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王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6级金融专业学生
2009年12月到2010年2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6级金融专业学生王溯,通过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编者注)推荐,进入在印度排名第二的汽车金融公司Magma(麦格玛公司),在信贷风险部做实习分析员。印度员工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让他印象很深,“很多员工都在公司工作了10年以上,他们的压力不大,福利也比较好,幸福感很强。”
中国青年报:实习了3个月,印度企业给你印象如何?
王溯:印度企业在走向世界这点上做得很好。据印度工商协会统计,2000年以来,印度公司共收购了300多家海外企业,总价值高达数百亿美元。
我认为印度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高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印度企业的文化交融做得很好。印度把英文作为官方语言,他们的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比较好。
其次,印度人很有经商天赋。我在乌干达和肯尼亚出差时得知,那里最大的商业集团都是印度人的。在乌干达,很多小型金融企业也由印度人掌控,基本上所有的高端服务业都在印度团体的掌控之中。
最后一点是印度人很自信很团结。我在非洲时,偶尔会遇到一些印度客户,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如果一家企业现金周转不开,其他企业都会很乐意帮忙。他们有自己的银行、供货商、运输商,整条产业链都是自己人在做,大家还会一起出钱修建印度寺庙。
中国青年报:印度的企业文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
王溯:印度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很强,很多员工都在公司工作了10年以上。员工压力不大,福利也比较好,董事长和员工有直接接触。比如,每到年会,董事长会把所有员工都请到他在郊区的大庄园里举办晚会,在那里可以免费吃东西,还有唱歌跳舞等活动。
印度企业的员工关怀做得很好。有一次我有点儿发烧,向公司请了假。公司特别重视,还派了两个人来看我。还有一次,一位同事过生日,公司专门出钱送礼物、买生日蛋糕。那天早上上班之前,人力资源总监还特意过来布置那位同事的座位,等他上班后,大家都过去祝福,一起吃蛋糕。
中国青年报:听说印度的汽车工业很发达?
王溯:是。我觉得印度汽车有点儿泛滥,因为普通人很容易就能买到车。汽车公司的目标就是把汽车弄得很便宜,让大家都买得起。但印度的交通很差,又堵又脏又乱。
我感觉,印度人会想方设法创造就业。比如说一个印度人有辆车,通常会雇个司机;去超市或商场,会有专人负责开门;很多公司还会雇个人专门端茶倒水。
中国青年报:和你一起去实习的有其他国家的同学吧?
王溯:对,有来自法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的学生。他们的教育制度和我们很不一样,比如在德国和法国,几乎每个大学都要求学生去不同国家、地区实习和工作,从而全面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他们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
还有一点,国内学生总喜欢“抱团”,一起吃饭、出去玩,还一起住。但外国学生喜欢和不同的人在一起,他们不会刻意待在本国人的团体里。他们喜欢认识陌生人、结交新朋友。
中国青年报:当地人对你怎么样?
王溯:在印度,大部分人对我很友好,不管是AIESEC的同学、火车上偶遇的华为印度员工,还是楼下小卖部的老板、旅行中碰到的当地人,他们都对我和中国很好奇,甚至想同我合影。因为举办了奥运会的缘故,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经济很强大。我的同事很喜欢问我关于中国工作和收入的问题。他们问得最多的是如果来中国工作,能不能得到更好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