉当代年轻人的思想才能够与他们更好地沟通。用深沉厚重的姿态去做人,成为受学生尊重的老师。

    董事长、党委书记廖立国教授强调指出:“张媛媛、梁振运、李欣蓉、吴应钿,这些优秀的毕业生身上有一些共同点,一是能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去应用,二是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定位,几乎都在大三期间已经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三是实践能力强,能够很快转变身份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经过七年的奋发图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学科更强、师资更优、校园更美,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骄人的成绩。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正满怀信心朝着“十二五”确定的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姜微  孔建华  孙明)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