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5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31日   20 版)
320 许淑清
321 何志城
322 张义芬
323 张元清
324 张光城
325 时翠平
326 李生祥
327 李江福
328 李国楚
329 李郁林

    320 许淑清

    许淑清,女,汉族,1958年6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中恒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中恒集团原是广西梧州市国资委持股的国有上市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而负债累累,举步维艰。2006年许淑清注资5亿元受让中恒集团股份。她坚持恪守“诚信为本、顾客至上、回报社会、善待员工”经营理念,带领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使中恒集团快速走出低谷,发展成为包括中药制造、房地产开发、保健食品等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效益连年翻番。2010年中恒集团利润达到4亿元,上缴税收4.2亿元。

    多年的商海历练,让许淑清深深懂得:诚信是企业发展之本,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动力,只有讲诚信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为打造诚信企业,她组织开展各种培训,培养员工保护顾客权利意识,培养员工牢牢树立质量第一理念,确保每一件产品的质量。公司产品出厂合格率达100%。她建立严格的销售管理办法和售后服务规章,积极处理消费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保证了顾客利益。她严格履行合同,在供过于求时,也不让种植中草药的农民受损失,坚持按合同价格收购草药。

    许淑清始终认为依法纳税、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诚信。在她的倡导和支持下,公司把向社会捐赠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成立了“中恒博爱基金”,每年捐赠资金超过8000万元。2000年以来,她个人为公益事业捐资累计超过4000万元,中恒集团累计为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地震灾区、贫困地区捐资超过4亿元。

    许淑清对员工以诚相待、真心关爱。中恒集团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率达到100%,每年花费3000多万元为员工购买保险,投入300多万元购置车辆方便员工上下班。2009年,许淑清了解到一名困难员工无法支付治疗孩子地中海贫血疾病的手术费,倡议全集团员工捐款13万余元,为员工解了燃眉之急。国际金融危机时,中恒集团没有减薪、减员,还新招800多人。随着形势好转及效益提高,又给全体员工增加工资30%,使3000多名员工倍感温暖。

    中恒集团被评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诚信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许淑清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十大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十大优秀民营女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等荣誉称号,两次获得中国红十字博爱勋章。

    321 何志城

    何志城,男,汉族,1929年4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南陵县何湾镇丫山村村民。

    作为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何志城带着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立志宣讲先烈事迹,传扬红色经典。37年来,他凭着一双脚板,自费走遍30个省(区、市)、近900个县(市),义务宣讲革命先烈事迹8000多场,吸引听众达500万人次,被人们称为“红色经典”宣传员。

    1974年,何志城参观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一连3天,他用16开纸抄写了83页先烈事迹。面对工作人员的疑问,他说:“我要回去给孩子们讲江山是怎么来的,红旗为什么是红的?”他用两个月时间把资料整理成宣讲稿。借探亲回老家进行了第一场“正式”宣讲之后,他又自费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等地参观,收集补充英烈事迹材料。1981年,52岁的何志城决定提前退休,宣讲红色经典。从此,他一身军装、一根扁担,一头挑着书包、一头挑着背包,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宣讲生涯。

    何志城为自己的宣讲事业制定了一个“681”工程——在自己有生之年宣讲革命先烈事迹6000场,走遍全国省区中的800个县市,直接听众要达到100万人次。“681”的目标实现后,何志城随即制订了“885”计划——在宣讲800个市县的基础上,宣讲场次提高到8000场,听众人数增加到500万人。

    何志城的宣讲之路并不平坦。宣讲途中他常睡在车站坐椅上,啃着面包馒头。在武汉,他赶路摔伤仍坚持宣讲;在青海,强烈的高原反应差点让他葬身异乡;1997年春节,相濡以沫的老伴病逝,他把对老伴的怀念深藏心底,挑上扁担再次上路;2004年,唯一的儿子遭遇车祸,在白发人送走黑发人后,他又踉跄着踏上南下的列车。生活的不幸,没有磨灭他的宣讲之志。

    何志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安徽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第二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322 张义芬

    张义芬,女,汉族,1966年1月生,四川省宜宾市南岸绿州家园保洁员。

    不足700元的月薪,从天而降的50万元现金。张义芬,这位普通的保洁员,信守不是自己的不要、不义之财不取的纯朴想法,毅然将拾到的50万元现款交给警方。

    2009年8月17日下午2时30分,张义芬和同事李天英、李中付一起打扫小区卫生,无意中发现一个用封口胶封好的纸箱子,她们以为是哪家业主遗弃的矿泉水。打开封口一看,顿时一惊,箱子里整整齐齐装满了面值100元的人民币。张义芬与李天英、李中付商量后,立即兵分两路,张义芬和李中付赶紧向物业公司报告情况并随即报警,李天英则在原地看守纸箱。接到报警后,当地民警迅速赶到,经现场清点,箱内共有人民币50万元。民警最后告诉她们,为防止有人冒领务必保密。3人爽快地应承了下来,连家人都是在两个月后才从媒体上得知此事。

    张义芬等人拾金不昧的消息传开后,不少人说她们太傻,悄悄把钱分了,只要3人不讲,谁也不知道。可张义芬说:“别人怎么说都可以,但她们3人从交钱到现在都没有后悔过。”其实张义芬家境非常困难,丈夫因车祸腿部留下终身残疾,3年前,21岁的儿子又因交通事故离她而去。张义芬每月690元工资,既要维持全家生活又要供女儿读书,常常是捉襟见肘。但谈及捡到50万元,一脸憨厚的张义芬说:“当时,确实吓了一大跳!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惊得差点喊出声来!可是,想着这么多钱丢失了,失主肯定着急得很。虽然我家比较困难,但不义之财我绝对不要。”

    小区业主们称赞张义芬是她们学习的榜样,而张义芬倒并不觉得自己是什么模范,总是认为: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不是你的别去想。如果突然给了你十几万,大手大脚惯了,花完了怎么办,反倒把自己的日子弄得没法过了。当时捡到钱的时候,只想着不要出什么意外就好,害怕被坏人拿走,交出去就安心了。

    2009年,张义芬等3人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323 张元清

    张元清,女,汉族,1949年1月生,中共党员,新疆永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元清是新疆克拉玛依市一位从普通职工成长起来的女企业家,在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始终把“诚实做人、诚信做事”作为座右铭。她要求企业坚持“诚信第一、质量为先”原则,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件事,干好每个工程,要“负责任地做产品,绝不做豆腐渣工程”,建造了一大批省部级和国家级优质工程。

    多年来,她养成了每天到施工现场巡视,检查工程质量的习惯。在她承建的工程中,始终坚持施工标准,在操作中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发现问题坚决要求按规定改正。2006年,永升集团承建克拉玛依市一栋住宅楼,在做外墙保温时,施工人员认为无关大局,使用了部分不合标准水泥,张元清发现问题后,要求立即停工并拆除。这次返工让企业损失了数十万元,但赢得了住户信任。

    为保证承接的每个工程的质量都达到一流,张元清要求公司必须选用优质建材。在修建克拉玛依油田公路时,工程师建议使用回收的废旧沥青铺设路面。因为按照要求,回收的沥青也可以使用。但是,为保证工程优质,张元清选择购买正规厂家产品。为此,公司多花了几百万元,但她认为这钱不能省,必须花。

    张元清做企业,无论处于何种情况,从不拖欠货款,从不拖欠工人工资,深为业内人士和公司员工佩服。不仅如此,逢年过节,还亲自到工地慰问看望农民工。近年来,有的企业出现招工难,而张元清的企业从来没有为用工发愁过。她诚实守信的品德,为企业赢得了广阔天地,在克拉玛依市乃至全疆各地,大家都愿意把工程交给张元清干。目前,克拉玛依市的重大工程和近80%的民用住房都由她的公司施工建造。问起原因,很多人就一句话:工程交给张元清,放心!

    张元清领导的企业被评为全国100家建筑业诚信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张元清本人被评为全国双拥工作先进个人,被自治区政府评为“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324 张光城

    张光城,男,汉族,1928年11月生,山东省齐河县经济开发区火把张村村民。

    年事已高的张光城主动申请义务护送村里孩子上学过马路,17年风雨无阻,曾经的事故多发地段再没有发生一起学生伤亡事件。如今张光城老人,仍在用诚心铺就孩子上学的平安路。

    火把张村里的孩子上学要穿过一条宽约40米的国道。前些年,由于过往车辆多、速度快,经常发生学生被刮伤、撞伤的惨剧。孩子们一提上学就恐慌。无奈之下,家长们只好亲自接送,可天天接送又耽搁手头的活儿。所以说起孩子上学的事,家长们都是愁眉不展,村干部也是束手无策。张光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亲自跑到村委会里要求承揽接送孩子的任务。主动接送孩子上学本是好事,村委会很快答应下来。可部分家长看到老人年龄大,宁可耽搁自家工夫,也不放心把孩子交到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手里。第一天早上,张光城天未亮就等在了村口,可直到上课铃响也没有接到一个孩子。无奈之下,张光城只好挨家挨户给家长“作保证”,承诺就是把自己这老骨头丢在路上,也要保证孩子安全上学,诚心终于赢得了家长信任。

    接送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刚开始张光城嗓子喊哑了,孩子们还是各走各的,根本控制不住局面。老人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他去集市买了一块手表和一块红布,把红布缝在竹竿上,制作了一面鲜艳的小红旗,既可指挥孩子也可引导车子。以后的日子,老张每天校准手表,提前半小时等在路口,手摇小红旗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

    如今,张光城已经摇坏了4面小红旗,手表戴坏了好几块,不变的是老人当初的承诺。2003年冬天一个早晨,张光城因受了风寒高烧不退,眼看到了送孩子的时间,便挣扎着要下床。守在他身边的小儿子心疼地说:“爹,您今天身体不舒服,等好点了再去吧。”一听这话,一向好脾气的老张发火了:“送孩子上学的活儿是我对全村人的承诺,万一孩子上学有什么闪失,我怎么向家长交代?”看父亲如此坚持,儿子只好拿来小红旗递给父亲。

    如今,83岁的张光城仍然每天坚持护送孩子们上学、放学,并且将邻村的孩子也纳入了护送范围。2011年,张光城在德州市“三星”百姓口碑奖评选中,被评为“好人之星”。

    325 时翠平

    时翠平,女,汉族,1975年2月生,中共党员,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

    1996年,时翠平所在的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同学李宝元因患扩张性心肌病去世,李宝元唯一的哥哥也于几年前因同样的病去世,李宝元父母经受不住连丧两子的打击,一度精神崩溃,生活陷入绝望。看到这样的情况,时翠平与班长一起以全体同学的名义给李宝元的父母写了第一封信,信中说:“请二老不要过于伤心。二老以后的生活费用将由我们来承担,宝元没有完成的事情,将由我们来继续替他完成。”

    时翠平毕业后,每年给大爷大娘写信寄钱,从未耽误、从未间断。特别是每年过年时,一想到两位老人在空旷的院落,守着两个年轻儿子的遗像,心里难过,就想多帮他们做些什么。正如时翠平在1999年写给大爷大娘的信中说:“有什么需要我们卖力气的事,一封信一个电话,大家都会跑去的……大爷、大娘,就要过年了,家里准备得怎样,给你们寄去一点钱,就算给二老添一件御寒的棉衣吧。”

    时翠平给老人写信,开始时是怕大爷大娘太痛苦,想安慰他们,替宝元尽一份孝心,随着书信的往来,特别是大爷每次收到钱和信后,都满怀深情地回信,让时翠平觉得越来越离不开老人了。生活中有什么高兴事,结婚啦,生小孩啦,一定要告诉老人。她用持之以恒、不离不弃的优秀品质,感动和鼓励了一对几乎绝望的山区老人坚强地活下去。除了写信寄钱,她还帮助老人寻找致富门路,看到报纸上有中草药种植致富的信息,就把报纸剪下来寄给老人。

    在时翠平组织和带动下,十几名同班同学也不断给老人写信、寄钱、探望。

    以时翠平为代表的果树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的先进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河北省文明办等单位发出了“学习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群体先进事迹”的倡议,时翠平所在的果树9301班荣获第三届河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时翠平荣获河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326 李生祥

    李生祥,男,汉族,1951年5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五台山五峰宾馆董事长。

    李生祥自1993年创办五台山五峰宾馆以来,坚持以诚为本、以信立业,把一个床位不足100个的小宾馆发展成为床位1000余个、可容纳1500人同时就餐的五星级饭店、五叶级绿色饭店,树立了“以诚信赢得市场、以责任铸就辉煌”的企业典范。

    “把客人当上帝,放在心上;把承诺当责任,落在实处”,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次,一个40人的团队下榻宾馆。晚餐后,他听导游无意中说,饭菜不错,就是量有点少。他马上责成有关人员,给这批客人连同当晚其他几个团队的96位客人每人送去一桶方便面和两根火腿肠,并附上一封致歉信。信中说:“保证客人吃好住好,是我们最基本的承诺。饭菜量少,我们深感抱歉!”

    由于宾馆诚信经营,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常常发生超订客房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宁愿贴钱另行安置,也不失信于游客。一段时间,银行和企业间陷入“两难”境地:企业贷款难,银行收息收贷难。他按时还息还贷,从没用银行催过一次;凭着他的诚信,有的银行还找上门来动员他贷款。

    李生祥的宾馆人来人往,客人遗忘东西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拾金不昧在宾馆蔚然成风。2006年夏天,香港的一位游客入住五峰宾馆时,把随身携带的一串价值4万元的项链和一只手提包遗失在客房,宾馆立即将失物“完璧归赵”,失主为此专程赶来致谢。2009年10月,一位客人把装有8万元现金和单据的文件袋遗失在客房,联系上失主后,李生祥立即安排人开车将失物送至100多公里外的失主手里。

    李生祥说:“员工是企业的支柱,绝对不能亏待他们,说到就要做到!”他为订立劳动合同的员工交纳“六险”,员工生病住院治疗,给予50%至100%的费用报销。他还每年组织年度先进工作者、业务骨干出外考察学习、观光旅游。员工遇到特殊困难,他带头捐助,全馆先后为15名员工捐助36万元。他还积极担当社会责任,结对帮扶五台山区老红军、老八路、老党员58户,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脱贫致富。他捐赠图书、电脑等教学物品,资助困难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捐资120万元建成可容纳600名学生就读的胡家庄五峰学校。

    李生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山西省道德模范、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诚信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327 李江福

    李江福,男,汉族,1963年5月生,中共党员,河南新城建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

    李江福从事建筑业20多年来,始终以诚为本、以信立身,把诚信精神融入一砖一瓦,把诚信责任化为一言一行。他负责的工程项目没有拖欠过工人一分钱工资,没有发生过一次质量纠纷。

    2005年,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行政办公楼工程施工过程中,李江福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框架填充墙的砂浆标号偏低,立即叫来施工员询问,施工员说:“新来的工人不清楚配合比,现在已经改正过来了。现场监理也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已经砌好的就这样吧。”李江福听后十分生气地说:“监理没有发现我们就可以马虎过关了吗?我们的信誉是靠我们自己闯出来的,工程的质量也是靠我们自己把关把出来的,不是依靠别人监督出来的,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李江福的坚持下,已经砌好的五道墙全部返工。最终该工程荣获河南省工程质量最高奖“中州杯”。

    李江福对农民工兄弟信守承诺,20多年来从未拖欠过农民工兄弟的一分钱工资。2007年,由于个别业主严重拖欠工程款,眼看春节就要来临,民工工资还空缺100多万元,为此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周边的人劝他给民工解释一下缘由,工资等过完春节再补发。可李江福不想坏了自己20多年没拖欠农民工一分钱工资的规矩。赶在春节前,李江福把自家的两处房产一处变卖,一处到银行抵押贷款,及时、足额发放了农民工工资。

    李江福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正在外地出差的李江福闻讯后立即返回郑州,安排人员购买了灾区急需的切割机和刀片80多台套,购置客货汽车1辆,带着30余万元现款一起送往灾区。后来又亲自带领建筑队援建安置房,冒着一波又一波的余震,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高质量完成了援建任务。

    李江福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328 李国楚

    李国楚,男,汉族,1946年2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水月寺镇野竹池村村民。

    李国楚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因企业亏损主动辞职并承担企业所欠债务,在荒无人烟、海拔1400多米的深山里种植天麻,历经14年艰辛,面对坎坷挫折始终不改初衷,用自己的血汗钱还清了一笔本不该由他承担的集体债务,用一诺千金的铿锵行动兑现了他对村民的庄严承诺,被誉为“诚信楷模”。

    1991年,李国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了给村里寻找致富出路,他依托本地资源带领村民开办香菇厂、木器加工厂,后因企业亏损,1996年提出辞职并主动承担领办企业时先后欠下信用社、好友、亲戚的债务共计5.7万多元。他表示:谁欠下的债务谁还,这是村党支部立下的规矩。作为一名党员,我不能愧对国家、愧对集体、愧对村民、愧对子孙。

    李国楚卸下村党支书的担子后,饲养生猪、种植香菇积极还债,但还债的路并不一帆风顺,旧债未还,又添新债。有的债主怕李国楚这辈子还不了债,采用转换借据方式将债务转移到自己子女名下,还有债主将李国楚告上法庭……尽管历经艰难,他始终不改承诺:“不把债还上,我死也不闭眼睛,我一定用我的后半生还清所有的欠款!” 

    2000年秋,李国楚向胞弟借钱5200元,租下距家5公里远的50亩集体山林,和老伴来到杨家山上种植天麻。没有路自己修,没有电就用松明子照明,过着几乎是与世隔绝的日子。还债期间,他30岁的二儿子到外地打工不幸客死他乡,料理完儿子丧事,两个儿子力劝年迈的父亲下山,愿意一起承担债务,可倔强的李国楚抹一把眼泪,毅然回到山上。他四处拜师学艺,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种植面积的增加、市场行情的变化,李国楚终于有了收获。2004年,他第一次偿还了信用社2万多元贷款本息……到2010年11月,随着最后一张欠条撕掉,李国楚终于还清了连本带利8万元的全部债务。李国楚笑对乡亲说:“14年还债,我十分欣慰,因为找到了一条全村致富的新路……我再次承诺:兴天麻产业,带大家致富!”

    李国楚当选为宜昌市道德模范,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329 李郁林

    李郁林,男,汉族,1965年7月生,中共党员,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中学教师、德育室主任。

    李郁林坚持“妻债夫还”。上世纪90年代中期,妻子与他人合资开发宅基地失败,欠下近20万元债务。为了不连累一家人,妻子提出离婚。李郁林没有同意。那一年,他月工资400元。爱人失业了,父母年迈,孩子幼小,岳父母那里经常需要接济。李郁林和妻子关起门来,把欠债拉了张清单,按轻重缓急做了个排序。就这样,李郁林拿出微薄工资中的大部分,每月按计划送到债主手中。他在码头给爱人找了份零工,帮渔货商装卸,补贴家用。

    李郁林追求“以德立身”。他工作的白马井中学有着4300多名学生,他是学校的中层领导,自然有不少教学辅导材料经销商把他当作“攻关”对象。一次,一个思想道德教育辅导材料的商人在聊完学校德育的想法后,留下一袋芒果就走了。李郁林打开一看,袋里装有1000元人民币,他赶忙追了出去,把信封塞回客人的口袋里。客人说:“收下吧,拿着还债去。”李郁林回答:“是欠债,但决不能收这样的钱。”2010年,李郁林的一个堂哥到学校里来找他谈就近入学的事。这堂哥也是李郁林的债主之一,但出于亲友情意,他家里遇上了几次急事向外人借钱,也不向李郁林讨债。堂哥往李郁林怀里塞了个红包:“他们知道你的难处,如果要请校长吃个饭什么的,不能让你破费了,省下的你就留着。”李郁林把红包退给了堂哥:“哥,你知道上级的规定,咱不能让校长、班主任犯难吧?而且欠债咱也不能用这钱还,你说是吗?”堂哥叹了口气,无奈地走了。

    目前,李郁林已还债17万多元,余下的都是至近亲友的债务,亲友们都让他别还了,但他还在算账,计划在2011年底全部还上。李郁林坚守诚信践诺、言行一致的人生信条,以德立身、身体力行,对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发挥德育工作者优势,教导学生诚实做人、诚信做事,以品行、人格取信于学生、家长和社会。

    李郁林获得儋州市青年骨干教师、儋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5月31日 20 版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