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5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大学校园成无证经营“商业特区”

通讯员 兰子萍 本报记者 陈强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25日   01 版)

    不久前,福州大学城内一所大学的“黄记包点店”出售“染色馒头”被媒体曝光后,引起各方对高校食品安全的关注。福州官方日前向媒体通报称,涉嫌“染色馒头”的加工者已被警方刑拘,销售此馒头的包点店也已停业接受调查。

    这一事件引发了有关方面对福州高校校内商店的突击整顿。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在走访时发现,不仅与食品相关的一些店铺被关闭,连有的文具店、打印店、理发店等也闭门谢客。

    “他们不是被查出问题,而是补办证件去了。”一家水果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店铺关门并非都与食品安全有关,“有的是因为当时开店来不及办证,有的是证件过期了,有的是没有卫生许可证……”他说,现在查得很严,没证的都要补办,否则会被学校停电。

    然而,也有个别店铺顶风开业,和校方玩“躲猫猫”。某校一家经营多年的餐饮店以供应套餐、奶茶出名,但近期白天生意萧条,店内连音乐也不敢放。一位男生向记者爆料说,他们被告知“不能在店里吃饭,但可以把饭送到宿舍或打包”,原因是“学校不允许校内店铺卖饭,在店里吃会被发现。”学生提出能否在店内喝奶茶,老板说可以,之后将门反锁:“我把门关了,你如果要出去跟我说一下。怕人来查。”然而,当该生晚上途经此店时,大老远就听到熟悉的音乐声,原来店内正在公开卖饭。店主笑称:“晚上应该没人来查,没事。”

    高校校内商店以大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现在却成了监管缺位的“商业特区”。

    记者近期走访了福州大学城及市区多所高校的194家店铺,其中无营业执照或未亮证经营的就有98家。这些商店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由学校提供店面,外人经营;第二种是挂靠在学校名义之下,直接由学校经营。按规定,无论何种形式的商店都需办理营业执照。

    小王是福州某高校化学化工学院的大二学生,大一时租了学校的一个铺位开起鞋店。他得意地向记者介绍“创业经”:若是承租,只需与店铺老板签租赁合同,无需跟学校打交道,学校一般也不会过问有无营业执照;若是转让,得让老板以“原本我们是合伙人,现在我退出、他来干”为由,向学校说明。“因为学校担心有人炒铺位,所以对转让有限制。”

    他坦陈自己没有办营业执照,“在校内开店的好处就是不一定要办营业执照,连税都可以不用缴” 。

    另一所高校的张姓店主则向记者透露:“我开店一年多了,也没办过营业执照”。在他看来,“这里的店铺基本上都没有营业执照”,甚至工商部门“来检查前,这些店铺都会事先得到通知”。

    在福州市仓山区某大学校园内有一条学生街,约有三四十家店面,其中多家餐饮店无证经营。问及无证经营为何无人监管?该校产业处的一位女士说,这条街原本不在学校内,后来附近的村民打通了道路,使得街区与学校相连,同时还以学校名字冠名。她表示,“学生街虽然在学校内,但名字是村民自己取的,跟学校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管不到这条街,得由工商局管”。

    记者随后致电仓山区工商局反映情况,接电话的女工作人员惊奇地反问:“这所大学不是归我们辖区管吧?”当记者告诉她该校的地址就在仓山区洪山桥附近时,她才承认确实在其辖区内。不过她解释说,饮食店问题不能全怪工商局,因为经营者得先从卫生部门获得卫生许可证,才能向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

    本报福州5月24日电

让青春在实践中闪耀
云南:872名大学生“村官”当上“乡官”
大学校园成无证经营“商业特区”
拒绝行政对学术的野蛮干预
聚焦事业单位五大改革
守着大江大湖为何“喊渴”
“浓烟哥”火场勇救男孩
江苏扬州高三年级学生开展“减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