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5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31日   19 版)

    311 韦青

    312 旦增

    313 玉的么

    314 刘延宝

    315 刘来生

    316 刘绍英

    317 孙东林

    318 孙兆群

    319 孙影

    310 王秀珍

    310 王秀珍

    王秀珍,女,汉族,1973年3月生,辽宁省沈阳市辉山乳业有限公司送奶工。

    王秀珍坚信“小事不小、诚信可贵”。为了让订奶户能准时喝上奶,她每天凌晨2时30分就到奶站签字、取奶、装箱、装车,然后到自己负责的小区送奶。

    2009年11月29日早晨5时多,正在送奶的王秀珍,突然接到内蒙古老家的电话:老父亲病危,让她赶紧回去。7时多,嫂子的电话又打过来了,告诉她老人已经不行了。王秀珍想虽然家里事大,但众多订户拿不到今天的奶,影响公司诚信的事更大,决定坚持送完剩余牛奶马上往回赶。在赶往火车站的路上,王秀珍想,奶站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自己不能正常送奶无论如何也得想办法通知一下才行。在候车室里,王秀珍一边等车,一边找出随身带的订奶宣传单,在背面上写上“对不起,我爸去世了,11月30日到12月6日停奶,12月7日送奶。落款:送奶工”。一共写下了165份同样的“请假条”。她再三叮嘱去送她的17岁儿子,一定要按照地址挨户张贴,千万别忘了。第二天一早,王秀珍下了火车,又打电话询问情况,得知还有几户儿子没有找到。她立即拨打长途电话挨户通知,还在电话中保证:“不管怎么样,12月7日,牛奶肯定送上!”12月7日清晨,王秀珍负责的160多家订奶户,许多人都是半信半疑地打开了奶箱,就像“请假条”上所写的一样,奶箱中出现了他们订的牛奶。

    王秀珍的故事广为流传后,有许多居民主动找到王秀珍订牛奶,一些好心人也纷纷打来电话,有的要给她推荐更好的工作,有的想为她投资做生意,还有人愿意供养她的儿子读书。可是,王秀珍婉言谢绝了好心人的帮助,仍然天天起早贪黑,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清晨都准时将牛奶送到订奶户家中。

    公司领导决定让王秀珍任铁西一站的站长,王秀珍几次推辞:“人都熟了,与订奶户处出了感情,哪能舍得扔下呢?”领导反复做她的思想工作,再三说服,并且同意她继续负责180多户的送奶工作,王秀珍才同意接手站长工作。

    2009年,王秀珍被评为年度感动沈阳人物。

    311 韦青

    韦青,女,汉族,1971年3月生,江苏省盐城市城管局环卫处工人。

    2011年2月10日,盐城市普降大雪,凌晨4时多,韦青和同事陈红冒着严寒,走上街头清理积雪。清晨5时30分,韦青所在班组被紧急抽调到市区太平桥清理积雪。在扫到大桥中段时,韦青看到雪地里有个环保袋,顺手捡起放到一旁的工具车上。6点多,韦青到工具车上换铁锨,打开环保袋检查却发现包里装有大量的零散现金。由于包中没有联系方式,韦青立刻向领导报告这一情况,同时招呼同事陈红,一起守在工具车旁等待失主。赶早铲雪还没吃早饭的她们,怕失主赶来找不到钱着急,怀抱着相当于她们一年工资的“巨款”,饿着肚子顶着风雪站在桥上等候。

    1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3个小时过去了,雪越下越大,几乎冻僵的她们没能等到失主,只好将失款交给盐城市公安局城管治安分局。2月11日,失主王寿刚夫妇前来认领,警方经过确认,将包里20350元现金交还。王寿刚夫妇在市区从事废品收购,2万余元失款是他们一年的辛苦收入,面对失而复得的钱款,老王夫妇百感交集,在认领现场硬是要塞给韦青1000元钱作为答谢,但被善良的韦青婉言谢绝。事后,夫妻俩又来到韦青家中酬谢,再次被婉拒。得知韦青事迹后,当地主管部门领导专程来到韦青所在单位进行慰问,并对她拾金不昧的行为奖励1000元。韦青当场表示要将钱捐给更需要的人。2月14日,韦青将1000元奖金转赠给患脑膜瘤而没钱做第二次手术的同城女孩。

    邻居张英老奶奶谈到韦青赞不绝口:“她本来家里条件就不好,一家三口挤在17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孩子入学的1500元钱还是向邻居借的,能这么做真不容易!”韦青坦言:“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我还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每个月还能挣到800多元钱,更重要的是我们做人要有良知。”

    韦青荣获盐城市优秀城市美容师、“三八”红旗手标兵、“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312 旦增

    旦增,男,藏族,1956年9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玉树军分区副政委。

    青海玉树,高寒缺氧,自然灾害频繁。在这里工作,要面临恶劣环境的考验,接受生命威胁的挑战。但青海省玉树军分区副政委旦增放弃在条件较好地区工作的机会,在这里一干就是30多年。旦增坚持留在自然条件极为艰苦的玉树,是为了践行对党和当地群众许下的诺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玉树很穷,当地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为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旦增在玉树杂多县人武部工作的13年里,克服重重困难,年年骑马翻山越岭,深入到全县8个乡(镇)进行民兵整组、开展扶贫工作。他先后组织民兵建立扶贫点60多个,扶持群众1000余户,有300多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400多户解决了温饱问题。杂多县人武部被兰州军区树为“振奋革命精神,开创民兵工作新局面的标兵”。

    2001年初,旦增被任命为青海省海西军分区副政委。面对较好的生活条件,他毅然向组织提出回到玉树工作的请求。如愿以偿后,他积极发挥军地双方的桥梁、纽带作用,为玉树地区的和谐稳定作出突出贡献。2005年,杂多县发生虫草纠纷事件,旦增深入一线调研,掌握实情动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真诚组织协商,提出合理建议,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玉树地震发生,旦增家的房屋全部倒塌,8位亲人遇难、10多位亲属受伤。他顾不上照看亲人,一直冲在救灾一线,两天没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双手被磨得鲜血淋漓,先后从废墟中救出20多名幸存者。随后,他充分发挥地形熟、语言通的优势,引导10多批外援部队顺利抵达任务区,为军地协力抗震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同是军人的一对儿女,也昼夜兼程赶回玉树参加救灾。他们一家3名军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迹,在救灾部队和灾区群众中广为传诵。

    如今,旦增已经55岁了。尽管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他依然经常深入到牧民家中问寒问暖,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他说:“党给了我一切,我要用一辈子来履行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313 玉的么

    玉的么,女,傣族,1982年8月生,云南省景洪市勐罕镇曼列胶厂厂长。

    玉的么自担任曼列胶厂厂长以来,着力塑造以诚实守信为内核的企业文化,无论是对胶农、对员工,还是对顾客,她都坚持“用信任打造企业品牌,用信任换取长期发展”的经营理念,使得她的企业在“吃小亏、获大利”中不断发展壮大。

    在原料收购方面,玉的么始终坚持让利给胶农,她的原料收购价比同行业高。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她也从不压低胶农收购价,从不缺斤少两。“玉的么从未给胶农打过白条,每天坚持现货现款”,当地老百姓打心眼里感谢玉的么。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胶价从每吨27000元下跌到8000元,胶农都把原料拉出来排队等待加工。面对这样的情况,玉的么并没有停止收购原料,不管胶价下跌幅度有多大,她还是按照当天口头协议价付给胶农。几个月下来,她的企业亏损了100多万元。但她认为,企业的信誉不是钱能衡量的,短期内的吃亏会换来长期的收益。

    玉的么坚持用专业化的员工、用精细化的管理做放心产品。曼列胶厂自2004年以来,不断选送优秀员工到相关职业技能学校培训学习,每年生产前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和技能培训,员工都要取得上岗证才能上岗。玉的么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对员工必须以诚相待、以礼相待。如果一个企业连员工都骗,那它一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胶厂与员工都签订了标准的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多年来从未出现过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玉的么严格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不允许不合格产品出厂,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坚持不查清原因不放过、承担责任不明不放过、当事者不受教育不放过、没有改进措施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

    在产品销售方面,玉的么严格履行合同,让客户买得放心,即使是胶价上涨她还是按合同上的价格供给客户。这样一来,胶厂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一些外国客户也主动找上门来与其合作。2010年,她的胶厂成为普利司通轮胎厂认证的第一家民营胶提供商,现在大部分产品都直销到轮胎厂,深受用户好评。

    曼列胶厂被西双版纳州政府评为非公有制优强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被云南省政府评为云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玉的么被评为西双版纳州劳动模范,荣获云南省非公有制企业公益之星荣誉称号。

    314 刘延宝

    刘延宝,男,汉族,1949年12月生,山东省济南市港沟镇神武村村民。

    承君一诺,必守终生。为了部队首长面前“俺能行”的三字诺言,刘延宝祖孙四代人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把守墓接力棒代代相传,六十三载诚心守护烈士墓园,谱写了一曲忠义守信的赞歌。

    刘延宝一家人与烈士墓的渊源要从1948年济南战役说起。当时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5位解放军战士的遗体被抬到神武村,受部队首长委托,正在支前的刘延宝的爷爷——刘修芝与部队官兵一起洒泪掩埋了5位烈士。事后,部队首长对刘延宝的爷爷说:“这几名好战士牺牲在草山岭的一次战斗中,只知道一个人的籍贯在浙江省仙居县,你能照看着他们吗?”诚朴的刘修芝只说了三个字:“俺能行!”刘修芝觉得自己的承诺是明义之举,5位烈士虽然与刘家非亲非故,但他们是为了解放济南而牺牲的,是为了老百姓而献身的,守好烈士的英灵,才能对得起死难烈士。咱山东人最讲诚、信、义,承诺的事,再难也要办到。刘家节衣缩食,花钱请人制作了5块墓碑,刻上介绍烈士事迹的碑文,立在墓前,并栽上了松柏,以昭示后人铭记烈士的事迹。

    1976年6月,守护墓地28年的刘修芝老人去世前,把儿孙们叫到床前,再三嘱咐“要世世代代守好烈士墓”。1982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烈士墓所在的田地被分给了别人。为了保护墓地,刘延宝的父亲三番五次找到村干部,经过协商后,用分到的一块好地换回了烈士墓地。

    刘延宝在父亲患病后毅然接过接力棒,担起了第三代义务护墓人的重任。每逢春节、清明节等节日,他同两个弟弟一起,搀扶着老父亲到烈士墓前祭奠、培土。1995年,他见原来的墓碑已十分破旧,就到外地订做了一座高1.5米的新墓碑,并请工匠刻上了六个工工整整的大字——“革命烈士之墓”。看到墓地荒凉、无遮无掩,他动员全家出动,在墓地周围垒起了围墙,把烈士墓保护得更加完好。1999年,村里修公路时,又发现了两位烈士的遗骨。刘延宝听说后,主动提出申请,将两位烈士的遗骨安葬在墓园里。几年前,刘延宝患病后行动不便,儿子刘增龙主动承担了祭奠先烈、整理墓园的责任,继续践行着当年的承诺。

    刘延宝荣获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山东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315 刘来生

    刘来生,男,汉族,1958年3月生,中共党员,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院长兼主任医师。 

    刘来生恪守“行医凭良心、做事讲诚信、工作尽责任”的人生信念,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对患者的庄严承诺,用有诺必践的诚信行动、优质温馨的医疗服务、精湛高超的诊疗水平,建设诚信和谐医院和军民放心医院。

    刘来生刚调任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院长时,医院正处于发展低谷,负债2800多万元,设备落后,病源不足,多数工作人员对医院的前途失去信心。他没有选择放弃,带领大家艰苦创业,大力革新建设,用实际行动履责践诺。几年时间,医院条件显著改善,综合实力不断攀升,为下一步高速发展攒足了后劲。

    推行医疗合作是军队医院借力发展的首要选择。有很多人找上门,想方设法要与医院搞合作,刘来生却始终坚持诚信为本,因地制宜。在他的坚持下,一八七医院在与地方医院的合作建设中,秉持诚信为先、质量第一,为医院的全面发展筑牢了一道道坚实篱笆,他们的做法获得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高度肯定。

    2005年9月,67岁的福建籍患者李德青在医院做了手术。看到老人远离家乡,缺少亲人陪伴,刘来生和科室医护人员就轮流陪伴他。为防止老人血糖升高,护士们每天从外面或家里给老人带来水饺和无糖馒头,一直到老人出院。老人动情地说:“我住一次医院,多了一群儿女,住在解放军医院,真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刘来生号召医院积极支持新农合建设,先后为驻地乡镇医院免费培训医疗骨干500多名。坚持每周组织医疗队到乡镇、社区和革命老区义诊,免费发放药品80多万元、防病治病宣传手册25万多份。

    刘来生荣获全军医院建设优秀院领导、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卓越功勋人物和海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316 刘绍英

    刘绍英,女,汉族,1971年8月生,四川佳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绍英把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坚持诚信待人、诚信经营、诚信管理,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让更多农户发家致富,用诚信文化打造了一个值得信赖的食品企业。

    2004年的春天,32岁的刘绍英来到绵阳市创办了佳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向哥哥姐姐借了几万元钱,刘绍英租来几十亩地开始种菜。因为资金紧张,种子化肥只能赊欠,工人工资只能承诺蔬菜出售时一次性付清。可丰收的喜悦尚未到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使即将成熟的蔬菜毁于一旦。想到赊欠的农资和拖欠的工资,年轻的刘绍英欲哭无泪。朋友劝她:“员工工资和农资欠款先拖拖吧。”刘绍英却坚定地表示:“刚创业就不诚信,以后谁会相信我?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兑现承诺!”三天后,经商量同意,她用朋友的房子抵押贷款,付清了工人工资和农资欠款。起步虽不成功,但这次合作让农资商和农户看到了刘绍英的诚信,主动要求与佳昊公司开展合作。

    可以亏自己的,但不能亏农户的。2010年榨菜市场行情滑落,刘绍英严格按照高于市场价一毛钱的保护价收购榨菜,以企业自身的亏损保护了种植户的利益。还是在2010年,公司与玉皇镇老君村农户签订了200多亩韩国辣椒的种收协议,由公司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并与农户签订了按1500千克/亩保底产量,2元/千克的合同价回收产品。辣椒收获时,市场的行情暴涨,刘绍英并没有按合同价收购,而是随行就市把收购价提高到4元/千克—5元/千克,使农户每亩增收3000多元。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刘绍英在公司推行人性化管理,喊出了“无论企业遇到任何困难,员工的工资不能降低”的承诺,并创造条件为员工量身定制发展路线、提供发展机会,她常说:“你有多大本事,企业就为你搭多大舞台。”她的真诚吸引了社会各界28名管理和技术的精英加入佳昊团队。刘绍英言必行、行必果的示范行为,也促使广大员工把诚信作为自觉行为,营造了浓厚的诚信文化氛围,公司业务迅速发展,仅7年时间,企业资产从几万元迅速增值到两千多万元,累计发展了1万多亩蔬菜基地。

    刘绍英当选为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被评为四川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能手。

    317 孙东林

    孙东林,男,汉族,1970年12月生,武汉东方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湖北省“信义兄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9年,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组建起一支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包建筑工程。20多年来,孙东林守信如金,不论是对承包的工程,还是对农民工兄弟,都讲一个诚信,都讲一份责任。

    有一次,孙东林在天津接了一项建筑工程,施工完毕后,由于天气潮湿的影响,一些墙面出现了气泡。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承包商会用砂纸把墙面打平,验收过关就行了。可是孙东林却让工人把有气泡的墙面全部铲平重抹,而且还按重做的工时付给农民工工钱。20多年来,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正是凭着这种“讲诚信、重质量”的坚持,孙东林参与了北京顺义区几乎所有重点工程的施工,而且个个都是样板工程。

    2010年2月9日,为了抢在春节前将农民工的工资发放到位,哥哥孙水林连夜开车从天津赶回老家湖北黄陂,却在南兰高速河南兰考段遭遇重大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孙东林带上事故车上的26万元钱,驱车15小时返乡替兄发放农民工工钱,钱不够发,孙东林毅然从自己的账户上取出6.6万元,仍然不够发,70多岁的老母宋腊梅把自己的养老钱1万多元拿了出来。由于孙水林已经遇难,农民工的工资清单已不知去向,孙东林就根据农民工凭良心报出的钱数,报多少给多少,终于赶在除夕前将33.6万元钱足额发到60余名农民工手中,完成了感天动地的生死接力送薪义举。

    孙东林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孙东林将社会各界捐赠的33.4万元慰问金如数捐出,发起设立了湖北省“信义兄弟”农民工帮扶基金会,帮助困难农民工。截至目前,已接受各类捐赠200余万元。 

    孙东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当选中央电视台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318 孙兆群

    孙兆群,男,汉族,1961年10月生,中共党员,山东陆军预备役炮兵师副师长。

    “1985年,在那场惨烈的边境防御作战打响之前,我与战友相约,活下来的人要为牺牲烈士的父母养老送终。”抚摸着与昔日战友发黄的合影,山东某预备役炮兵师副师长孙兆群的眼睛模糊。26年来,这位一诺千金的军人悉心照料着16位烈士的亲人,用行动诠释着人间的大爱大孝,感动了无数人。

    那年从前线回到部队,孙兆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平日积攒的1000元工资分寄到16位烈士家中,并给每位烈士的亲属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慰问信。烈士张衍利的父母给团领导写信说:“儿子没了,我们十分痛苦,接到兆群的信,感到党还想着我们,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慰藉。” 

    得知烈士刘富民的母亲患腰痛病,常常起不了床,孙兆群上街买了一条电热毯,托人捎给刘妈妈。他还多次利用出差的机会,自己花钱买滋补品,到烈士家中看望父母。烈士顾克路的父亲得了冠心病,孙兆群买好药品,专程赶去探问。老人欣慰地对乡邻们说:“我又得了个儿子。” 

    烈士邵瑞强的父亲患病卧床。一天,老人突然接到“儿子”的信和汇款,激动万分,逢人就说:“儿子没有死,前几天给我来信了,他活着,他在外面干大事呢……”没多久,邮递员又送来了“儿子”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全是药材。在孙兆群抚慰照顾下,老人的身体渐渐康复,直到1993年7月去世。

    这些年,孙兆群以儿子的身份先后给烈士父母写信1500多封,资助钱款13万余元,自己家的日子却过得清贫如洗。若把他奔波的足迹一一标绘出来,行程达9万公里。为了给烈士的父母送药品,他在大雪里啃过馒头;为烈士的妹妹跑工作,他花5元钱在旅馆走廊里“窝”了一宿…… 

    26分钟的战斗可以凭一股胆气,26年的“道德长征”却需要心灵坚守。孙兆群的事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赞誉。他曾参加边境自卫防御作战,荣立一等战功;1994年,济南军区党委授予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好干部”荣誉称号;1997年,他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表彰为爱民模范。

    319 孙影

    孙影,女,汉族,1979年5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深圳市关爱行动“募师支教”项目成员。

    2006年,孙影第一次参加深圳关爱行动“募师支教”项目,奔赴贵州省大方县支教助学。学期结束时,面对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她坚定地回答“我一定会回来”。为了这句承诺,她毅然放弃了很多个人发展机会,一次次选择留下来。恶劣的生活条件、辛苦的奔波拖垮了身体,她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炎,心脏也出了问题,但以诚信守诺、执着付出赢得了山区师生的爱戴、资助者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

    从2008年8月起,孙影把主要精力放在采集求助信息、联络爱心捐助、为求助方和捐助方牵线搭桥上,成为一个整合各方爱心资源的公益“中介”。她向捐助者郑重承诺,“每一条信息,我都核实过”。为此,她翻山越岭,徒步走访、核实每一户贫困家庭的求助信息,把采集到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网络等途径发布给爱心人士。4年来,她已经为300多名贫困生家庭找到了捐助人。2010年,经她核实信息与奔走联络,贵州毕节赫章县一中一位患白血病无钱医治的学生得到了深、黔两地40万元的爱心捐款。

    对于向社会各界募集的爱心善款,孙影公开承诺“一分钱,我都不会乱花”。2007年,在深圳媒体的帮助下,深圳一家爱心企业捐资20万元筹建鞍山希望小学。在修建过程中,孙影从设计、预算、施工、采购建筑材料等各个环节都为捐助方严格把关。为了保证项目公益性,她拒绝领取任何酬劳和补贴。她经手的200多万元公益项目资金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孙影的诚信和严谨赢得了捐助者们最大的信任和支持。2010年10月,她通过媒体呼吁爱心企业和市民为贵州山区捐款重建危旧小学,短短5天就筹得了84万元建校款。西南旱灾期间,在她的呼吁下发起了“千里送水——贵州行”行动,共筹集了510吨饮用水运抵贵州。此外,来自深圳、北京、台湾等地的许多爱心人士也纷纷慕名跟她联系,要求通过她在贵州等贫困山区开展公益项目。

    孙影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入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获得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文明使者荣誉称号。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