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旅游渴望深度放松
“心理旅游”目前正在一些城市兴起。所谓心理旅游,是指和亦师亦友的心理医生一同上路,边赏美景边接受心理辅导。这个新兴的心理康复项目受到很多心理专家推崇,被认为是娱乐健康兼得。
专家表示,并不是所有的休息都有心理减压的作用。比如长假期间,很多上班族觉得平日过于辛苦,于是就选择睡懒觉、打牌、看电视等方式休息。但这种休息方式并不科学,因为很多人不仅是“身累”更是“心累”,单纯的肢体休息无法缓解心理上的疲惫。心理旅游则通过精选景点、团队活动、心理疏导等,让大家得到身心的放松。
听起来不错,作为一个商业项目推广也似乎前景颇佳,但还是不宜把其效果过分夸大。心理减压,功在平日,关键是完善自我调节能力并提高抗压指数。若将希望寄托于一次“心理旅行”,以为一帖药就根治百病,期望值过高,反而徒添压力。
为显努力强迫晚睡
不复习到深夜1点不睡觉。武汉一高校大三学生小徐因为准备考研,给自己下了如此“军令状”,结果不仅身体疲惫不堪,而且备考计划也几近搁浅。
据报道,今年3月底,小徐开始为考研做准备。最初半个月他的学习效率很高,顺利按计划进行。但之后,小徐发觉自己越来越看不进去。看到周边的同学都在认真备考,小徐担心前功尽弃,就强迫自己晚睡,不看到凌晨不休息,“哪怕是对着书本发呆,完全看不进去,也不让自己睡觉。”遗憾的是,实施这一军令状以来,小徐白天嗜睡,学习进度反而更慢了。心理医生分析认为,小徐可能是得了考前焦虑症,要尽量调整,保持轻松心态。
最初的“看不进去”其实就是身体过于疲惫发出的一个信号。此时若能适度休息,并调整学习计划,备考依然可以有序进行。但小徐显然走了条适得其反的歪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赶紧休息去吧。
重压之下自我平衡
自从“名企白领过劳死”消息传出以来,上海各大写字楼内的白领们犹如惊弓之鸟,深怕自己一不小心,也成了“杯具”。但问题是,庞大的工作量和巨大的竞争压力并不因此减轻。怎么办?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很多忙碌的白领开始学习“自我平衡”,随时给自己减压。
有的人以前一忙碌就顶着胃痛工作到半夜,现在则绝不放过下午茶时间,一杯热饮一块点心,片刻时间也能让身体放松一下;有的人动辄为工作烦躁发火,现在则会在心烦时躲开工作,看看家人照片,与同事开开玩笑,休息之后又干劲十足。精神科医生非常认同自我平衡法,认为身体劳累时,缓解精神压力是非常关键的。
学会随时随地的自我减压,当然值得称赞。只是但愿“身心健康”这四个字能被长久地重视,而不再是被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来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