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5月2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收益与风险

通讯员 邹春霞 本报记者 雷宇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26日   T04 版)

    201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的通知》,批准部分高校试点设置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一些新专业,瞄准社会发展的最新前沿领域。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有国家政策扶持,同时也是未来的支柱产业,潜藏着巨大的人才需求空间和个人成长空间。

    今年起,首批140个“新兴”本科专业正式对外招生,这无疑值得考生和家长期待。

    专家提醒,选择这些新兴专业,在关注其收益的同时,依然需要警惕其间可能潜藏的风险。

    新专业瞄准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科技与新产业的深度结合,决定着国家在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竞赛中的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发达国家争相发展。

    2009年9月至1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强调新兴产业的发展选对时机就能促进中国的跨越式发展。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正式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并依据我国国情,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义为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七大类产业。

    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教育部迅速组织了相关新兴专业的申报工作,这些新专业从申报到获批只有3个多月,而正常情况下,审批时间是一年。

    2010年7月2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的通知》,公布全国各高校申报设立的140个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

    同样引人关注的是,今年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简称“十二五”规划),正式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章节纳入,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思路的深刻转变:一批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国家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2011年入学的大学生毕业之际,正是这批企业和示范基地成熟之时。

    新专业就有新前途?

    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时间表中,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之后再经十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这些数字为人们勾勒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美好蓝图,同时也释放出一个重要信息——其间巨大的人才缺口亟待填补。

    与国家规划相适应,教育部批准的新兴专业,大致可分为新材料、信息网络、新能源、农业和医药业、空间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五类。

    获批的140个新设置专业涵盖了纳米材料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能源经济、传感网技术、水声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药物分析、生物制药、核安全工程、中药制药等,涉及工学、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新兴专业中还有两个文科专业:中国传媒大学的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北京电影学院的数字电影技术专业。这两个专业虽不属于上面的大类,但在微博等新兴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

    新专业蕴藏新前途。

    如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据新华社去年年底发布的报告,5年后,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00亿元。

    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各地纷纷上马物联网项目,以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武汉、上海、广东……物联网项目四处开花。

    此次,全国批准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达30所。另外,有5所高校开设了与物联网相关的传感网技术专业。

    发展新能源被看成第四次科技革命。据介绍,目前国内的新能源市场,至少还有一块价值几千亿元的“处女地”。新开设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缺口巨大,有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国仅风电行业的人才缺口将达到10万以上,而全国目前每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总量不超过500人。

    教育部对于此次开设新专业的师资保障也有更多要求。

    武汉理工大学是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去年新生入学后,通过自愿选择的方式,计算机学院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的70名学生,转入物联网工程专业学习。

    该校计算机学院的老师介绍说,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老师都是根据教育部的专业设定要求进行配置的,多为学院涉及物联网研究的相关教师、计算机领域的优秀教师等,现在该专业配备的老师有30多名。

    教育部还组织专家成立了全国高校物联网及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小组,就专业的教材编写、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专业规范、专业发展战略、外部联系、实验室建设等出谋划策。

    切忌跟风赶时髦

    五花八门的新兴专业让考生和家长眼花缭乱,是否捡上一个都是宝呢?专家提醒,看到新兴产业美好的发展远景的同时,也要看到新兴产业可能潜藏的风险。

    湖北教育报刊社副社长、著名高考咨询专家张才生指出,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是,当年计算机专业新开办时,就业率是非常好的,那个时候毕业生还没出校门就已被单位抢走了。但从近些年的数据来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在下降。

    张才生认为,很多新开设专业暴露出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或者发展受限,背后还是一些学校在专业名称等方面上追求时髦,而对新专业的课程、教材、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不够,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他建议,考生在报考高校新兴专业时,先考察了解该校相关的学科实力、教学条件,在同类院校同学科领域是否有鲜明特色,是否具有竞争力。

    有专家提醒,不同于传统专业的是,新专业所瞄准的新兴产业尚未大规模投入实际应用,其报考情况也无法参考往年数据。同时,增设新专业需要有很强的前瞻性,需要考虑几年后学生就业的前景、空间,新兴专业所形成的产业链还未完善,有可能造成某些新专业短期内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本科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日本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让公众突然意识到与核能使用相关的安全问题,核安全一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此次获批的140个新兴专业中就有南华大学开设的核安全工程。南华大学在核能方面的研究实力素来雄厚,该校核科学技术学院(原中南工学院技术物理系)始建于1959年,是国防科工委设立的“国防技术学院”的组成院系之一。

    针对此类专业,张才生认为,能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核能因其特殊的优越性,在能源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核能源相关的人才对于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要求较高,专业性比较强,毕业后就业的范围相对较窄。考生在选择这类专业时,要充分考虑个人兴趣和特长。

    另外,张才生指出,同一个类别的同一专业在不同高校设置的要求不同、课程内容不同、培养目标及定位不同,内涵上有较大差异,考生和家长在选择时也需注意辨别。比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去年新增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涉及国家的信息安全执法,与一般院校开设的信息安全专业就有所不同。

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收益与风险
新升格的本科院校能不能报
大连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