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5月1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临时校规”是育人还是毁人

卢荻秋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19日   02 版)

    “有人询问食品安全等敏感问题,不要偏激,务必给出正面回答,相信学校可以很好解决”,“遇到酷似领导的人来问路,一定要注意礼貌”,甚至连在路上吃东西、穿拖鞋走路等平时常见的行为也被紧急叫停。类似“临时校规”近日在福建一些高校流传,学生们被反复交代上述注意事项。而“临时校规”的出台,与近期进行的福建省第11届省级文明学校评估有关。(《中国青年报》5月18日)

    上述“临时校规”与评估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而这一因果关系,又将文明评估与大学迎评的正当性置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

    文明创建本质上属于“人文化成”范畴,是大学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年轻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可见,育人是一项塑造和谐心灵的长期任务,师生文明素养的提升、校园文明环境的养成,需要大学时刻注重言传身教、持之以恒和潜移默化。

    然而,相对于论文、经费等硬指标来说,文明创建在许多大学实际上被放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位置。而当文明创建“头戴凤冠身披霞帔”,成为大学追逐的功利性目标,可以为大学及其管理者带来现实的荣誉、利益和光环时,某些大学管理者又纷纷为此祭出“临时抱佛脚”和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邪招来。这一方面是出于功利目的而采取的主动进攻策略,另一方面也是在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力压力下的不得已的顺从。

    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讲,文明学校评估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所谓目的,即“以评促建”,通过评估项目的设置、评估优劣级差的区分,来督促大学积极开展创建,提升文明水准;所谓手段,即“以评代管”,通过对本属于大学自主办学范畴的诸多事务的评价性干预,来调动大学按照主管部门的指挥棒跳舞。从目的上讲,当然具有强烈的正当性;从手段上讲,却带有某种自我扩权、越界干预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嫌疑。

    而从大学本身来讲,文明学校评估同样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所谓目的,即大学在“以评促建”的目标之外,还存有对文明学校荣誉与称号的追逐。这虽无可厚非,却由此造成大学创建文明学校的手段的非正当性。也就是说,大学实际上会通过出台“临时校规”之类的措施来营造虚假的文明氛围,以欺骗评估专家的双眼,从而争取获得文明学校的荣誉。

    由此,我们发现,目的的正当性并不能必然导致手段和结果的正当性,手段的非正当性却必然导致结果的可疑与虚伪,而手段的非正当性与结果的可疑,又反过来对评估与迎评的目的正当性形成了某种嘲讽。事实上,基本上不会有大学在评估这个目的正当性受到嘲弄的活动面前,有勇气选择“原生态迎评”甚而干脆予以拒绝。由此,大学的“育人”在某种程度上通过行为上的弄虚作假而起到了负面教化作用,成为有碍于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毁人”的开始。这恰恰最令人深忧。

你不是任何人手中的提线木偶
其实你并不知道缴了多少税
膨大剂非得广泛使用吗
恼人的“小升初”打了义务教育一记耳光
“临时校规”是育人还是毁人
但愿高晓松的忏悔唤醒缺失的道德
殡葬垄断暴利有没有
茅台镇打砸合法商铺该如何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