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5月2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违规事件查处岂可“无果而终”

新华社记者 姜琳 陈文广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27日   01 版)

    对业已披露的违规违纪事件,所谓的调查要延续多久?对暴露出的严重问题,是真心重视还是存心敷衍?在近期一连串的央企乱花钱、高挥霍事件曝光后,后续的结果日益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能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问题,给社会一个交代,还公众一个明白,已成为对这些涉事央企态度和形象的重要考验。

    以国家电网安徽电力公司借“车改”之名为干部大面积配车事件为例,问题曝光后,面对社会强烈质疑,国家电网4月底曾表示“高度重视,已派出调查组赶赴安徽开展全面调查”,同时承诺“此次调查过程中如发现任何违规违纪行为,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和纠正,并将结果及时向社会和媒体公布”。然而,时过一月,公众不仅未见所谓“处理结果”,连后续情况也再无影踪。

    对类似的尴尬结果,究竟是事实成谜、调查艰辛、处理无据,还是有关单位存心敷衍塞责,与舆论玩躲猫猫游戏,公众不得而知。但由此暴露出来的对问题和公众意见的态度,无疑让人心冷。从媒体报道的事实看,安徽电力公司滥用国有资产以自肥,问题不可谓不严重。但国家电网至今仅以数十字的文字“从容应对”,这样的态度,恐怕比“配私车”错误本身更令人担忧。

    作为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央企有义务更有责任在重大情况上给社会公众一个交代。面对问题,严肃认真对待,第一时间进行自查自纠,关乎自身形象,更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无论是中石化“天价酒”,还是安徽电力“配私车”,“一挡二遮三糊弄”的态度和“高举轻打”的处理,只能导致央企的类似错误一犯再犯,屡禁不止。

    态度和错误同样令人关注,结果和问题都要让人明白。对公众关注的违规违纪事件,人们期待的不仅是一个表态,更期待把问题查清,举一反三,并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严肃查处。只有如此,才能树立起央企负责任的形象,赢得公众信任。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新华社记者 姜琳 陈文广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5月27日 01 版

胡锦涛同金正日举行会谈
牢记教诲 向实践学习 向人民群众学习
绘制新中国蓝图
无锡:让创先争优惠及普通青年
在企业上班 却吃“财政饭”
违规事件查处岂可“无果而终”
宜昌备用水源遭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